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研究

2014-07-16 13:46张悦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层次分析法

张悦

摘 要: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江苏省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运用GIS软件进行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差异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呈现由江苏南部至江苏北部递减的状态,并且江苏省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层次分析法;空间差异;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F2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08-04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use the method of AHP analysis to confirm the degree of land use intensities of 13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target system were constructed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society and ecological benefit. We also use ARCGIS to show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n urban land use intensities in a map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in Jiangsu province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from south to north,and the diversities between the grade of utiliz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Jiangsu province is absolutely tremendous.

Key words:Land intensive use;AHP;Spatial differences;Jiangsu province

城市土地是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城市交通等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兴起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造成了巨量的土地浪费[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涉及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2]。城市布局和用地结构的合理性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如果城市布局和用地结构不合理,在城市建设中,即使投入再多,容积率和利用强度再高,不仅不能达到最佳的利用效果,甚至会出现负效应[3]。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整体用地结构的优化和单一地块利用集约化的统一,是一个土地价值稳定攀升、不断挖掘城市土地使用潜能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终极目标[3]。当今社会,中国的城市数量急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迅速发展,国内人口迅速膨胀导致中国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加大.而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用地匮乏,粮食安全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综合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为保证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成为我国城市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实例,探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以期为城市规划及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理坐标为116°~121°E,30°~35°N),东临黄海,西接安徽,北连山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图1)。近年来,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在江苏省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江苏省各个地区的发展却显示出不平衡的状态。江苏省自然条件丰厚,但人地矛盾突出。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土地利用潜力,对促进江苏省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因而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及空间差异,使研究区域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2 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着重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状况,并综合、全面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的各个方面[4]。土地的集约利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对城市土地集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层所占权重,将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确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约度计算来确定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依据土地集约利用的计算评价方法,结合江苏省发展现状,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目标层A,分别以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3个方面构建要素层B,各要素层分设不同指标层C,形成基本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赋与指标权重(表1)。

通过对C1至C8的层次总排序可知,在指标层各项因素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C1即人均GDP最为重要,其次为人口密度和人均建成区面积。我们可以由此预测,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的经济状况呈正相关。

2.2 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层的数量级不同,为缩小指标之间的数量级差异,使数据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常见的标准化处理方法有总和标准化法、标准差标准化法、极大值标准化法和极差标准化法[5]。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以每一项指标中的最大(小)值为标准值进行标准化。

2.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计算 层次分析法(AHP)具有严谨和易于操作的特点[6],根据层次分析法综合原理,利用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及相应的权重来计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数值。

其中R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值;α为Bi层指标的权重;β为Ci层指标的权重值,di为Ci指标的归一化值。

2.4 集约度分级 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级划分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方法,我们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集约度等级划分标准(表2)。

3 结果

3.1 各指标值标准化 通过指标值标准化处理,13个城市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值分别见表3和表4。

3.2 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 根据公式[R=i=13αiBi=i=13αi(i=1nβi?di)]计算各城市的集约度按分值高低排列(表5)。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总体分布具有一定规律,由南部至北部集约程度依次递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是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总体位于江苏省的南部。土地基本集约的城市是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南通市以及徐州市,总体位于江苏省的中部。在江苏省北部的城市中,除徐州外,其他几个地市如连云港、宿迁市、淮安市、盐城以及泰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很低,为不集约。

根据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可以分析得知,城市的土地集约程度与经济因素成较大的正相关。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各个城市的人均GDP数值趋势基本一致(图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就必须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因此集约利用土地成为经济持续发展重要途径[7]。

从以上评价结果上分析得知,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低有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是江苏省苏南部的苏州市和无锡市,区位条件突出,位于上海一带附近,长期受到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带动,第三产业较为发达,高新技术产业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土地集约利用度比较高。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作为旅游胜地和历史名城,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南京市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强,较高的土地集约度成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几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很低,从得分上来看,江苏省有7个城市得分低于全省的平均得分0.39,这7个城市大都位于江苏北部地区。江苏省北部与河南、安徽省接壤,经济不够发达,缺乏外部经济辐射,第三产业落后,以农业发展为主,多种因素造成了苏北地区土地利用不集约的局面。

4 结论与讨论

要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加重生态因素的权重,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寅康,李如海,王黎明,等.城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38(6):794-802.

