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策略选择研究

2014-07-29 15:31王振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配置山东省高校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学生需要为特征的、资源共享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研究认为,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较合理,专业结构主要集中在球类、田径和体操等项目;高校体育经费基本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需要;生均场(馆)面积均低于教育部的规定标准;体育信息资源配置方面还比较落后,利用率也比较低。

关键词:山东省; 高校;体育资源; 配置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3-0105-04

收稿日期:2013-12-11

作者简介:王振涛(1964-),男,山东莱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体育资源是学校体育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学校发展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高校体育课程要正常进行,相应的体育资源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本研究从高校体育资源的内涵入手,通过对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山东省40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部属院校2所,省属院校22所,高职高专16所。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严格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设计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效度检验为0.87,信度检验为0.86。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1 207份,回收率为89.4% ,其中有效问卷1 125份,占回收率的88.6%。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成果。

1.2.3走访调查法:走访山东省体育专家学者,就与本研究相关问题予以咨询和请教。

1.2.4数理统计法: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均在SPSS上进行。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概念的界定

高校体育资源这个概念是从体育资源的概念上衍生出来的。《体育管理学》(1996版)中高校体育资源的定义为:与高校体育活动相关联的各种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图书影像资料、建筑物、、教工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14年6月 王振涛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策略选择研究No.3 2014 依据存在形态,高校体育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有形体育资源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泛指包括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设备等硬资源;无形体育资源是相对于有形资源来讲的,它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和教学管理能力等体育管理者的智力或人力资源,无形体育资源的可塑性和能动性大,在高校体育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2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状况调查与分析

2.2.1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1体育教师职称结构

教师职称结构是反映教师人力资源质量的尺度,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数量结构比为48.8:28.4:22.6,这在全国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中居上游水平,可以推算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接近2.2:1.3:1,这说明山东省高校目前人才储备充足,这些优良的人力资源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

2.2.1.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衡量高校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指标。表2可以看出,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分布合理,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30~50年龄段之间的教师所占比例为61.7%,这一年龄段的体育教师是目前山东省普通高校实施教育活动的主力军,而这一年龄段恰恰是人力资本发挥效益最好的阶段。

2.2.1.3体育教师学历结构

2.2.1.4体育教师专项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基本合理,专项的覆盖面较为广泛,涉及传统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目和娱乐健身项目三大块,专业内容包括17个大的项目和30余小项。调查中还发现,部分教师专项过于集中,例如田径、三大球、体操等竞技体育项目占到调查样本数的74%,而娱乐、休闲类专项的教师数量则明显不足。

2.2.2体育财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2.2.2.1体育经费来源渠道

体育经费是保障学校顺利开展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四条渠道:1)学校体育教育事业拨款;2)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3)学校体育部门的创收;4)社团、企业以及校友的资助。在这四项经费来源中,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和社团、企业以及校友的资助这两项经费来源不稳定,只有学校体育教育事业拨款,是维持学校正常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保证。

2.2.2.2体育经费的投入

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参数。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高校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维持费也在逐年增加。山东省40所普通高校的年度体育维持费平均在37.78万元,其中,部属院校为150.84万元,省属本科院校为43.25万元,高职高专院校为11.4万元。调查中,认为现有经费能够满足体育教学与训练需要的院系领导占10%,50%的院系领导认为现有经费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需要,认为现有经费严重不足的占40%。

2.2.2.3体育经费的使用

调查发现,体育经费主要用于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科学研究、课外活动等方面。其中,有80%以上的经费主要用于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竞赛和日常体育教学。调查中还发现,在学校加大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多数学校会把训练竞赛作为增加投入的首选。另外,在经费的使用方面还存在经费重复使用和浪费等现象。

2.2.3体育物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场馆资源是物质资源投入的体现形式,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体育场馆的数量也是是衡量高校体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指标。

