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常州词派形成时期的姜夔词评

2014-07-12 12:54广东王奎光
名作欣赏 2014年28期
关键词:姜夔词学张氏

广东 王奎光

在清代词坛,先后影响最大的词派无疑是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而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在这两派中的接受与影响情况则可谓是波谲云诡,有天上人间之别,令人不禁有沧海桑田之叹。

从词坛至尊到词坛大家:《词选》与张惠言的姜夔词评

姜夔在清代词史地位首先出现较大变化是在张惠言的词学批评中,而这变化的主要标志,则是张惠言将姜夔从浙派词论中词坛至尊的宝座上拉下来而以温庭筠取代之。对于清代词学发展来说,词人最高楷模的更替与张氏所标榜的以比兴论词的观点一起,预示着一个新的词学时代就要到来。

张氏将唐宋词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即最高层次,只有一人,此人是“其言深美闳约”的唐代词人温庭筠。第二个层次有八人: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王沂孙、张炎。此八人是同属于“渊渊乎文有其质”的两宋大家(其中北宋四人,南宋四人,由此可见张氏对南北宋词在总体上是并无轩轾的),而姜夔即厕身于最能代表宋词繁盛的八位大家之中。第三层次是柳永、黄庭坚、刘过、吴文英等四位两宋名家(北宋两人,南宋两人),此四位名家虽然有“荡而不反,傲而不理,质而不物”之缺憾,但又能“各引一端,以取重于当世”。很明显,在上述三个层次中,张氏最为推崇第一层次,较为赞赏第二层次,而对第三层次则颇有微词。张惠言虽然将姜夔从词学神坛上拉了下来,但仍然承认姜夔与张炎一样同为两宋大家之一,而且又高于吴文英,而并未像后来的周济那样扬吴抑姜。由此可见,张惠言对姜夔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相对温和、客观公正的。

相对于《词选·序》对姜夔评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客观公正,张惠言在《词选》选词及评词中,对姜夔词的选评则明显要“低调”了许多。先看词选情况:从选词数量上不难看出,张惠言最重唐五代词,其次北宋,其次南宋。而姜夔词入选三首,与五代的牛峤、北宋的张先并列,而略高于并不怎么以作词见长的宋人欧阳修、田不伐与陈克。姜词总数不仅在全部入选的唐宋词人中较为靠后,就是在真正的南宋词家中,也远低于辛弃疾的六首,而接近于王沂孙的四首,位列第三(如果算上跨越南北宋的词人朱敦儒、李清照,则姜夔位列第五)。从张惠言的选词上看,姜夔词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而从张氏对《词选》作品的具体批点来看,其对姜夔词也是并不怎么特别注意。在姜夔入选的三首词作中,张氏于《扬州慢》无评。张氏评《暗香》云:“题曰石湖咏梅,此为石湖作也。时石湖盖有隐遁之志,故作此二词以沮之。白石《石湖仙》云:‘须信石湖仙,似鸱吏飘然引去。’末云:‘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此与同意。首章言己尝有用世之志,今老无能,但望之石湖也。”又评《疏影》曰:“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①张氏认为白石二词旨在为劝阻范成大隐遁而作,只是前章寄寓了白石自己的用世之志,后者则寄托了国耻之愤,黍离之悲。而其评所选王沂孙《眉妩·新月》词则云:“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②而在其所选的四首王沂孙词中,共批三首,并对这三首给予极高的评价。可见,从比兴寄托的评词标准看,姜词远不如王词。这里明显表现出扬王而略抑姜的倾向,无意中也奠定了此后周济《宋四家词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等后来常州词派词论中崇王而抑姜的基调。

综合张惠言的《词选·序》与《词选》的选评看,张氏对姜夔词的评价还是有一点矛盾的。其在《词选·序》中论姜夔还不失为两宋大家之一,但在《词选》具体选评中,姜夔只是值得稍微注意一下的一位作词名家而已,由此可以见出张惠言对姜夔有意无意间的疏远与冷淡。当然,这与张氏要借此反拨浙西词派末流词弊不无关系。

坚持姜夔为宋词大家:董士锡的姜夔词评

董士锡是张惠言的外甥与学生,有《齐物论斋文集》(附词)。董士锡的词学与经学均受教于舅父,董氏的词学功绩主要体现在传承并修正张氏的词学观念,并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周济。有学者认为,董氏的“词学主张对常州派的词学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被尊奉为宗祖的张惠言与常州词派主将周济之间的重要人物”。③所论颇为中肯。

董士锡的词学观念,主要有“重情”“重比兴”与“主清”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分别是对张惠言词学观的“修正”“继承”与“发展”。④从总体上看,董氏词学观要比张惠言的更为圆融与通达一些,修补了张氏词学观中的明显偏颇之处。而涉及对姜夔的词评方面,则主要是其在《餐花吟馆词叙》中所阐发的重“清”的词学观:

昔柳耆卿、康伯可未尝学问,乃以其鄙嫚之词,缘饰音律,以投时好,而词品以坏。姜白石、张玉田出,力矫其弊,为清雅之制,而词品以尊……概常论之:秦之长,清以和;周之长,清以折,而同趋于艳。苏辛之长,清以雄;姜张之长,清以逸。而苏辛不自调律,但以文辞相高,以成一格,此其异也。六子者,两宋诸家皆不能逐焉。然学秦病平,学周病疏,学辛病纵,学姜病肤,概取其艳与雄与逸而遗其清,则三长所渐以失。至于浮浅之士,致力未数者,又不待言矣。⑤

