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厄立特里亚航海记看古代西方海上贸易口岸

2014-07-16 06:23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郝鹭捷冼先品
世界海运 2014年4期
关键词:乳香商船红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郝鹭捷 冼先品

从厄立特里亚航海记看古代西方海上贸易口岸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郝鹭捷 冼先品

厄立特里亚航海记;古代西方;海上贸易;口岸

《厄立特里亚航海记》是公元1世纪中叶由佚名商人所写的随船贸易记录,是记录古代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文献。以该书记载内容为主线,按地理分布将相关口岸划分为红海、东非、阿拉伯南部及波斯湾、印度西岸4个贸易区并逐一介绍其主要海上贸易口岸。

一、引言

《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以下简称《航海记》)又译为《红海环航记》,是罗马希腊佚名商人随船贸易记录。当罗马希腊商人掌握了季风规律后,阿拉伯海商对红海及印度洋的海上贸易垄断被打破;罗马帝国对阿拉伯半岛的征战以及对海盗的清缴彻底打通了红海要道,此时有更多的罗马希腊商人随船贸易,该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因而目前大部分相关学者认为《航海记》的写作时间约为公元1世纪中叶。

该书是目前已知最为详细描述公元初期西方海上贸易的文献,其贸易线路涵盖红海、印度洋、波斯湾三大主要水域;相关口岸覆盖埃及红海沿岸、非洲印度洋东海岸、阿拉伯西南、南部沿岸、波斯湾口岸、印度印度洋沿岸。笔者认为对书中记录的航线及口岸进行整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古代西方的海上贸易。笔者按《航海记》写作顺序把文中航线口岸划分为红海贸易区、东非贸易区、阿拉伯南部及波斯湾易区、印度西岸贸易区4个部分。

二、红海贸易区

红海贸易区包括古代北非红海港口、阿拉伯半岛西北部临近红海部分口岸。如图1所示,该贸易区在红海西侧口岸有位于埃及的阿尔西诺伊港(Arsinoe即现苏伊士港)、贝伦尼斯港(Berenice即现埃及巴纳斯港)和米奥斯贺而莫斯港(Myos Hormos即现埃及库赛尔港)及内陆点科普托斯(Koptos,现埃及科普托斯);阿克苏姆国的阿杜利斯港(Adulis即现厄立特里亚马萨瓦港);该贸易在红海西面口岸主要是东北部的艾拉港(Aila,现约旦亚喀巴港),内陆点佩特拉(Petra,约旦佩特拉)。

《航海记》以米奥斯贺而莫斯港及贝伦尼斯港为航行的起点,作者描述两港是“埃及在红海边界开放的两个口岸。”尽管对上述两港叙述篇幅较小,实际上阿尔西诺伊港、贝伦尼斯港及米奥斯贺而莫斯港是从托勒密王朝时就已建立的重要贸易口岸;阿尔西诺伊港本是最早的贸易中心,但由于地处苏伊士盛行北风且礁石众多不便商船挂靠,不久便被地理位置更优的贝伦尼斯港取代;贝伦尼斯港在托勒密二世(公元前308年—246年 )执政期间成为红海第一大港;米奥斯贺而莫斯港则是众多商船在红海的起点,斯特拉波文献中记录:“奥古斯都时期,每年从米奥斯贺而莫斯港启航前往印度的商船达到了120艘。”[1]

亚历山大港是古代地中海的“奢侈品仓库”,阿拉伯香料,东方的丝绸等都是经由亚历山大港转运罗马帝国进行销售。当时奢侈品抵达米奥斯贺而莫斯港及贝伦尼斯港,货物将被贴上封条,经由私人驼队运输到科普托斯的仓栈中,再由尼罗河上的船队运送至亚历山大港进行征税[2]。

另外一条通往亚历山大的运输线路是由阿拉伯北部“纳巴泰”族垄断经营,纳巴泰人在阿拉伯南部港口采购香料后经红海运送至艾拉港,再由驼队将香料经佩特拉运送至亚历山大港。来自艾拉港的香料、丝绸、阿拉伯南部的香料、波斯湾的丝绸都是通过佩特拉转运至亚历山大港或地中海西部口岸再进入罗马帝国。尽管当时罗马、希腊商人的出现打破了阿拉伯人对东方物品贸易的的垄断,但纳巴泰人依仗佩特拉的地理位置仍占据丝绸香料运输的很大份额;为了保持优势地位,纳巴泰人不得不维持同罗马帝国的良好关系,向罗马帝国缴纳高达25%的税收[1]。