2.2.3.1体育场(馆)数量

从表5可以看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田径场占据了体育场(馆)的绝大部分(74.2%),这些场(馆)完全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的需求,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虽然有数量增长的趋势,但是总体数量不足,不能够满足需要,一些新兴项目的场(馆)拥有量更少。羽毛球场、乒乓球房、网球场、体育馆和游泳馆依次为当前山东省高校紧缺的体育场(馆)。尽管近年来不少的高校在改善体育设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也在加大,但是新建的体育场(馆)还是以传统体育项目居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场馆建设非常少。

2.2.3.2体育场(馆)面积

对高校体育场地面积教育部有明确的指标规定,并且把体育场地面积作为体育场地配置状况评定的一个重要指。通过对山东省40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截止到2010年,体育场地室外面积为1 957 448 m2,室内面积为102 533 m2,生均室外场地为4.2 m2,生均室内场地面积为住0.22 m2。这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室外体育场地(生均4.7 m2)、室内体育场地面积(生均0.3 m2)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在数量上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场馆资源仍然短缺。

2.2.3.3体育场地使用情况

从体育场地的社会开发现状来看,40所被调查的高校中,仅有1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全部有偿对外开放,有25所学校的体育场地部分对外开放,14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全部对外开放。参与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学校教职工和学校附近的居民,乒乓球、游泳、羽毛球、健身操、网球等项目参与人数较多。室内体育场馆开放时间较为稳定,室外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不稳定,但开放时段多。体育场馆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利用场地创收来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维护和运营。

2.2.4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体育实力。调查发现,山东省普通高校的体育信息资源建设还比较落后,利用率也不高。被调查的40所院校中,只有26所学校在互联网上有主页。在专业书籍、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储存数量上,只有部属院校和部分省属高校能够满足教学、训练和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6所学校,基本上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20所学校,很少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12所学校,根本没有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2所学校。

2.3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的选择

2.3.1配置方式

依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以学生需要为特征的资源共享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其实现机制: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为目的,政府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调配学校体育资源,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其优点是: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决策系统的不足,决策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从而合理地去配置人、财、物等各种体育资源,可有效避免体育资源利用率低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2.3.2优化策略

2.3.2.1在人力资源方面:1)建立统一的教师使用聘用制度,使教师在校园兼职获得政策上的支持;2)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改变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解决某些特殊专项技能教师缺乏的问题;3)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以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结构水平和专项技能结构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3.2.2在体育经费投入方面:一方面要求增加对体育维持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应根据体育产业的内涵及体育市场的需求,扩大经费来源,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开展有偿服务项目,增加部分收入,以弥补体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在体育经费使用方面,要节省成本,减少体育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体育资金发挥尽可能大的使用效益。

2.3.2.3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一体化,着眼长远,体育场(馆)建设要讲求项目大众化、类型多样化、功能综合化和效益产业化。在体育场(馆)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体育场(馆)使用方面,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实行有偿使用,以保证体育场(馆)的维护和正常运转。

2.3.2.4在体育信息资源方面,加大体育信息资源投入的数量和种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拓宽学生眼界,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体育信息,同时,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结论

3.1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较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占48.8%,中青年教师占61.7%,学历结构不断向高学历层次发展,但教师专业结构集中,新兴体育项目教师数量偏少。

3.2山东省普通高校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平均年度体育经费为38.25万元,50%的体育院系领导认为现有体育经费不能够满足需要,另外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存在重复使用和浪费等现象。

3.3山东省普通高校生均场(馆)面积均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体育场地主要是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体育场馆基本都有不同形式的对外开放。

3.4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信息资源配置比较落后,利用率低,多数学校的体育信息资源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的需要。

3.5依据对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特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同时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全面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经费使用上杜绝浪费;体育场馆建设着眼长远,不断增加新兴项目体育场馆建设,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实行有偿使用,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卢闻君.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和开发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81-84

[2]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4.

[3]李荣,杭子星.论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29-30.

[4]刘可夫,张慧.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5):9-13.

