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与激励机制构建

2014-07-10 12:18阳少华
当代经济 2014年24期
关键词:城市化高等教育激励机制

阳少华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道路。人口出生具有先赋性和代际传递性,通过发展高等教育釜底抽薪式的转移农村人口是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最有成效的路径之一。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及激励机制构建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农村人口  城市化   激励机制

一、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不断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道路

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及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0.1%,但乡村人口(不含农民工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7.4%,超过6.4亿,其中2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3000多万得不到基本合格饮用水或用水极端短缺农村人口都在边远山区。刘易斯模式、拉尼斯—费模式、托达罗模式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式难以指导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强制转移的英国模式、自由转移的美国模式、政府主导型的日本模式等发达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并不适宜我国的国情,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中国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个案模式只适应于特定的少数发达地区而不具备广泛的可复制性。英国从1760年产业革命算起,到1851年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用了90年时间。美国城市化过程中,1790年的城镇人口为5.1%,1840年为10.8%,1860年为19.8%,1910年为45.7%。数量庞大的中国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城市化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林毅夫教授指出,农村发展必须放弃过去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核心的旧战略,实行新的以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为核心的战略。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就是不断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道路。

二、高等教育具有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

社会本身就存在文化屏障,不同文化身份、地位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本、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如果人们缺乏一种能赋予城市化后以真实生命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社会经济制度确保对人力进行有效配置的前提是确保人力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化战略中最大的政策难题之一就是如何改变城市化农民的生计方式。在决定一个人的现代性水平方面,教育是一个首要的因素。从日本和英国的现代化过程来看,平民教育的传播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使上千万农村考生通过高考之路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后而成为城市市民。位于我国地理分界线雪峰山主脉、平均海拔约1400米的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富寨村,“近10年,这个1000余人的小村庄共出了4位博士、23位硕士研究生、42位大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瑶山读书村”(湖南日报:2007.8.20)。人口出生具有先赋性和代际传递性,通过发展高等教育釜底抽薪式的迁移农村人口是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最有成效的路径之一。高等教育具有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

三、影响高等教育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的主要因素

1、缺少理论与实证研究

关于教育与人口的问题,业界主要是关注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对人口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和数量的控制、收入的增加等方面。例如,东北师范大学07届硕士李红珠在其毕业论文《我国高等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中曾提出“高等教育可以直接促成农村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但论文重点却是从高等教育哲学、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角度去论述高等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规模上的互动关系;非常关注三农问题的林毅夫教授没有从这方面进行过实证探究;陆益龙教授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一书中也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缺乏权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实中缩减、遮蔽甚至遗漏了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功能。

2、高等教育的分层

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的核心,然而大城市像抽水机般将各种最优质的资源、机会、人才与财富从四面八方抽离、集中,基础教育资源分布日益不均衡,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相比城市学生少得多。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北京市人口2019万,教育法人单位数8207个,湖南省人口6596万,教育法人单位数14847个,人均单位数相差近1倍。教育资源、高考分数和招生比例,大城市生源都占绝对优势。据教育部相关数据,2001—2011年,高校中的农村籍学生比例由48%升至61%。从中国名校生源来看,考上名学的农村孩子比例微不足道。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省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被西安市五大名校垄断。据来自北大招生办的信息,最近五年北大招收的体育特长生只有6%来自农村;艺术特长生迄今没有一位来自农村。“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蚁族》作者廉思调查发现,出身越底层就读学校越差。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2002—2007年,湖北省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高等教育学生层次结构上我国高职生比例超过45%,世界高职生在校人数中国占33%。从高职的招生统计资料看,农村生源都已超过70%。2010年普通高校经费为5497.86亿元,高职院校经费为1051.49亿元。2010年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9590元,高职院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5829元,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都远远低于普通本科。以农村生源群体为主体的高职教育目前还只是专科层次“终结教育”。中国高校扩招后,并没有增加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反,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普通高校文凭的市场竞争力在扩招后越来越弱,教育资源大城市化,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呈现低层化,不利于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猜你喜欢
城市化高等教育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