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人物形象分析之陈孝正

2014-07-13 09:26苏枫永城职业学院河南永城476600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苏枫[永城职业学院,河南永城476600]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人物形象分析之陈孝正

⊙苏枫[永城职业学院,河南永城476600]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陈孝正这一人物形象,说毁誉参半一点都不为过。他出身寒门,在母亲近乎疯狂的教育影响下,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工作能力突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80后”“90后”大学生略显灰色、腐化形象之外的正面角色,看到的是青春蓬勃、昂扬向上、竭力进取的励志典型。同时,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他自私、敏感,为达成目的而亲手掐灭了自己美好的爱情,加之其有些不可理喻的清高与孤傲,还有那轻微的洁癖,似乎真有小说中所说的“变态”的倾向。

人物形象陈孝正真实偏激

读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相信很多人与笔者一样,都是一口气读完,又反复阅读的。对于笔者而言,带给我心灵深深震撼的,还是陈孝正这一克勤克勉、骄傲清高、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真实的草根励志形象。

一、善良、认真、执着、上进,一个典型的草根励志形象

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出身寒门,毫无社会背景,又充满跃入龙门之理想,试图建筑自己理想的人生大厦的草根青年,是必须得像陈孝正所言,不能存在“一厘米的误差的”。面对现实,有人沉沦,有人颓废,有人愤世嫉俗,有人充满迷茫,不知该走向何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小说中,陈孝正给了我们一个明晰的方向,那就是无论成败,只要我们积极努力,竭力追求,不断奋斗,就完成了一个励志青年的蜕变,结局无论成败,都已不是问题。

1.善良,认真,有责任感

看过这部小说,很多人会对陈孝正自私掩过真情,冷漠地与郑微分手感到不平。但在笔者看来,陈孝正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这并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只是我们没有能够设身处地地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已。徜徉在作者柔婉的字里行间,笔者捕捉到了陈孝正那善良的点点滴滴。郑微之所以能够成功追到陈孝正,自然与她的用心良苦、真情投入有关,但这其中,郑微都很好地利用了陈孝正的善良,才使得自己俘虏陈孝正的行动攻略一一得逞。如陈孝正从考场里出来的时候,正是被这个他眼里“十恶不赦”的女疯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所打动,担心她等待的时间过长,进而有了后面校园里茅以升塑像前吃蛋糕、南山公园相约去看杏花的故事情节。还有热恋时,陈孝正每每在自己激动得不能自持的时候,他都会强迫自己停止动作,因为他明白,他与郑微的爱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他不想轻易去伤害一个女孩子,更不想在没有结果之前放纵自己的欲望。笔者一直以为,这种心理更能体现陈孝正对于爱的认真态度和善良、负责的良好品质。

2.执着,上进,有理想

实事求是地讲,真正能将学习融入自己的骨子里,成为精神世界的一种必需,在当代大学生中实在不多,但陈孝正能在如此浑浊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确需要极大的恒心与毅力。在笔者看来,即使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名利诱惑,陈孝正同样也会如此执着、上进,因为他本身就不是一个随波逐流、浪费光阴的俗子。

在与郑微正式交往恋爱后,陈孝正并没有改变自己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规律,反倒是影响着郑微改变了不少懒散、马虎的生活习惯。我们很难想象,一对卿卿我我的恋人,竟能够发现对方作业存在着钢筋配比率方面的一些错误,这需要有着怎样对待学习、对待知识的态度呢?我们再来看他的作业,细致工整,是班里同学转抄的范本,也是最为普及的参考资料,即使在考场上,他也从不挑选座位,不存在任何的作弊,哪怕是一丝侥幸心理。与那些实验时抢着与他分在一组,考试时抓阄来排定座次,好与他挨在一起的学生相比,陈孝正这种对待学习严肃认真的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严肃认真、执着探究的学习态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工作态度,这一点在陈孝正参加工作以后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老板亲自钦点的接班人,他没有任何的居高自傲,即使有,也不会体现在工作当中。这从他能够纠正出郑微多复印了一页文件,除郑秘书外,不让任何人经手相关资料,即使是粉碎工作也不行等工作细节中完全可以看出。

二、狭隘、敏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普通草根的人格缺陷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在当家的背后,那超出自身极限的压力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有可能是狭隘、敏感、自卑、偏激等一系列极端的性格特点,对于理想的狂热往往会促使他们在达成目的中不择手段,导演一幕幕人生悲剧的同时,也彰显着普通草根的人格缺陷。从陈孝正的身上,我们会看到艰难的生活、近乎神经质的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留下的深深烙印。

1.偏执、激进,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我们知道,母亲介绍给陈孝正的那些生活的不堪与艰难远远不足以涵盖他们母子贫贱生活的悲哀,或许是这些生活的内涵给予陈孝正的刺激太深刻了,骨子里的自卑使他到了大学也还只是沉浸在自己理想的象牙塔中,没有一个朋友,几乎与每一个学生都格格不入。

