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7-25 11:33厉飞飞
社科纵横 2014年4期
关键词:住校生住校总体

厉飞飞 陆 芳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一、引言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主要指18周岁以下的儿童,包括父母一方外出或双方外出的。在两次对学龄儿童进行取样调查时,留守儿童都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一次调查461份有效问卷中,留守儿童260人;本次调查435名有效被试中,有235名留守儿童。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存在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可避免。

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应以怎样的视角去看待?在2002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1]:大多从亲子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格、学习、行为、社会化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来进行讨论的,他们往往倾向于把留守儿童与种种不良问题的“高发性”紧密相连,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负面问题,而对留守儿童内部存在的个体适应差异以及积极适应的方面却很少涉及[2]。

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对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从学校角度,有人提出可以让留守儿童住校,相对减少留守儿童在上学途中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但住校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问题呢?留守儿童住校是否能体验到幸福感呢?研究之一就是关注是否住校对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国内关于幸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研究中老年上,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展,同时研究对象更多的集中在一些特殊人群上,例如,女性、青年、患者群体等,对留守儿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面对留守现状,有的儿童的确会出现负面情绪,但有的留守儿童在经历了逆境和创伤后,好像变得更坚强。留守儿童是特殊的群体,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关注留守儿童,换一个视角会发现不一样的现象。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调查学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关注其总体幸福感的现状及有关影响因素分析。

二、研究方法

从苏北地区选取435名学生作为被试,其中收回全是留守儿童的问卷235份,从这里也反映出留守儿童已经占到学龄儿童的一半以上,可以反映出现在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性。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如下:男130人,女105人;初一93人,初二80人,初三62人;独生子女148人,非独生子女87人;住校生202人,非住校生33人。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施测。总体幸福感量表共有33个题目,中国版的总体幸福感主要用前18题进行测量[3]。量表头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量表得分越高,幸福度越强烈。量表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和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信度为0.85。

三、结果

1.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的现状

总体幸福感量表全国常模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总体幸福感越强烈。对235名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进行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平均数为76,高于常模水平。

2.是否住校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苏北地区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是否住校的学生进行了比较,发现:

表1 是否住校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差异的检验

由表1可看出总体幸福感中各因子得分都是非住校生高于住校生,且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情感的行为控制上住校生与非住校生有显著差异。

由此引出思考,住校制度是否能较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有关问题?如果学校里要实习住校制度,对于留守儿童还可以做哪些工作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讨论

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高于常模,研究调查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市县周围,发展相对不算落后,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教育经费上也没有什么区别。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子女能够有更好的生活,在访谈中发现父母都给予了一定的关爱,而且研究主要调查的是初中学龄留守儿童,他们已经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而理解父母,因而相对总体幸福感较高。

表1表明,非住校生的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各因子得分都好于住校留守儿童的得分,总体幸福感高于住校的;其中非住校生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以及对情感的行为控制方面显著高于住校生。在访谈中了解到,没有住校的学生和自己的亲戚住在一起,平时的交流较多,父母与其交流等较为方便,住在学校可能会有一些限制,如按相应的要求或者规定作息等等;另外,不住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在学校接触不到的一些信息等,所以其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方面较住校生要高;在情感和行为控制方面,住校生在校要遵守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很多情况下,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而非住校生因为住在外面比较自由,生活范围也比较广,不会被一些校规管辖,在各种情绪间转换,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要好些。

还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中,住校的学生成绩反而没有非住校学生的成绩高。因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住校并不是解决其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学校而言,还需要从各方面对留守儿童捉供帮助。

五、结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总体高于常模水平;影响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因素很多,研究仅从住校方面探讨对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住校与否对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中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影响较大,非住校学生的幸福感高于住校学生的。基于此,社会各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应互相配合,而不能单纯依靠某种方式,或者都靠学校解决。

作为学校,如果安排留守儿童住校,还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真正关心留守儿童:

1.学校里班主任应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便于对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2.学校任课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关注留守儿童,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3.对于留守儿童,家庭其他成员尽可能了解留守儿童的想法,及时和孩子父母进行交流,让父母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借助媒介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互动;

4.对于住校留守儿童,学校相关部门应有相应的关爱机制。

因为研究调查的主要是初中生,他们的观念、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家庭等各方面对其影响还是较大的,所以单靠学校里很难解决长期以来受父母影响形成的观念;对于学校,可以从细节做起,根据本校的情况,结合当地留守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或者借助当地高校,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等结合起来,当然,最好活动能够有长期持续性,而不是间断性的,或者是暂时性的,这样对于留守儿童有时也是一种伤害,因为要面对再一次的情感剥离。所以有关部门在举行有关活动时,要真的从留守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让留守儿童体验到幸福感。

[1]程丽.高考复读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0-13.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3:29-36.

[3]于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得淼.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4):368-370.

[4]曾守锤.流动儿童总体幸福感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151(9):37-41.

[5]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火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6]张丽芳,唐日新,胡燕等.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

猜你喜欢
住校生住校总体
编读往来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分析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农村初中住校生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