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下体育生态的恢复与重建

2014-07-25 18:46陈富祥
甘肃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金牌榜功利主义国人

陈富祥

6月,全世界关注人数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两件事陆续拉开了帷幕,它们分别是中国的高考和巴西世界杯。一个是国家性的选拔考试,另一个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这两个似乎毫无关联的事以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场场充满欢喜和悲伤的大戏,除了其主角——考生、球员们的比赛和竞争外,还牵动着整个国人的心。最为关键的是,其背后还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习惯了作为看客的中国球迷在为别人呐喊助威的同时,不免会绝望地发问:世界杯赛场上何时能见到中国人的身影?当然也会有伪球迷天真地问: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为何选不出11个踢球的?

其实,很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所有体育项目不是取决于人口基数而是取决于从事这个项目的人口基数,人口基数只是先天的优势而已。

2002年,凭运气进入韩日世界杯并捧回一球未进、三战皆败的成绩之后,功利化足球的原形逐渐显露,并在腐败的打击下一蹶不振。不光是足球,连长期让国人引以为傲的篮球也因一批天赋较高的球员的退役而陷入困境。这时,人们才恍然觉悟,原来功利主义祸害了一切,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普及推广、夯实基础上从头再来。就像珠穆朗玛成为世界最高峰靠的是青藏高原这个无比庞大的基座予以支持一样,一个国家的包括体育、科技、艺术等一切事业要达到一定高度,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过,偶尔也会出现像姚明这样的天才,但那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时的闪亮无法改变夜的黑暗。

说到推广普及,就绕不开学校。但令人担忧的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功利主义主导着一切,家长、学校、社会对体育的认识存有偏差,中小学本来是普及体育知识、养成体育的锻炼习惯、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的最佳场所,但现实是它成了体育运动的“灾区”。

在国人的观念里,与高考相比,除了金钱其他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思想决定人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一个社会长期形成的文化观、生活观、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看待事物的视角和态度。

曾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议、被称为“虎妈”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对中国式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如果中国家长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最后必须要得奖,而且一定要得第一名。真可谓一语中的,习惯于得到结果的人是很难欣赏过程中的快乐。

因此,体育作为健身、娱乐以及培养团结、友爱、协作、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这些功能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恶性竞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深植于国人的头脑当中。

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更为明显。以奥运会来说,在近几届上我国的奖牌数节节攀升,雄踞金牌榜前三甲。但很多人明白,举国体制下金牌榜上的名次并不能反映国家真正的体育实力。相反,还暴露出更多的问题,比如,很多体育项目的普及性很差,后继无人。有些运动员由于从小在专业体育团体封闭训练,没有接受正常的文化课教育,一旦由于伤病或其他原因没有拿到世界冠军,退役后无法适应社会,甚至不能正常生活。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前全国体操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乞讨为生,举重冠军邹春兰成为搓澡工……这些运动员所遭遇的生活之痛甚至被称为一种现象,它折射的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竞争性,更是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姚明作为一名在全世界竞技水平最高、竞争无比激烈的NBA赛场征战过的人,曾在无数场合表达过对体育教育的看法——也是他开办的篮球学校的宗旨。他认为,如何让孩子从小培养起对一项运动的兴趣,学习如何社交、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去竞争、如何享受体育的快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将来是否成为世界冠军,还要靠毅力、天赋和机遇等综合因素。

或许,这才是体育的真谛。然而,要让大部人真正理解它却并非易事。体育生态要杜绝功利主义的侵害,真正得到恢复和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但需要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进步,更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成才观,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金牌榜功利主义国人
余 平
本期导读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被嫌弃的宋国人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