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生命化语文

2014-07-25 05:26路桂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濮阳市名师成员

2009年12月,濮阳市教育局挂牌成立了30个名师工作室,目的是通过“一线名师培养一线教师”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路桂荣名师工作室”是唯一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设在濮阳市第三中学,学员来自濮阳市五县二区。工作室把“理想、责任、使命”确定为工作室的宗旨,把打造一流的专业团队作为奋斗目标,致力于激励成员及辖区语文教师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促进濮阳市初中语文教师素质高质量均衡提高,实现辖区语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提升。

一、摸索中成长

1.学习提高

2012年,我有幸随“河南省优秀教师赴美国团组”进行了21天的境外研修培训。美国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的教育办学模式、促进个性发展的课程设置为我思考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各种国家级、省级培训活动,无不为我开启一扇扇启迪心智的天窗。工作室其他成员也经历了许多这样的培训。工作室成员通过交流培训感悟、阅读博客和召开培训收获汇报会等形式把一个人的收获变成集体的智慧,一人培训,全体受益。接受专家引领的另一种方式是嵌入式阅读。在工作中我们对语文教学路在何方感到迷茫,于是我们读王荣生博士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寻找答案;我们在文本阅读方面总感到不知如何突破,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胡山林教授的《文学欣赏》为我们指点迷津;语文课堂中教学设计、师生对话、教学艺术等问题是长期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走进“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我们眼前洞开了一片神奇丰饶的语文教育天地,余映潮、王崧舟、窦桂梅等名家名师娓娓道来,从他们的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语文教育教学的魅力,也更觉任重道远。

2.交流碰撞

我们工作室成员10人,一半在市区附近,一半在县城农村,每个人都有繁重的教学工作,如果仅靠集中研讨解决问题很不现实。我们建立了QQ群,利用固定时间召开在线研讨;我们利用濮阳市教育教师网这个平台,上传文章,互相学习;我们登录彼此的博客,阅读对方的博文进行跟帖。我们每月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议,解决问题、确定方向、安排任务。

二、展示中提高

1.实践练兵

2009年12月工作室成立以后,我们就承包了濮阳市初中语文地方课程业务培训的任务。为了促进成员快速成长,我把地方课程业务培训的平台打造成展示成员成长的舞台。工作室章程要求:每人每年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说课示范、主持一次评课活动、做一次校级经验介绍。第一年我把提高成员的教学能力作为重点,有计划分批次地在每一期的培训中安排成员承担讲课展示、说课展示、评课展示。实践证明,培训者比被培训者进步更快。

2.多元发展

每一期的业务培训我们既有理论的引领,也有实践的示范。我要求成员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一专”是指个人的特长要充分发挥,并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多能”是指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会写报告、会做报告。

3.创新模式

承担岗位培训是工作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它是发挥工作室在全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载体。为此我们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现在教育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培训也应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我们工作室率先尝试了主体参与式培训。培训报到第一天晚上,我们安排学员填写调查问卷:第一,你对自己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哪些做法比较欣赏?第二,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思考?做过哪些努力与尝试?效果如何?第三,你在教学中有哪些困惑?你认为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你的计划是什么?第二天,我们工作室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困惑,梳理出10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当天晚上,将10个问题展示出来,让学员写发言稿。第三天下午在教育局二楼餐厅,10人一桌进行主体参与式讨论,每人先交流“调查问卷”上的前两个问题,然后就困惑宣读自己的发言稿。每组在“主体参与式培训记录表”上记录要点。最后一天上午,我们进行“主体参与式培训成果汇报”,各组出一个代表发言。先介绍本组组名、设计的组徽并阐明理由,然后交流本组对困惑问题讨论的结果,最后学员交流培训收获。