[2]聂尊贤,周志跃.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异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26(5):145-148.

[3]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1-5.

[4]郭爱请,葛京凤.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J].资源科学,2006,28(4):65-70.

[5]张露,濮励杰,周峰.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40(3):378-388.

[6]赵英伟.中国草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7]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48-52,57.

(责编:徐焕斗)

2.4 集约度分级 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级划分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方法,我们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集约度等级划分标准(表2)。

3 结果

3.1 各指标值标准化 通过指标值标准化处理,13个城市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值分别见表3和表4。

3.2 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 根据公式[R=i=13αiBi=i=13αi(i=1nβi?di)]计算各城市的集约度按分值高低排列(表5)。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总体分布具有一定规律,由南部至北部集约程度依次递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是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总体位于江苏省的南部。土地基本集约的城市是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南通市以及徐州市,总体位于江苏省的中部。在江苏省北部的城市中,除徐州外,其他几个地市如连云港、宿迁市、淮安市、盐城以及泰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很低,为不集约。

根据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可以分析得知,城市的土地集约程度与经济因素成较大的正相关。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各个城市的人均GDP数值趋势基本一致(图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就必须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因此集约利用土地成为经济持续发展重要途径[7]。

从以上评价结果上分析得知,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低有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是江苏省苏南部的苏州市和无锡市,区位条件突出,位于上海一带附近,长期受到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带动,第三产业较为发达,高新技术产业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土地集约利用度比较高。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作为旅游胜地和历史名城,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南京市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强,较高的土地集约度成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几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很低,从得分上来看,江苏省有7个城市得分低于全省的平均得分0.39,这7个城市大都位于江苏北部地区。江苏省北部与河南、安徽省接壤,经济不够发达,缺乏外部经济辐射,第三产业落后,以农业发展为主,多种因素造成了苏北地区土地利用不集约的局面。

4 结论与讨论

要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加重生态因素的权重,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寅康,李如海,王黎明,等.城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38(6):794-802.

[2]聂尊贤,周志跃.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异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26(5):145-148.

[3]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1-5.

[4]郭爱请,葛京凤.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J].资源科学,2006,28(4):65-70.

[5]张露,濮励杰,周峰.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40(3):378-388.

[6]赵英伟.中国草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7]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48-52,57.

(责编:徐焕斗)

2.4 集约度分级 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级划分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方法,我们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集约度等级划分标准(表2)。

3 结果

3.1 各指标值标准化 通过指标值标准化处理,13个城市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值分别见表3和表4。

3.2 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 根据公式[R=i=13αiBi=i=13αi(i=1nβi?di)]计算各城市的集约度按分值高低排列(表5)。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总体分布具有一定规律,由南部至北部集约程度依次递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是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总体位于江苏省的南部。土地基本集约的城市是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南通市以及徐州市,总体位于江苏省的中部。在江苏省北部的城市中,除徐州外,其他几个地市如连云港、宿迁市、淮安市、盐城以及泰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很低,为不集约。

根据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可以分析得知,城市的土地集约程度与经济因素成较大的正相关。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各个城市的人均GDP数值趋势基本一致(图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就必须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因此集约利用土地成为经济持续发展重要途径[7]。

从以上评价结果上分析得知,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低有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是江苏省苏南部的苏州市和无锡市,区位条件突出,位于上海一带附近,长期受到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带动,第三产业较为发达,高新技术产业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土地集约利用度比较高。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作为旅游胜地和历史名城,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南京市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强,较高的土地集约度成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几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很低,从得分上来看,江苏省有7个城市得分低于全省的平均得分0.39,这7个城市大都位于江苏北部地区。江苏省北部与河南、安徽省接壤,经济不够发达,缺乏外部经济辐射,第三产业落后,以农业发展为主,多种因素造成了苏北地区土地利用不集约的局面。

4 结论与讨论

要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可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加重生态因素的权重,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寅康,李如海,王黎明,等.城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38(6):794-802.

[2]聂尊贤,周志跃.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异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26(5):145-148.

[3]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1-5.

[4]郭爱请,葛京凤.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J].资源科学,2006,28(4):65-70.

[5]张露,濮励杰,周峰.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40(3):378-388.

[6]赵英伟.中国草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7]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48-52,57.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层次分析法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