2.2.3体育物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场馆资源是物质资源投入的体现形式,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体育场馆的数量也是是衡量高校体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指标。

2.2.3.1体育场(馆)数量

从表5可以看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田径场占据了体育场(馆)的绝大部分(74.2%),这些场(馆)完全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的需求,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虽然有数量增长的趋势,但是总体数量不足,不能够满足需要,一些新兴项目的场(馆)拥有量更少。羽毛球场、乒乓球房、网球场、体育馆和游泳馆依次为当前山东省高校紧缺的体育场(馆)。尽管近年来不少的高校在改善体育设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也在加大,但是新建的体育场(馆)还是以传统体育项目居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场馆建设非常少。

2.2.3.2体育场(馆)面积

对高校体育场地面积教育部有明确的指标规定,并且把体育场地面积作为体育场地配置状况评定的一个重要指。通过对山东省40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截止到2010年,体育场地室外面积为1 957 448 m2,室内面积为102 533 m2,生均室外场地为4.2 m2,生均室内场地面积为住0.22 m2。这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室外体育场地(生均4.7 m2)、室内体育场地面积(生均0.3 m2)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在数量上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场馆资源仍然短缺。

2.2.3.3体育场地使用情况

从体育场地的社会开发现状来看,40所被调查的高校中,仅有1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全部有偿对外开放,有25所学校的体育场地部分对外开放,14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全部对外开放。参与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学校教职工和学校附近的居民,乒乓球、游泳、羽毛球、健身操、网球等项目参与人数较多。室内体育场馆开放时间较为稳定,室外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不稳定,但开放时段多。体育场馆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利用场地创收来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维护和运营。

2.2.4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体育实力。调查发现,山东省普通高校的体育信息资源建设还比较落后,利用率也不高。被调查的40所院校中,只有26所学校在互联网上有主页。在专业书籍、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储存数量上,只有部属院校和部分省属高校能够满足教学、训练和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6所学校,基本上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20所学校,很少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12所学校,根本没有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2所学校。

2.3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的选择

2.3.1配置方式

依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以学生需要为特征的资源共享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其实现机制: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为目的,政府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调配学校体育资源,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其优点是: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决策系统的不足,决策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从而合理地去配置人、财、物等各种体育资源,可有效避免体育资源利用率低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2.3.2优化策略

2.3.2.1在人力资源方面:1)建立统一的教师使用聘用制度,使教师在校园兼职获得政策上的支持;2)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改变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解决某些特殊专项技能教师缺乏的问题;3)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以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结构水平和专项技能结构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3.2.2在体育经费投入方面:一方面要求增加对体育维持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应根据体育产业的内涵及体育市场的需求,扩大经费来源,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开展有偿服务项目,增加部分收入,以弥补体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在体育经费使用方面,要节省成本,减少体育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体育资金发挥尽可能大的使用效益。

2.3.2.3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一体化,着眼长远,体育场(馆)建设要讲求项目大众化、类型多样化、功能综合化和效益产业化。在体育场(馆)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体育场(馆)使用方面,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实行有偿使用,以保证体育场(馆)的维护和正常运转。

2.3.2.4在体育信息资源方面,加大体育信息资源投入的数量和种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拓宽学生眼界,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体育信息,同时,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结论

3.1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较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占48.8%,中青年教师占61.7%,学历结构不断向高学历层次发展,但教师专业结构集中,新兴体育项目教师数量偏少。

3.2山东省普通高校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平均年度体育经费为38.25万元,50%的体育院系领导认为现有体育经费不能够满足需要,另外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存在重复使用和浪费等现象。

3.3山东省普通高校生均场(馆)面积均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体育场地主要是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体育场馆基本都有不同形式的对外开放。

3.4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信息资源配置比较落后,利用率低,多数学校的体育信息资源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的需要。

3.5依据对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特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同时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全面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经费使用上杜绝浪费;体育场馆建设着眼长远,不断增加新兴项目体育场馆建设,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实行有偿使用,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卢闻君.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和开发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81-84

[2]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4.

[3]李荣,杭子星.论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29-30.

[4]刘可夫,张慧.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5):9-13.

