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2014-08-11 20:52张青娜
关键词:黛力新不良反应

张青娜

【摘要】目的:研究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方法上加用黛力新,对照组加用多塞平,治疗8周,通过HAMD、NIHS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8周末评估,进行疗效判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HAMD及NIHS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黛力新;脑卒中后抑郁;不良反应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Deanxit Treatment of Post-strok Depression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t of Deanxit in treatment of post stroke depression,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s: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3 in our hospital diagnosed with post stroke depression patients 84 cases,provided a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ere analyzed,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Deanxit,control group with Doxepin 8 weeks.Both groups were measured by HAMD and NIHS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4 weeks,8 weeks,and recorde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The HAMD and NIHSS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uch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Efficacy of Deanxit in treatment of post stroke depression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and greatly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and adverse reactions is less.

[Key words]Deanxit;post stroke depression;adverse reactions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性抑郁的一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睡眠障碍、自伤或自杀念头或行为等,可发生在卒中的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1]。PSD能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卒中后病程迁延,是卒中后影响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PS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探讨黛力新在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以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黛力新与多塞平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以上病例脑卒中诊断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全部经头颅CT或MRI确诊,PSD诊断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症诊断标准[3],2周内未使用过任何抗抑郁药物,并除外了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史、癫痫、青光眼、严重心脏疾病及不能配合检查者。

一般资料:以上病例随即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脑梗死38例,脑出血4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45~74岁,平均62.73±7.72岁,对照组42例,脑梗死36例,脑出血6例,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8~71岁,平均62.00±4.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公司),10mg/次,早晨、中午各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多塞平(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25mg/次,早晨、晚上各1次口服,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及8周末分别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并及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及治疗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患者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HAMD减分率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分为治愈(减分率≥75%),有效(减分率25%~75%,包含25%),无效(减分率<25%)。根据NIHSS评分减少情况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以上所有患者均未中断治疗。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疗效比较,见表1和表2。

表1可以看出黛力新治疗组HAMD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可以看出黛力新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减低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可以看出黛力新治疗组不良反应少。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之前并未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直到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发生率为30%~40%[4],此后有关PSD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PS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生物学、解剖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等诸多因素,但始终存在两种学说,一种认为是脑部血管病变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情感调节神经通路功能异常,即生物学说,另一种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即心理学说,两种学说都有一定的证据和理论基础,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当前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5]。PSD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大小、数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与PSD两者相互影响,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可导致PSD,重度抑郁也可以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6]。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且抗胆碱能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多。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复合制剂,前者可以激动多巴胺受体,刺激多巴胺的释放,后者则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五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神经细胞突触间隙内递质浓度不致明显下降,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两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可产生较强的抗抑郁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多塞平,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卒中后抑郁的重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卒中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晶晶,张宁,陈立云,王春雪.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0(10):853.

[2]吴宇洁,王少石.卒中后抑郁[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9):699.

[3]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4]唐海宁.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1):72.

[5]Whyte EM,Mulsant BH,Post stroke depress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biological treatment.Biol Psychiatry,2002,52:253-264.

[6]Carota A,Berney A,Aybek S,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di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urology,2005,64:428-43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之前并未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直到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发生率为30%~40%[4],此后有关PSD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PS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生物学、解剖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等诸多因素,但始终存在两种学说,一种认为是脑部血管病变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情感调节神经通路功能异常,即生物学说,另一种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即心理学说,两种学说都有一定的证据和理论基础,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当前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5]。PSD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大小、数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与PSD两者相互影响,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可导致PSD,重度抑郁也可以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6]。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且抗胆碱能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多。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复合制剂,前者可以激动多巴胺受体,刺激多巴胺的释放,后者则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五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神经细胞突触间隙内递质浓度不致明显下降,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两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可产生较强的抗抑郁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多塞平,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卒中后抑郁的重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卒中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晶晶,张宁,陈立云,王春雪.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0(10):853.

[2]吴宇洁,王少石.卒中后抑郁[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9):699.

[3]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4]唐海宁.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1):72.

[5]Whyte EM,Mulsant BH,Post stroke depress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biological treatment.Biol Psychiatry,2002,52:253-264.

[6]Carota A,Berney A,Aybek S,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di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urology,2005,64:428-43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之前并未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直到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发生率为30%~40%[4],此后有关PSD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PS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生物学、解剖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等诸多因素,但始终存在两种学说,一种认为是脑部血管病变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情感调节神经通路功能异常,即生物学说,另一种认为社会、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即心理学说,两种学说都有一定的证据和理论基础,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当前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5]。PSD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大小、数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与PSD两者相互影响,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可导致PSD,重度抑郁也可以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6]。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且抗胆碱能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多。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复合制剂,前者可以激动多巴胺受体,刺激多巴胺的释放,后者则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五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神经细胞突触间隙内递质浓度不致明显下降,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两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可产生较强的抗抑郁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多塞平,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卒中后抑郁的重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卒中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晶晶,张宁,陈立云,王春雪.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0(10):853.

[2]吴宇洁,王少石.卒中后抑郁[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9):699.

[3]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4]唐海宁.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1):72.

[5]Whyte EM,Mulsant BH,Post stroke depress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biological treatment.Biol Psychiatry,2002,52:253-264.

[6]Carota A,Berney A,Aybek S,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di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urology,2005,64:428-433.

猜你喜欢
黛力新不良反应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联用黛力新、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评价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黛力新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