沿着红海继续前行,船队经过了柏柏尔国(Barbaria)海岸线后便抵达了阿克苏姆国境。阿克苏姆国早在罗马帝国成立前就开始远洋贸易,罗马帝国建立后同阿克苏姆的贸易关系延续了若干世纪,甚至到了3世纪时阿克苏姆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贸易对象[3]。

《航海记》作者提到阿克苏姆国的最大的贸易口岸阿杜利斯港。阿杜利斯距位于阿克苏姆象牙交易市场Coloe仅3天路程,距阿克苏姆中心5天路程,因此内陆地区的象牙、龟壳、犀牛角、玳瑁主要是从阿杜利斯港出口;从埃及南下的商船会向该港卸埃及产的睡袍、服饰;印度产的锦葵服、棉布、铁制品、斗篷经由阿杜利斯港向其内陆地区运送[4]。

三、东非贸易区

商船离开阿杜利斯港沿着海岸线往西南方向行驶若干天就到了东非贸易区,该贸易区在《航海记》被称为“Azania”(阿扎尼亚),泛指Adulis东南区域(也有学者认为Azania指的是索马里东南面),该贸易区主要口岸有临近亚丁湾的索马里古港阿费利特斯港(Avalites,现索马里塞拉港)、玛洛港(Malao,现索马里博培拉港)、蒙杜斯港(Mundus,现索马里希斯)、摩西朗姆港(Mosyllum即现在索马里博萨索港);位于印度洋口岸有香料角(Cape of spices,现索马里瓜达富伊角)、欧泊尼港(Opone港,现索马里哈丰),以及拉普塔港(Rhapta,约为现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如图2所示。

古代索马里的阿费利特斯港、玛洛港、蒙杜斯港、摩西朗姆港、香料角、欧泊尼港形成了一个港口集群,《航海记》作者在第7节中用“far-side ports”来命名,在14节里作者记录每年7月商船从埃及出发前往“far-side ports”,抵港贸易后或继续南下抵达东非其他口岸或横跨印度洋抵达印度口岸。这些口岸主要进口来自印度的小麦、大米、奶油、芝麻油、棉制衣服、腰带、蜂蜜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乳香没药生产地之一就位于索马里内陆地区,因此有些商船专程来这些港口进行乳香没药的贸易[5]。

从埃及南下,阿费利特斯港是东非“far-side”港群的首站,作者描述该港的自然条件不佳,因此商人必须换成小竹筏才能入港贸易;阿费利特斯港是港群中距离阿拉伯南部最近的港口,当地人用小船将本地产的优质没药、香料、象牙、龟壳运送至对岸的Muza(穆哈港)及其周边港口;玛洛港与蒙杜斯港情况类似,出口一些香料没药;而摩西朗姆港肉桂出口量很大,作者特别点名来此港挂靠的都是大船。

香料角顾名思义该港出口大量的优质乳香还有肉桂,商船在“far-side”贸易后的下一站如果是印度西海岸,那么船队就在香料角启程顺疾风横跨印度洋;如果选择继续在东非港口贸易则沿岸线继续南下,航行若干天就到欧泊尼港,该港不仅出口大量的肉桂,当地的龟壳也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好。商船在Azania区域的最后一个口岸就是拉普塔,出口大量的象牙还有龟壳;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到:“许多阿拉伯船长或代理人到这里(拉普塔港)活动。他们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彼此通婚,熟悉整个沿海地区,并通晓当地语言。”反映出当时拉普塔及其他的Azania口岸都有阿拉伯人常驻贸易。公元2世纪著名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其著作中也谈到这一点:“我们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得知,他们并非沿子午线航行,而是偏西,当他们从拉普塔返回波斯时,则要偏东。这些阿拉伯商人经常前往香料角、阿扎尼亚海岸(Azania)和拉普塔。”[6]