2.2.3体育物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场馆资源是物质资源投入的体现形式,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体育场馆的数量也是是衡量高校体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指标。

2.2.3.1体育场(馆)数量

从表5可以看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田径场占据了体育场(馆)的绝大部分(74.2%),这些场(馆)完全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的需求,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虽然有数量增长的趋势,但是总体数量不足,不能够满足需要,一些新兴项目的场(馆)拥有量更少。羽毛球场、乒乓球房、网球场、体育馆和游泳馆依次为当前山东省高校紧缺的体育场(馆)。尽管近年来不少的高校在改善体育设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也在加大,但是新建的体育场(馆)还是以传统体育项目居多,新兴体育项目的场馆建设非常少。

2.2.3.2体育场(馆)面积

对高校体育场地面积教育部有明确的指标规定,并且把体育场地面积作为体育场地配置状况评定的一个重要指。通过对山东省40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截止到2010年,体育场地室外面积为1 957 448 m2,室内面积为102 533 m2,生均室外场地为4.2 m2,生均室内场地面积为住0.22 m2。这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室外体育场地(生均4.7 m2)、室内体育场地面积(生均0.3 m2)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在数量上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场馆资源仍然短缺。

2.2.3.3体育场地使用情况

从体育场地的社会开发现状来看,40所被调查的高校中,仅有1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全部有偿对外开放,有25所学校的体育场地部分对外开放,14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全部对外开放。参与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学校教职工和学校附近的居民,乒乓球、游泳、羽毛球、健身操、网球等项目参与人数较多。室内体育场馆开放时间较为稳定,室外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不稳定,但开放时段多。体育场馆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利用场地创收来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维护和运营。

2.2.4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体育实力。调查发现,山东省普通高校的体育信息资源建设还比较落后,利用率也不高。被调查的40所院校中,只有26所学校在互联网上有主页。在专业书籍、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储存数量上,只有部属院校和部分省属高校能够满足教学、训练和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6所学校,基本上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20所学校,很少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12所学校,根本没有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2所学校。

2.3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的选择

2.3.1配置方式

依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以学生需要为特征的资源共享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其实现机制: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为目的,政府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调配学校体育资源,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其优点是:资源配置的决策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和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决策系统的不足,决策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从而合理地去配置人、财、物等各种体育资源,可有效避免体育资源利用率低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2.3.2优化策略

2.3.2.1在人力资源方面:1)建立统一的教师使用聘用制度,使教师在校园兼职获得政策上的支持;2)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改变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解决某些特殊专项技能教师缺乏的问题;3)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以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结构水平和专项技能结构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3.2.2在体育经费投入方面:一方面要求增加对体育维持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应根据体育产业的内涵及体育市场的需求,扩大经费来源,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开展有偿服务项目,增加部分收入,以弥补体育经费不足的现状。在体育经费使用方面,要节省成本,减少体育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体育资金发挥尽可能大的使用效益。

2.3.2.3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一体化,着眼长远,体育场(馆)建设要讲求项目大众化、类型多样化、功能综合化和效益产业化。在体育场(馆)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体育场(馆)使用方面,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实行有偿使用,以保证体育场(馆)的维护和正常运转。

2.3.2.4在体育信息资源方面,加大体育信息资源投入的数量和种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拓宽学生眼界,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体育信息,同时,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结论

3.1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较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占48.8%,中青年教师占61.7%,学历结构不断向高学历层次发展,但教师专业结构集中,新兴体育项目教师数量偏少。

3.2山东省普通高校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平均年度体育经费为38.25万元,50%的体育院系领导认为现有体育经费不能够满足需要,另外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存在重复使用和浪费等现象。

3.3山东省普通高校生均场(馆)面积均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体育场地主要是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体育场馆基本都有不同形式的对外开放。

3.4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信息资源配置比较落后,利用率低,多数学校的体育信息资源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的需要。

3.5依据对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特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同时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全面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经费使用上杜绝浪费;体育场馆建设着眼长远,不断增加新兴项目体育场馆建设,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实行有偿使用,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卢闻君.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和开发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81-84

[2]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4.

[3]李荣,杭子星.论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29-30.

[4]刘可夫,张慧.论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5):9-13.

猜你喜欢
配置山东省高校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论高校网络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
计算机Linux网络操作系统特点及服务器配置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