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电影课在中学思想品德学科中的教育功能

2014-07-24 14:01曾晨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思想品德

曾晨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影课在中学教育中的现状研究,以道德教育和学科教学为研究方面,突出电影课的教育功能,尝试对电影课进行开发,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时机,为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发展提供思考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电影课;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54-03

将电影课作为教学单元安排在中学课程中,咋听起来似乎不符合当前中学教育的现状,学生终日埋头书海,只为决定命运的几次考试,哪里有空闲赏析电影?但是,这项活动却真切地在我国许多地区开展起来。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显然,电影的教育功能很早就被发现,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功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而统观电影课在中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形势大好,却也不容乐观。

一、电影课在中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用电影开课”的想法在我国始于人才专家雷祯孝1980年提出的“关于编映电影课程”的建议。1989年,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将儿童影视列入普通教育》的提案。在中国青基会、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的支持领导下,1994年这一课题从浙江温州一所学校起步,并被成功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1]此后,电影课以实验研究的形式,相继被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49所学校排进课表,正式开课。那么,具体反映到中学教育中,结合中学生已经具备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选择合适的影片是电影课的关键。选片完成后,另一个要素就是导看,目的是诱导和强化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产生教育期待。其次是放映后的系列活动。由教师填写观看记录,进行观后的系列活动,包括辅导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对影片内容的吸收、内化,以及将电影活动引进校园文化之中。在对江西省新余市某中学的1860名家长和2142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三分之一的家长认为电影课有助于孩子想象能力的提高,更多的学生认为电影课将形、声、光、色集于一体,有助于他们想象、记忆能力的提高。天津市一学校调查表明,电影课可明显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和进步,其中文科学习作用突出,提高率超过90%。

二、强化电影课在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功能

在中学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该学科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综合性学科。[2]那么结合电影课的发展现状,根据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课程安排和基本特点,从以下两方面分析电影课在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功能。

1.电影课是推行德育的生动教材和有效方法。新课改前,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存在两个主要的教育缺陷,一是以说教为主,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并不是学习的主体。二是传统的德育教育重视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忽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和相关资料,在教师的引导或导学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电影课就可以成为学生不错的学习资料。电影课以直观形象的声像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反映深刻的思想内涵,把各种抽象的道德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活动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推理有了生动的表象依托。一些永恒的人生概念如爱、奉献、进取、责任、合作等,在观赏电影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意念,经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融入主体的人格中。对各种道德人格的感悟与敬慕,消除了学生对纯粹说教的逆反心理,并从中受到道德熏陶。例如,学生看了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就会激发了爱国情感及民族自尊心,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看《董存瑞》、《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英雄故事片,了解了英雄模范人物和他们的光荣事迹等。[3]通过这些故事性和思想性兼备的影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完成了道德素质的提高,巩固了课本中道德教育的知识点。学生也会模仿片中的人物,如《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让学生们看到了同龄人的经历和遭遇,同学之间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懂得献爱心和参与公益活动,这些恰恰都是书本和课堂所缺失的号召力和感染力。[4]

2.电影课让思想品德教学活跃起来。让电影课为学科教学服务,只要运用恰当,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拿重庆市黔江区某校的一次尝试为例,这次思品课前,教师对学生做了分析,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向少年的转变过程,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可对于当下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如不懂分享、自私自我、经受不起挫折等,结合七年级第四单元内容——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教师选择了电影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如果你的衣服纽扣掉了,怎么办?”这是教师发给学生问卷调查的一个问题,结果自己把纽扣缝上的占15%,买一件新衣服的占25%,把衣服交给家长的占60%。这样的调查反映了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独生子女绝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该校教师选取了《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背起爸爸上学》、《第一公子》、《熊的故事》和《小鹿斑比》这五部影片组成了“独生子女的故事”电影课组,以影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为必修课,让影片《背起爸爸上学》、《第一公子》作为选修课,另外还有自助餐影片《熊的故事》和《小鹿斑比》。学生通过体验教育活动,学习了《一个独生子女》中的张鸣鸣的自立自强、《背起爸爸上学》中的石娃的勇敢坚强,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始终把握教师只是“导演”和“策划”,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表演者”,让电影活动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陶冶情操、体验美、创造美的舞台。整个体验教学活动分三步进行实施。

