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2014-07-25 05:35李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启发性亲和力算式

李伟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讲数学课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主要体现为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做到清晰流畅、感情丰富、生动形象、普通话准确之外,还应该具备以下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语言要准确规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每一个数学词语的内涵,清晰分辨相近或相似的数学概念,如:“比”和“比例”、“除”和“除以”、“扩大”和“扩大到”、“位数”和“数位”、“时”和“小时”等。这些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应使用数学术语,尽量避免“这” “那” “它”等泛指性的词语,不带口头禅,避免言不及义的废话。教师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以免产生歧义。如:36+12÷4,如果把该算式读为“36加12除以4”就无法体现该算式的运算顺序,因此产生歧义,使听者不明白到底是12除以4,还是36与12的和除以4。如果读为“36加上1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知道该算式第一步应进行除法计算,第二步再进行加法计算。

二、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尤其是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很多问题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肯定,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对待失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传递对他们的期待。如 “再想想” “你能行” “相信你一定会” “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 “谁来帮帮他”等。

运用启发性语言要注意抓住时机, 把握启发的度,避免未启已发和启而不发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具体情况,准确地把握难易程度,课堂上要自始至终贯彻“启发”这一教学原则,运用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三、语言要风趣幽默

虽然说课堂应该是严肃的,但严肃并不等于死气沉沉。如果教师总是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讲,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压抑感, 时间一长,便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相反,教师如果适度、适时地使用一些风趣的语言,便会打破沉闷的局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然,必须注意将幽默与耍贫嘴区别开来,要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的丰富,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更不能用幽默去挖苦学生,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那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四、语言要富有亲和力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去创新,引导学生去探索。教师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人格的修养,更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给人带来的亲近感。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能适时、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宁静、平和、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也可以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出生命力,打动学生的心。

课堂语言不仅是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同时它也承载着情感与体验。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应该平易近人。要尊重学生,真心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件事,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俯下身来与学生亲切交流。要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充满亲和力的教师语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言语有声,育人无痕,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会使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总之,数学教师要切实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力求用准确、简练、饱含情感、富含幽默的启发性语言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

(责 编 肖 飞)

猜你喜欢
启发性亲和力算式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