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茎局部狭窄环超微结构研究

2014-07-14 07:36盛新福张立东王玉杰胡汉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包茎超微结构电镜

孙 程, 盛新福, 张立东, 王玉杰, 胡汉华

(新疆医科大学1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乌鲁木齐 830054; 2基础医学院电镜室, 乌鲁木齐 830011)

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局部外用类固醇可使包皮外环口的局部狭窄环松解而达到治疗包茎的效果[1-2],但其治疗机理不明。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采用0.05%倍他米松软膏外用于患儿包茎外环口狭窄环处,早晚各1次,一般不超过1个月,约70%受试患儿获得痊愈[3]。为进一步揭示局部类固醇治疗的机理,本研究对参与临床试验的相关手术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学的超微结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手术标本组织3例,包茎异常狭窄环手术标本3例(包茎组),局部类固醇外用治疗后手术标本组织3例(用药后痊愈组)。年龄8~12岁。

1.2试剂及电镜学组织制片3组均于门诊手术过程中选取环切的包皮组织,包茎组取狭窄环处组织1~2 g,正常对照组和用药后痊愈组取相应的包皮外环口组织1~2 g,随即经前固定(戊二醛)和漂洗(1/15 mol/L磷酸缓冲液)、后固定(1% OsO4)和漂洗脱水(丙酮梯度),包埋并制片后,电镜观察局部组织超微结构,包括各类细胞形态及各类细胞器组织学特征。

2 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包茎局部狭窄环组织中有异常堆积成束的胶原纤维,并可见胶原纤维具有的周期性横纹。胶原纤维聚成走向几乎与皮面平行的粗大纤维束相互交织成网。不同切面的胶原束可形成波浪状圆形、类圆形或条形。纵切面多呈带形(图1)。成纤维细胞旁可见大量胶原纤维聚集成管束样的横切面(图2)。在正常对照组和用药后痊愈组中未发现类似的成纤维细胞和异常胶原堆积现象。

3 讨论

局部类固醇治疗包茎是目前国外治疗包茎的新方法,一般多采用低浓度倍他米松等类固醇软膏外用于包茎狭窄环处,作为一种无创治疗包茎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治疗机理不明,也未见相关机理研究的报道。

本课题组曾在临床试验中设立正常对照组、包茎组及使用类固醇治疗后的痊愈组,取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标本,对外环口组织进行了初步的免疫组化学研究,发现包茎组与正常对照组和使用类固醇治疗后痊愈组标本中,表皮层未见明显差异,真皮层有较明显的差异。在真皮层中弹性纤维、网状纤维未见明显差异,而胶原纤维有明显差异。包茎组表现为胶原纤维染色粗大,纤维呈致密堆积,正常对照组和类固醇治疗痊愈组的胶原纤维表现类似,相对包茎组其胶原纤维分布均明显疏松。

本研究采用电镜对包茎组异常胶原纤维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电镜下观察发现在真皮结缔组织的超微结构中,包茎狭窄环内存在异常堆积胶原纤维,表现为呈粗大束状的胶原致密排列。在成纤维细胞旁也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排列,并在细胞内可见胶原生成。

周期性横纹是胶原纤维在电镜学超微结构中的特征表现[4]。粗大的胶原纤维异常沉积和生成,往往是组织纤维化的标志,导致局部张力异常。致密成网的胶原纤维具有高度的机械稳定性,具有较强的抗机械耐力[5-6]。由于皮肤张力主要由胶原纤维决定[7],且胶原纤维堆积的量和张力可成正比[8-9]。本研究认为包茎狭窄环处呈现高张力而缺乏足够的弹性与胶原纤维异常堆积有关。由此本研究推测局部类固醇可能通过降解异常堆积的胶原纤维使包茎局部狭窄环松解而达到治愈包茎的目的。

由于局部类固醇治疗包茎并不能达到100%的治愈率[10],因此对其治疗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对该异常胶原纤维的定性及其调控机理的相关研究可为进一步寻找更准确靶向定位的药物提供科研依据。

参考文献:

[1] Pless TK, Spjeldnaes N, Jergensen TM.Topical ster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phimosis in children[J].Ugeskr Laeger, 1999,161(47):6493-6495.

[2] Orsola A, Caffaratti J, Garat JM.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phimosis in children using a topical steroid[J]. Urology, 2000,56(2):307-310.

[3] 孙程,盛新福,地里夏提,等.局部类固醇治疗小儿包茎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7,28(6):421-423.

[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3:16-17.

[5] 张学军,刘维达,何春涤.现代皮肤病学基础[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9-30.

[6] 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M].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

[7] 伍津津, 牛堂友.皮肤组织工程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0-31.

[8] Gelse K, Poschl E,Aigner T. Collagens-structure,function,and biosynthesis[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 ,2003,55(20):1531-1546.

[9] Vorilhon P,Martin C,Pereira B,et al.Assessment of topical steroid treatment for childhoodphimosis: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rch Pediatr,2011,18(4):426-431.

[10] Jain V, Dubey M, Deshpande P, et al.Local steroid therapy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boys with symptomatic phimosis-a long term prospective study[J]. Acta Paediatr,2012,101(3):130-133.

猜你喜欢
包茎超微结构电镜
基于测试大数据建立电子显微镜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看包茎
男性包茎的六大危害
柔和手法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修复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影响
超微结构电镜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意义
白藜芦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菌作用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包茎合并包皮龟头严重粘连的整形修复
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
ERIC—PCR指纹图谱及电镜技术在纳豆生产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