三、反思中升华

1.研修提炼

哲学家黄克剑说过,教育所要做的三件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上去理解:传授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语文教材的人文性是生命化教育的天然因子,工作室成立的第三年,我们把探索语文生命化实践作为主攻的方向。我开发了《弟子规》诵读与作文教学整合课程,尤其是《入则孝》这个课例让学生动容、动心、动情,悄然流下的泪水见证了学生心灵的成长。我认为,语文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之情,那就是语文教育的失败。语文教学一定要“直击心灵”,语文不仅是知识、能力,更是修养和情怀。我们进行主题阅读和写作整合课程的尝试,在阅读中学习写法、体悟情感,在写作中表达感悟。例如学习《背影》,提前安排学生的父亲们重读《背影》,写出感悟,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感悟朱自清父亲的不易,还扩读周云蓬写的《父亲》,同时透过父亲的文字读自己父亲,读书重在引导孩子们从别人的故事中读出自己,于是《父亲是……》的写作就成了学生真情的倾诉。我们把生活资源引入课堂,于是“感动中国” “神舟飞船升空”等时事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我们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成长中的悲欢离合。我们结合古诗文开发了文化作文系列课程。中学语文课本展示了一道绚丽的人物长廊,我们引导学生读文本,品情怀,知人论世。于是文化名人出现在孩子们的笔端,他们在一篇篇《我心中的李白(杜甫、陶渊明……)》的文章中实现了与先哲大儒超越时空的对话。我们还把中央台的汉字听写大赛、河南台经典少年活动搬到了课堂,先活动后写作,这样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成了学生们盼望的课程。

2.辐射推广

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负有带动辖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使命。地方课程业务培训是我们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我们工作室成员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利用周末送教下乡,足迹从濮阳县的黄河滩区到台前县的远乡僻壤,五县二区的泥土路上留下了我们倾心教育的赤诚。送教下乡采用三级同课异构模式,市级工作室成员、县级教师代表、乡级教师代表同讲一节课,我主持现场评课。这种案例教学的模式更贴近基层教学的现状,理论如何转化为现实是广大农村教师的困惑,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教学的变革首先是教师的变革这一理念渐渐被广大农村教师所接受。

濮阳市名师工作室是树状结构的格局,我是市级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同时也是各县区工作室的主持人,有可能他们工作室的成员还是各学校工作室的主持人。这样一种模式就会产生辐射作用,如果说地方课程业务培训影响的是一个个个体,那么工作室的这种结构影响的是一个个群体。于是我们在生命化语文实践中所走的路是同步的,工作室的成员也在实践中把总室的任务作为自己工作室的任务来做,因此在语文生命化实践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四、积累中沉淀

1.成长轨迹

成立之初,室刊《成长之路》就与我们相依相伴,封面语是:“我们怀揣教育的梦想走到一起,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成长没有终点,路在远方……”我们每一次的培训、每一次的成长都在室刊中留下了足迹。

我们还用“路桂荣名师工作室档案袋”的形式见证成长。在这个档案袋里,有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基本情况一览表,有专业化成长一览表(包括一年中参加培训、自我研修、做公开课、论文发表交流、教科研、获得荣誉、其他活动等情况简述)。其中专业化成长项目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有一张表格需要具体填写,后面还要附上材料,例如教学设计、演讲稿、说课稿、讲座稿、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2.固化成果

我们课堂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一节节的示范课、观摩课见证,同时又用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说课稿来记录;我们生动性语文的探索,用一个个丰富的活动来展示,又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案例》来固化;我们生命化语文的实践,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丰富,又用论文、专题报告的形式来交流。我们的探索既以课题的形式来呈现,如《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等,也以校本教材的形式来表达,如《经典唐诗读本》等。一项项课题的结题、一篇篇论文的诞生、一场场报告的成功、一项项荣誉的取得,记录着我们成长的历程。

3.化蛹成蝶

工作室探索的四年,也是我和成员迅速成长的四年。2013年6月,我顺利入围首批中原十大名师,我所在的学校被授予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省教育厅予以20万元的项目资助。我被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聘为特聘教授。目前我的工作室10名成员中 ,有省级名师2人,市级名师5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人。贾瑞芳作为“濮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优秀代表之一,事迹在濮阳电视台一套、二套播放。白秀娟被《教育时报》评为“最具成长力的老师”,因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副校长。董金刚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工会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王艳红被评为市级名师,王莹莹获濮阳市省级优质课选拔赛一等奖,王秀华被授予“濮阳市师德标兵”称号。

在我们心目中,工作室应该是教学示范的窗口、业务交流的平台、资源辐射的中心、名师成长的阵地、教育科研的基地、教育思想的温床。

“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行走将是我们工作室成员永远不变的姿态……

猜你喜欢
濮阳市名师成员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发现自然之美
两只挂钟
浅议"名师"
我家的新成员
河南:濮阳市食药局在全省率先启动“明厨亮灶”工程
课题组成员
名师读意林
濮阳市林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