图1 红海贸易区口岸分布图

四、阿拉伯南部及波斯湾贸易区

阿拉伯半岛南部盛产没药与乳香,如图3所示其贸易口岸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及南部沿岸:穆哈港(Muza/Moscha,现也门穆哈港)、艾夫泽蒙阿拉伯港(Eudaimon Arabia,现也门亚丁港)、坎纳港(Cana,其大致位于也门比尔阿里)、穆斯卡港(Moscha,现阿曼佐法尔)以及波斯湾地区的哈拉克斯港(Charax,现伊拉克巴士拉西北部)。

在《航海记》中阿拉伯半岛红海侧海岸线没有设置通商口岸,作者在20节点明了原因:首先在这区域航行很危险,没有港口、锚地条件极差外加遍布礁石使得船舶难以靠泊;其次岸上的居民时常打劫过往船只并将海难幸存者充当奴隶,或送到监狱关押。因而有经验的船队都是一鼓作气通过这条危险的海岸线,一直航行到穆哈港。

穆哈港虽然没有正式的港口,但它的锚地下方有厚厚的沙,因而穆哈港抛锚很稳定安全;当时阿拉伯半岛南部被赛伯伊王国(Saba)控制,赛伯伊对没药采取集中管理制度,阿拉伯自产以及索马里产的没药都集中到穆哈港出运,因而穆哈港成为当时世界上没药的出口中心,港内聚集了很多的阿拉伯船东和船员,他们的下一站可能是:东非群岛或者是印度。穆哈港由于没药繁荣了经济,前来贸易的船只载了大量的金银铜作为交换,并赠送优质的马和骡子给当地的首领。

船队驶离穆哈港经过亚丁湾就到了艾夫泽蒙阿拉伯(亚丁港),艾夫泽蒙阿拉伯又被称为幸运之地。因为地处亚丁湾,它成为了印度埃及贸易的中转港,印度驶来的商船在该港卸货换乘当地人或罗马、希腊人的商船送至贝伦尼斯或奥斯贺而莫斯港进而抵达亚历山大港,反之亦然。作者抵达当时,艾夫泽蒙阿拉伯已被统治者破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艾夫泽蒙阿拉伯港之后沿着阿拉伯南海岸线行驶若干天便抵达坎纳港,坎纳港在当时处于有着“乳香之地”的哈德拉毛国的统治下。和赛伯伊类似,哈德拉毛对乳香的出口也采用了集中制,因此阿拉伯南部的乳香全部都由坎纳港出口;哈德拉毛国领域内的乳香都通过驼队、竹筏或小船运送至坎纳港前方的Syagrus(现也门法塔克)进行存储并出运。作者提到该港的乳香主要出口埃及、东非、波斯湾和印度。

穆斯卡港是哈德拉毛国为了转运内陆地区乳香而建立的港口;该港的乳香一部分通过小船运送

至坎纳港存储,另一部分留作交易用。作者提到除从坎纳前往波斯湾的商船会选择挂靠穆斯卡港外,每年从印度前来的船只冬季无法返航就选择在穆斯卡港或周边过冬,用印度衣服、芝麻油交换当地乳香。同时作者也提到在穆斯卡装运乳香需要出示国家颁发的乳香特许出口证,否则商船无法出港;所以在穆斯卡及其内陆地区即便无专人专门看管乳香也不会被偷盗或走私[5]。

图2 东非贸易区口岸分布图

图3 阿拉伯南部及波斯湾贸易区口岸分布图

船队在绕过波斯湾后就抵达两河流域的哈拉克斯港,这是当时波斯湾最重要的进口港。除了接收来自东非亚丁湾的货源外,哈拉克斯港还承接印度的进口货通过陆运方式途径安息帝国(Parthia Empire)国境、巴尔米拉(Palmyra泰德穆尔的旧称)最终到达安提俄克(Antioch,中国古称条支),之后再转运到地中海沿岸。

五、印度西贸易区域

船队越过波斯湾沿着岸线前行就抵达西印度贸易区,虽然作者记录了众多的口岸,但本文只选择3个最大的港口进行介绍,如图4所示:巴巴里贡港(Barbaricum,即现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婆卢羯车港(Barygaza,今印度布罗奇港)、穆泽里斯港(Muziris,现印度喀拉拉的Pattana)。