第一步:情感体验,观片赏析。在常规观片活动的基础上,拓宽影片的播放方式,利用电影课和学科课对影片进行赏析。①拓展观片方式。学校开放多媒体教室供学生集体观看,也可将电影传给家长,供学生在家观看。②影片赏析。(1)在电影课中,根据教师教学设计,进行片断赏析,完成教学目标。(2)将电影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开展电影与思品、电影与社会、电影与自然等学科的专题赏析。endprint

第二步:活动体验,自主参与。学生行为的内化,[5]重在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与评价的活动体验中。所以我们需要围绕这两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①自我行为评价与认识活动。(1)以班为单位进行独生子女情况调查。(1)完成课题组设计的“爱心”与“自信心”的问卷调查。(如家务劳动、遇到困难等)。⒊完成班级调查报告。②活动体验。(1)影视活动。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电影主题,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我们开展了“优秀观影日记”、“电影歌曲演唱会”、“电影故事演讲”、“优秀电影绘画”等活动。③爱心活动。(1)人与人。在学生中开展“给身边的人一份爱”系列活动,如“给父母做一顿饭”、“在小伙伴家做客”等。(2)人与社会。为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社会,关注社会,我们开展了“找角色”、“做文明小市民”、“建文明中队”等系列活动。(3)人与自然。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环境、热爱自然,我们开展了“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学校水电小卫士”等活动。④自信心活动。以学习与生活为主题,开展诸如“爸妈不在我当家”、“面对学习困难不低头”、“我要当班长”等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活动。

第三步:成功体验,成果展示。以小组、班队、年级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活动,以展览、演出、演唱、表演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和家长应予以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我能行”,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综合上述的具体教学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电影课很好的将思品课的一些抽象概念形象化、情节化,以往教师的口口相传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但一部电影却能做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探索、讨论,教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教学活动,这不仅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是新课改倡导的新型课堂模式和师生关系。

三、实施中学思想品德学科中电影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找准定位,做好准备。充分的课堂准备是提高电影课质量的基础。在上课前,教师对影片的基本情节和思想内容要心中有数,再结合思品课的课程内容和课标要求,对电影的截选和赏析也要有所把握。这里我想起一位专业课老师曾说过,给你们上课挑影像资料最让人操心!是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自己的一言一行备受关注,为上课所准备的教学资料更是让学生耳濡目染,所以必须结合实际,确定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2.巧妙点拨,激发兴趣。电影是线性的,一气呵成,不能像课本一样反复阅读。因此,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观看就是重点。在看片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升华情感的细节给学生以暗示,让学生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方可全面把握影片内涵。不过,“点拨”宜精不宜滥,否则事倍功半。

3.总结复述,加深理解。这里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复述;二是抓住重点,而非面面俱到。三是学生可向家长复述,这样不仅锻炼口才,还可增强学生的沟通意识,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响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结合思品课的具体情况,电影课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结合自身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里注意,对于学生的见解不能强求一律,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有理,都应该被鼓励和表扬。

5.动手去写,整理收集。经过前几步的工作,“写”应该是水到渠成了。虽然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过多要求,但是作为教师,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所以鼓励学生将所说、所议、所想记录下来很有必要。这个训练不等同于语文课的作文训练,格式可以灵活多样,篇幅也可长可短。关键在于观点准确,思想健康。若要求过高,则会加重学生负担,影响情绪,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王珠珠,雷祯孝.电影课,实验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于宏,施爱民.浅析电影课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可接受性中的作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4):69-70.

[4]雷祯孝.电影课,中国办学的高速铁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3):7-11.

[5]黄福祥.让电影走入课程——雷祯孝电影课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J].电影评介,2007,(08):6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