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抓实效躬身实践立潮头

2014-07-26 10:04薛鹏邓积斌黄爱华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荔浦中学班主任

薛鹏+邓积斌+黄爱华

“不管到哪一所学校,无论条件是好还是差,都要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创出实效,做出实绩。”这是桂林市荔浦县民族中学校长何师忠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工作要求。15年来,在多个学校担任校长的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工作准则,每到一处,他都静心思考、努力探索,凭着自己的实干和胆识,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了所在学校的发展。

勇于创新,狠抓管理实效

“敦厚”“朴实”“有冲劲”“敢创新”是旁人评价何师忠时用得最多的字眼。也正因此,在荔浦县马岭镇初级中学担任校长期间,何师忠多次受到别的行业的工作邀请。尽管在亲友们看来,这些单位待遇丰厚,“远比当校长有前途”,但何师忠不为所动,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上。2007年,因为业绩突出,何师忠被调到荔浦县荔城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荔城中学)担任校长。说起荔城中学,荔浦县的中学校长们都有点发怵,因为在众人眼中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该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因为种种原因,就读于该校的学生良莠不齐,无心向学的学生相当普遍,有的甚至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学校辍学人数多,学生流失严重。一些家长宁愿把孩子转学到离家较远的乡镇中学就读,也不愿将他们送到离家近的荔城中学。该校的许多教师因为大部分学生“孺子不可教”,便对工作敷衍了事。学校缺乏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师忠决定把“火”烧旺。他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要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除了谆谆教诲,教师更要给学生做出表率。为了改变一部分教师上班拖沓、纪律散漫的现象,他制定了新的教师考核制度,并多次在教职工例会上宣读和强调。为了确保这些考核制度能落到实处,他在全县中小学率先推行“教师实名签到制度”,对担任不同工作的教师的上班时间进行了约束和考核。这一制度推行之初,不少教师认为新来的校长是想“整人”。面对教师们的不理解和抱怨,何师忠坚信,只要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制度就应该坚持,时间久了教师们自然会认可。他认为,作为一校之长,要求教师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不管前一晚工作到多晚,只要不出差,他第二天早上一定会在6:20前到校,督促学生起床做早操、上早读。在制度的约束和他的行动影响下,教师们上班迟到早退和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逐渐减少。

为了加强班级建设,何师忠在全县中学率先推行了“双班主任责任管理制度”。此举对改善班风、学风起到了促进作用。06级3班原来是一个“差班”,学生难管,班级问题多。班主任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常常是这边辍学学生的家访工作还没结束,那边马上有人来报告班上学生又打架了。学校实行“双班主任责任管理制度”后,该班两个班主任分工合作,一人主管思想教育,一人主管学生的生活、学习。管理担子变轻了,学生工作就能做得更细致、更深入,班级风气明显有了好转。2008年,该班因为表现优秀获评全校“先进班级”,两个班主任还分别获评“桂林市优秀班主任”和“荔浦县优秀班主任”。

“控辍保学”是该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稳定生源,何师忠采取“分层管理,层层负责”和“稳两头,抓中间”相结合的管理措施。他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合作分管各个年级:除校长主管全局外,由三个副校长分别带领各科室主任、副主任,三人一组分管一个年级,每人分管三个班。各年级分管领导要协助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召开年级会,查差补缺。为了防止学生流失,何师忠提出了“稳定七年级,狠抓八年级,巩固九年级”的“防控”措施。每学期一开学,他便要求各年级分管领导及时召开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学生会议,对本年级的班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各学科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对各班级提出新的任务目标,确保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经过一系列整改,荔城中学的校风、班风、学风、教风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2007年中考,荔城中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获得学生、家长、兄弟学校的一致肯定。荔浦县教育局教研室还将各种研讨课、培训课放在荔城中学开展,让更多的学校学习荔城中学的先进经验。2009年,上海“空中英才”名师培训活动在荔城中学开展,这是荔城中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殊荣”。

躬身实践,打造名校品牌

由于在荔城中学的出色表现,2009年,何师忠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荔浦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荔浦民中)校长。荔浦民中堪称荔浦县的名校,师资力量强,生源素质好。与荔城中学相比,何师忠的担子似乎变轻了。但他心里明白,想要管理好这所拥有近1 500名学生和80多位教职工的名校,绝非易事。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是何师忠经常在教师例会上讲的一句话。担任校长以来,无论到哪所学校,即使工作再繁重,何师忠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担任教学任务。他经常对领导班子成员说:“作为领导,要想深入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况,就要站在第一线。只有亲身体会,才有发言权。”在他的影响下,现在荔浦民中所有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承担着教学任务,好几位领导甚至挑起了毕业班的教学重任,两位中层干部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还兼任班主任,亲自抓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

何师忠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并以此打造荔浦民中的品牌。他要求各年级分管领导每周必须抽出时间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高效课堂改革”。在教学中,何师忠身体力行,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成为该校为数不多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2013年秋季学期,我区“薄改”项目多媒体“班班通”在该校实施后,许多教师不会使用电子白板,何师忠大胆尝试,率先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成为该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带领下,该校教师之间竞相学习和摸索,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教学竞技场面,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跃居全县中学之首。endprint

何师忠加大科研投入与管理力度,带头进行教改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给教师做指导,同时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他的带动下,该校科研蔚然成风,许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近几年,该校80多名教师分别获评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有300余篇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该校教师、学生还经常代表荔浦县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种比赛并获奖,教学总成绩跃居全市中学前列,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创新高。

走进荔浦民中的校园,便可见一条长300米的少数民族文化长廊。该文化长廊用壁画的形式呈现了广西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颇具民族特色。这正是何师忠的“杰作”。为了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他花了大量心血,以建设文化长廊为例,建设之初,他主持召开了教师代表大会、全校职工大会、全校师生大会,集思广益,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经过“三改三定”,最终确定文化长廊的主题要紧扣“民族”二字,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理念,让体育运动与文化知识相得益彰。如今,该文化长廊已成为荔浦民中的一个标志,它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近几年来,何师忠带领着师生创建书香校园,力求寸土育人。他精打细算,积极争取上级拨款,充分运用自筹资金,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除了上述民族文化长廊,荔浦民中还于2012年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学校食堂,硬化了实验楼前地面,并在实验楼前建起了校园文化橱窗,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

何师忠的实干和创新让荔浦民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今的荔浦民中校园布局更趋合理美观,校园文化浓郁,处处体现出民族中学独有的特色。

何师忠虽然在工作中要求严格,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却很和善。在荔浦民中师生的眼中,何师忠的“招牌”表情就是微笑,他不会轻易发脾气或指责人,对教师的管理更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荔浦民中有为数不少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的孩子大多还在上幼儿园或小学。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该校在推行实名签到制度的同时,允许需接送孩子的教师在不影响自己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向学校提出申请推迟15分钟上班。这样一来,教师们既不必担心孩子无人接送,也不必担心上班迟到了。何师忠常对教师们说:“彼此之间多一点理解,工作就好做了。”面对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和个人所获得的荣誉,何师忠显得很淡然,他招牌式的微笑似乎告诉人们,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必须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人物小档案:何师忠,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桂林市荔浦县民族中学校长。2012年、2013年获评荔浦县优秀校长,多次获评荔浦县优秀教师;两次获评桂林市优秀教师;2005年获评桂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获评自治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荔浦中学班主任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下如何发挥荔浦芋品牌优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中华诗词学会2022年第六届(荔浦)高级研修班招生启事
广西荔浦市启动首批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
夸夸我的班主任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皇室贡品︱︱︱荔浦芋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