在宿舍里,他劝止舍友抽烟,或者皱着眉头把门窗打开,不管是否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休息,他都毫无愧意地洗漱、整理床铺、晨练。我们不能说他做得不对,但终归在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上显得还是不够成熟。尤其是初识郑微的表现,更让我们对他的偏激有着深刻的认知。因为郑微的不小心,为挽救模型推倒她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完全可以口头道个歉,没必要视每个女生都如洪水猛兽。在遭到郑微纠缠的过程中,他处理各种纠纷的能力不足更是显露无遗。如始终与郑微保持着安全的距离,或者视她为无物,要老张转达自己的意见,或质疑阮阮为什么与这样的人交朋友等。要知道,一个成熟的大学生是不会如此处理自己身边的烦恼的,交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显然,陈孝正在如何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这一方面显得不尽如人意。这一点在他参加工作以后依然有所体现,即使他已然在公共场合十分圆滑,但对冯德生对郑微动手动脚的举动却怀恨在心,并最终寻了一个适合的机会将其打翻在地。对于冯德生来说是“死”有余辜,但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胸怀这么多仇恨与报复心理的人会有多么阳光与快乐。

2.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

缺乏父爱,从小在母亲近乎歇斯底里般的影响下成长,陈孝正的童年色彩中,一定是充满了别的小朋友的侮辱与嘲笑,回家后却还需要面对母亲泪水涟涟的诉说,苦口婆心的教导。什么二叔借给了钱却把电视机扛走了,什么以前你爸爸称兄道弟的朋友现在都人走茶凉,举手之劳都不肯帮忙。世态炎凉固然是一种现实,但让一个本应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去承受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残忍。难怪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陈孝正自卑、敏感,为了避免重蹈“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覆辙,为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忍痛割爱、不择手段。

在小说中,陈孝正一直是以不苟言笑的形象示人,除去一开始在郑微莽莽撞撞地“与陈孝正斗,其乐无穷”中略显愤怒以外,他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表情的。热恋中的陈孝正终于冲破心理的藩篱,表现出些许“吃醋”的情况只有两处,一是在郑微生日的时候,面对许开阳公开挑衅,送出一部昂贵的手机,并强行吻了郑微的脸颊后,他一开始虽表现得颇为大度,却还是怏怏不乐地打道回府,终没有十足的勇气将自己精心雕刻的小飞龙当众拿出来,尽管在郑微看来,这条小飞龙的价值要远远超出那部手机。二是陈孝正帮郑微搬宿舍,发现自己并非是郑微的初恋,而照片中的林静从容、平稳、恬淡的气质正是自己孜孜追求,却难以达到的人生境界时,他失态了,将郑微扔在了马路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男孩女孩热恋中的小插曲,更看到了一个内心脆弱敏感、缺乏自信与安全感的陈孝正。在许开阳和林静的面前,他为自己贫苦的家境、卑微的身世而自卑,甚至自己出色的专业能力与学习成绩都不足以弥补那横亘在两者之间的沟壑。兼以母亲施加给他的那难以挣脱的枷锁、压力,陈孝正每一次与郑微约会都显得犹犹豫豫,并最终利剑斩情丝,只身赴美。

三、真实、立体,折射了一名普通跋涉者的心路历程

多数人对于陈孝正古板刻薄、缺乏人情味的形象感到不可理喻,对其始乱终弃的做法更是恨之入骨,将更多的同情与眼泪赋予了天真可爱的郑微。但在笔者看来,作者塑造的陈孝正这一人物形象非常典型,在我们中国这个讲究人脉关系、家庭背景的社会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丝”,想出人头地,如果不能够舍弃什么,终会一事无成。从这个角度来讲,陈孝正这一人物形象真实而立体,充分体现了一名普通跋涉者的心路历程。小说中写陈孝正在一次考试中,又瞥见了那位阴魂不散的郑微小姑奶奶,他真想出去掐住她的脸,痛得她哇哇大哭。从这儿,我们知道,陈孝正也只是一个孩子,但他却不能和郑微一样任性,他身上肩负的东西太多,只能想想而已。在终于接纳了郑微,他站在她的面前,讲述着自己卑微的身世时,我们很难想象,他的恋爱附带着多么沉重的枷锁,爱了,却无疑在看似愈合的伤口上用一把钝刀一下下地砍磨。至于工作后,很多读者为陈孝正那种不够光明磊落的升迁方式感到不可理喻,但我们是无法想象一个普通大学生想出人头地的急切与艰难,要知道,陈孝正是不同于许开阳,不同于周渠,甚至远比不上何奕、施洁的。

总之,如果你真的经历过陈孝正充满坎坷的成长之路,你终会感喟。这部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便在于塑造了这么一个充满争议的、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尽管很多读者对他颇为不齿,但浏览他的人生轨迹,陈孝正的形象力透纸背,他冷峻地向你走来,竟是如此的熟悉而清晰。

作者:苏枫,本科,永城职业学院教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浅论如何捕捉人物形象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性别视角下人物形象审美差异化分析——以《伊利亚特》为例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时代悲剧——浅析《水浒传》中宋江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