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

2014-07-28 09:51徐文兵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邪气心包膻中

徐文兵

北京有个安定医院,专门治疗精神疾病。人们经常服用的治疗失眠的药也叫安定。还有一种治疗早搏、心律不齐的药叫做心得安。情绪、情感、精神的不安、不定,确实是困扰现代社会人们的主要问题。

“安”是会意字,有女在家,有家护女。女属阴性,主内主静,主封固闭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所以“安”有保全、稳定、静谧的意思。

从风水、堪舆的理论来讲,三面环山封闭,一面开口出入的地势被称为安。因为它易守难攻,有安全保障,适合定居建设城市。中国城市凡是地理环境符合上述条件的,一般都以“安”字命名,比如长安、临安、安阳、淮安、黄安,等等。

如果人的情绪出现剧烈变化,就会突破心包,搅扰心神。中医七情致病学说详细精确地描述了这一病理变化规律。正所谓“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喜则气缓”。常人皆知五脏六腑,学中医的知道应该是六脏六腑,还有手厥阴心包一脏。说白了,心包就是包裹在心脏、血管外面的脂膜,也叫膏肓。此脏前募膻中穴,后出厥阴俞、膏肓俞,与三焦相表里,触及元气,为心脏做护卫,触及心神。心包形气俱足,则充满喜乐。《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包形气不足,或邪气过盛,就会伤及心脏,殃及心神。轻则心神不定,出现心慌、心悸;重则门户洞开,出现心神外露,惊恐不安。

如果人的感情出现剧烈的变化,就会直接伤心扰神,出现比情绪变化更为严重的症状。所谓感情,简单归结起来,就是爱恨情仇、贪嗔痴怨。人人皆渴望的怦然心动、心头鹿撞,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其实就是触动心神。产生美好感觉的同时,也孕育着深深的危险。动心出神之时,神明失去封藏,最易受到伤害。轻则黯然神伤,重则失魂落魄,甚至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很多为情所伤的人都会出现令人不安的症状,表现为莫名的恐惧,没有安全感,敏感多疑,害怕黑暗、声音,等等,其实就是心神散乱、失落的表现,《黄帝内经》谓之“神殚散而不藏”。凡动物本能,感知危险之后,一则奔逃,一则拼命进食,储存能量。很多抑郁躁狂的病人,也有类似的无目的出逃的倾向和不可抑制的食欲增强。

治疗这种不安的症状,轻度的应该补益心气,使用安神之药,比如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填充心血,用血肉有情之品,还有阿胶、鸡子黄,等等。重度的应该先驱心中邪气,针刺十三鬼穴,艾灸膻中,使用矿物药,比如朱砂、琥珀、龙骨,等等。

所谓的心神不定,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知所止,贪婪的欲望无限膨胀,“贪心不足蛇吞象”。司马迁说过:“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反观当下社会,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上至贪官近乎病态地疯狂攫取以至于失身丧命,下至百姓竞争攀比,伤心劳神,都属于此列。

心神不定的第二种情况是散乱,难以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军事作战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人在使用有限的精神的时候,如果能专心致志,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话,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四处出击,面面俱到的话,则事倍功半。看看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听着MP3,嚼着口香糖,开着电视,晃着腿,摇着笔的样子,就知道他们的心神是多么的不定。

心神不定的第三种情况是迷惑,也就是面对多种选择不知所措,所谓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

心神不定大多源于心火。轻度的可以采用食疗,食用冰糖莲子、苦丁茶会有帮助。重度的就需要用苦寒泻心的黄连、胆星了。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静坐、站桩,肾水上济,津液满口,吞咽入丹田,心火自降。

总而言之,“安”和“定”只是近义词,很多人现在混用了,当他们说自己内心不安的时候,其实想表达的是内心七上八下不定的感觉。不安和不定中医辨证不同,一虚一实,治疗也截然不同。endprint

猜你喜欢
邪气心包膻中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要命的心包积液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视角新解“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最方便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