关于董氏所谓“清”的内涵,有学者概括为“清而有物”“清而有致”“清而有变”“清而能雄”四个要素,⑥颇为中肯。序中董士锡对姜夔词评的要点则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董氏首先高度肯定姜夔、张炎的“清雅”词作,改变了宋代柳永、康与之之流的鄙嫚俚俗之弊端,也因而将词之品格由 “词品以坏” 扭转成“词品以尊”,从而产生积极作用。其二,姜、张的清雅之词,虽以“清以逸”见长,但从五代、两宋词的整体历史考察,却并不能“极词之变”,但因为浙派词人“独尊姜、张”,故“元明至今,姜、张盛行”,从而产生“学姜病肤”的弊端。其三,因此,学宋词不能只学姜、张二家,还应该学习“清以和”的秦观词、“清以折”的周邦彦词、“清以雄”的苏轼与辛弃疾词。六家词各有其所长,又各有其所短,彼此不能取代但又可以相互救济。总之,在董士锡看来,姜夔词只是宋代六大家之一,有其长又有其短,学者必须同时兼学其他五家,方不易产生流弊,才可以“能撷词之盛”。

从张惠言到董士锡的姜、张词评,明显彰示出常州词派在早期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较为显著的过渡的特点。换言之,其与浙西词派的词论既有较大的疏离,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在词论的系统建构与词人评论的坚决性上都还未做好与浙西词派彻底决裂而完全自立门户的准备。这从他们对姜夔的批评与定位的柔和态度上,最能看出来。但也正是因为常州词派在早期形成过程中对姜夔词定位的态度还存有一定较为客观的元素,才又导致周济后的常州词学对姜夔评价能够逐步回温。

姜夔及南宋词的回温:《续词选》与董毅的姜夔词评

张惠言《词选》选词轻视南宋词的倾向,在张氏外孙董毅的《续词选》中,得到了不小的“匡补”,其中就包括对姜夔词的较大程度增补。

张惠言《词选》刊刻于嘉庆二年(1797),而董毅的《续词选》则刊刻于道光十年(1830)。至于选编刊刻《续词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词选》之刻,多有病其太严者”(张琦:《续词选·序》)。从《续词选》的选词数来看,续选一方面强化了《词选》重唐五代北宋词的传统,大量增补了秦观(八首)、周邦彦(七首)、温庭筠(五首)、韦庄(三首)、冯延巳(三首)等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则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张氏《词选》不重南宋词的偏颇,不仅增补了史达祖(三首)、吴文英(两首)、周密(两首)等南宋著名词家入选,而且对张炎(原选一首,增补二十三首)、姜夔(原选三首,增补七首)、王沂孙(原选四首,增补四首)等南宋词人作品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增补。其中张炎词增补最多,而姜夔词位居所有增补词人作品量第三(与周邦彦并列),在南宋增补词人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张炎。由此,《续词选》不仅弥补了《词选》选择太严、选量太少的遗憾,而且也修正了《词选》在词学思想上的一些偏执与不足。而这也暗中奠定了后期常州词派兼容两宋的思想基础。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词选》《续词选》综合选词情况:张炎二十四首超越温庭筠的二十三首位列第一,而姜夔则以十首位列选词总数第五。这和他们在《词选》中的选词数以及排位,简直是大相径庭。《续词选》对词人词作的增补,固然反映出南宋词在客观上所取得的不凡成就,但也由此反映出浙西词派在道光年间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张琦在《续词选·序》中说刊刻《续词选》“亦先兄之志也”,恐怕是有问题的。

张惠言虽然在《词选》刊印后不久也即张氏“去世前的四五年中”,又手批了张炎的《山中白云词》,但据兴荣先生辑录后研究认为:“批语所表现的观点、方法,正可与《词选》相互发明。”⑦从批语全文看,张惠言对张炎词是总体贬抑的,所以马先生所论极是。由此可见,张惠言对张炎词的评价不会与编选《词选》时有太大出入。另,张惠言选评《词选》,虽重在课徒学词之用,但观其《词选·序》及《词选》的选目与词评,正可见其有意无意间反拨浙派词弊端之用意。因此,张惠言是不大可能同意董毅于《续词选》中大量增补浙派词人所推崇的张、姜词的做法的。所以,张琦在《续词选·序》中认为此《续词选》符合“先兄之志”的说法是不可靠的,倒极有可能是契合张琦作序时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可能出于对外孙刻书的鼓励与宣传。但不管怎样,董毅《续词选》的刊行,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道光年间词坛词学思想发展的一种真实情况。

从对姜夔的评价与定位这一角度来看,常州词派的先驱者们的词学观点与词评观念,还处在一个过渡、实验与徘徊的时期。也由此说明,清代嘉庆到道光年间的词坛发展,具有一定的变革性、复杂性与多调性,从而又体现出词学变革与新旧融合兼备的时代特点。但也正是这一时期变革性元素的逐步积累,最终酝酿出1832年周济《宋四家词选》的横空出世,而此书以“纠弹姜、张”,也即“打倒”姜、张为标志之一的词学观,则正式宣告与浙西词派完全对立的常州词派的最终形成与完全独立。

①② 《词选》,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3—64页,第66页。(本文引用或统计等所依据的《词选》资料,均依据此版本,不再另注)

③孙克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257页。

④⑥参见朱惠国:《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6—76页,第74—75页。

⑤《齐物论斋文集》卷二,大亭山馆丛书本。

⑦参见马兴荣:《皋文手批山中白云词·附记》,《词学》(第十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姜夔词学张氏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陆明君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历史叙事与场景还原
——评陈水云教授新著《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
姜夔,你咋这么牛
2016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妻管严”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