巴巴里贡港隶属塞西西亚国(Scythia),是该国最主要的贸易口岸。作者提到有条连通塞西西亚国首都Minnagara的运河;从巴巴里贡进口的衣服布料、黄玉、珊瑚、苏合香脂、乳香、整船的玻璃、金银、酒等都会通过运河运送至国都。

赛西西亚国南部是阿里亚卡国(Ariaca),该国的主要口岸是婆卢羯车港。作者在文中40-46节中总结了婆卢羯车港口条件的恶劣:首先前沿水域巴拉卡湾(Baraca)极具危险性,那些进入到湾内的船可能会因为大浪而沉没,还不时有漩涡出现。水底也有很多尖利的礁石,在这里抛锚很危险,缆绳可能会被切断,有些会导致船底受损;其次婆卢羯车港入口不易被发现,且入口处为浅滩一不注意就会搁浅;最后在印度区域的涨潮退潮时水流对船舶冲击力极强,作者认为对于第一次来此贸易的船只而言进出港都是十分危险的,遇到的水流冲击是不可抗拒的,即便是抛锚也无法抵挡。水流冲向船舷,将大船冲向浅滩搁浅,小船被掀翻。退潮水流往往冲向左侧,如果船身无法保持平稳的话,第一个浪冲击下来船就进水了[5]。

基于上述原因婆卢羯车港是最早设立引航制度的港口之一。作者在44节提到:负责引航的小渔船被称为“trappaga and cotymba”,这些船只在入港处等待商船到来并将其引入Barygaza港,引航员操纵船直向行驶,避开浅滩,引领船只到达固定地点,涨潮时出航,退潮时候就抛锚在锚地[5]。

印度西海岸南部最大的口岸是穆泽里斯港。《航海记》对该港的贸易货物也进行了记录:商船靠泊后将大量的散装胡椒粉、三条筋树叶装上船。除了一些常见的印度出口货外该港还出口大量胡椒粉、恒河产珍珠、象牙、甘松;内陆地区产的三条筋树叶,各种形状的透明石头、钻石、蓝宝石、龟壳等[5]。

六、结语

尽管作者在《航海记》59到65节对印度东海岸以及中南半岛CHRYSE国家以及秦尼(Thinae,中国长安)做了记录,但根据文献记载罗马、希腊的商船在《航海记》成书的时间段内并没有直航至中国。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自然史》中,记载了中国商人在印度、斯里兰卡经商活动的情况,指出中国商人在印度南部科罗曼德和斯里兰卡设有自己的货栈,并在那里的港口阿里卡曼陀(Arikamedu)同希腊、罗马的商人交换货物;来自埃及的希腊商船也常以阿里卡曼陀作为他们东方贸易的终点和返航港[7]。笔者据此将印度西海岸与红海、东非、阿拉伯南定义为西方贸易区,以《航海记》相关内容为主线介绍古代西方贸易口岸,希望能为中国西方航海史研究添砖加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古代西方的海上贸易情况。

[1]J.Thorley.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Roman Empire and the East under Augustus [J]. 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1969(16).

[2]Eivind Heldaas Seland. The Persian Gulf or the Red Sea? Two axes in ancient Indian Ocean trade, where to go and why [J]. World A Rchaeology,2011(43):402.

[3]张绪山. 罗马帝国沿海路向东方的探索[J].史学月刊,2001(1):91.

[4]L.P.Kirwan.The Christian Topography and the Kingdom of Axum [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1972(138):168.

[5]郝鹭捷. 西方航海杂谈[EB/OL].[2012-02-23].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24101-3.shtml.

[6]舒运国. 阿拉伯人在东非沿海地区的活动[J].阿拉伯世界,1987(3):22.

[7]郝鹭捷. 中国古代航海史[EB/OL].[2012-03-01].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28117-1.shtml.

图4 印度西贸易区口岸分布图

猜你喜欢
乳香商船红海
乳香“至粘难研”传统炮制对策比较研究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捆都而(乳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非正式成员”
维吾尔药阿拉伯胶和乳香药材掺伪的鉴别研究
乳香炮制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