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反腐要盯住责任人

2014-07-18 14:12
环球时报 2014-07-18
关键词:象牙塔责任人执纪

高 波北大“天价培训班”、厦大“多事之夏”成为这几天媒体关注热点。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党组约谈了26所直属高校党委书记,北大、清华等高校负责人就党风廉政建设签字背书。这些新闻前后脚“跃入”眼中,引来不少围观众议。其实,高校丑闻不过是当下社会现状的一个镜像。指望象牙塔就能“自然而然”隔阻诱惑,那才是想当然。众所周知,在此前各地高校的扩建风、合并潮之下,有关“打造一流”、“争创名校”的高调宣传此起彼伏。调门起太高,条件不具备,难免杂音噪音频现。如各种天价培训班挂靠名校,在大肆“创收”中是否滋生利益输送的机会、扩展官商勾联的土壤,必须直面从媒体到公众的“合理怀疑”。这类似地方政府以GDP为指挥棒,在发展显绩背后,伴生反腐责任“落不实,不落实”的隐忧。一旦以零容忍之势刹风整纪“揭开盖子”,就可能浮现“大虎小蝇尽被打”的连锁反应。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有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抓师德风纪在教育系统或如花边性“副业”,反贪惩腐在象牙塔里好似非主流点缀,被视为实用不大、实招不多、实效不显,远不如抓教学、搞建设来得“高大上”。久而久之,扩招、盖楼、出书是人见人爱的“面子”工程,刹风整纪是费力不讨好的“里子”工作,引发“硬实力很硬,软约束很软”的两张皮现象,以及“查出案子是问题,不出腐败是成绩”等误读曲解。说到底,腐败这种社会负资产,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有和没有,而是多和少、大和小、轻和重的问题。不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不论公权部门还是社会领域,也不论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教学科研机构,如果违纪违法成本太低,制度笼子如“牛栏关猫,来去自由”,监督执纪机构主业不精、主责不清,小问题“被养大”可能是高概率事件,道德毁损的“破窗坏门”可能比比皆是。这并非教育系统的“原罪”,而是歪风邪气和贪腐演化的铁律。高校的乱象丑闻背后,关联的往往是反腐责任主体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硬伤”不断,主要是存在监督执纪问责的“软肋”。而“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破局之道在于,盯住高校“搞党务、抓纪检”的责任人,确保中央“清淤祛毒”的决心和行动在象牙塔“落地”。教育部的约谈,是要倒逼责任人扛起正风肃纪的主体责任,从“要我抓”到“我要抓”,从纪委“独自抓”到党委“亲自抓”。试问,如果中央在石油、军队等系统的“打虎”高压能够“百分百”传导到教育系统,谁还敢在象牙塔里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高调反腐,绝不是“唱高调”。其实,眼下有个很给力的选项,即令治标关键期的高校反腐显性化、刚性化,多打虎、勤灭蝇,除恶务尽、有错必纠,并配合寡廉鲜耻者终身禁业等机制。把象牙塔置于阳光下,让执纪机关、风纪工作硬起来,相信高校的“硬伤”终会逆转,标本兼治的“软实力”才有根基。因象牙塔里有象牙,也可能有龋齿虫牙,拔牙除患正当其时。▲(作者是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象牙塔责任人执纪
监督执纪故事三则
警惕战时执纪陷入“五大误区”
象牙塔中的明珠
资中县:“三招”化解乡镇执纪难
三台县:“三大行动”从严执纪
试论积极引领校本研修,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品质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分析
岗位管理创新机制探究
怎样开好“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
走出“象牙塔”服务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