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期后妃与官员仕途

2014-08-14 07:15杨增月等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后妃

杨增月等

摘 要: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女性权力受到压抑,但在女性群体中拥有独特身份地位的后妃却以自己独有的力量活跃于政治朝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官员的升迁贬谪。西汉以“孝”著称,前期后妃出身又普遍微贱,这在某种程度上更显示了后妃对于官员仕途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西汉前期;后妃;官员仕途

西汉前期男权社会妇女地位总体较低,但在妇女群体中有一小部分人不仅地位尊贵,而且参与了国家权力的运作,这就是“后妃”。在中国历史上,后妃经常与“干政”、“祸水”联系在一起,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国家大臣,因为除了皇帝,后妃影响最大的就是官员了。后妃对于古代国家政权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官员一生的仕途,后妃起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1 后妃概况

后妃制度。“汉兴,因秦之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谪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能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凡十四等云。”(1)皇帝后宫有如此多的妃嫔且嫔妃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与地位,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辨别尊卑、嫡庶,确保皇室血统的贵贱、亲疏,从而形成秩序化。从君主专制方面探究更深层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满足皇帝私欲。皇帝作为人类一员,一样会选择配偶,然而作为至高无上的帝王,其占有欲会大大增加,广选佳丽充斥后宫便成为他们满足私欲同时又炫耀至高权力的一种方式。

其次,维持“家天下”世袭。君主专制从来就是以国为家,皇帝把国家当成了他的私有财产,只可传给自己的子孙。只有子嗣众多,才能充分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而要保证子嗣绵延,就需要后妃。

再次,扩大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皇帝的婚姻是一种政治交易,笼络住广大官员特别是高层,才能使皇帝的宝座坐的更稳。皇帝的皇后是某一方势力的代表,皇帝宠幸哪位妃嫔,关系着很大一部分官员的仕途。

最后,后妃制向天下显示了一种皇权的至高无上与不可僭越。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帝并不是每一个妃嫔都宠幸,有很多后宫女子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过。后妃制度是一种摆设,是皇权的附庸,用来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与独一无二。

后妃出身背景。西汉前期的后妃多出身低贱,如吕后是“高祖微时妃”(2),在刘邦没有当皇帝时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戚夫人是刘邦在定陶所得,是位善于歌舞的风流女子;薄姬“先在魏豹宫,汉击虏豹,姬入织室,高祖纳之”(3);文帝窦皇后双亲很早去世,兄弟因“家贫,为人所略卖”(4);景帝王皇后“先嫁为金王孙妇,后母臧儿,卜此女当大贵,乃从金氏夺归”(5);武帝卫皇后“本平阳主家讴者,名子夫,帝过主家,悦之,遂进入宫”(6);李夫人“本以倡进”(7);钩弋夫人乃“武帝巡狩过河间”(8)时而得。西汉前期后妃多出微贱,究其原因,一是汉初帝王出身寒微,门第观念淡漠。如高祖刘邦,本身一无赖,又好色,因此择妃标准不计较贵贱,有色藝即可;二是西汉刚刚建立,等级制度与意识形态尚未确立,后妃选拔的标准也未规范,婚姻制度较为宽松。

后妃心理及文化素质。西汉前期的后妃因为出身低贱,基本没有接受文化教育,因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后妃大多靠自己的色与艺来取悦皇帝,所谓“色衰而爱驰”,后妃地位随时不保,“西汉后妃的地位具有暂时性、脆弱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她们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心理扭曲变态。她们或强嫉悍妒,或自负执拗,或冷酷残忍。”(9)如吕后嫉恨戚夫人,陈阿娇嫉妒卫子夫。

西汉前期的后妃们具有这些特点,致使她们在西汉政治运作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官员政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 后妃对官员仕途的影响

中国古代常说“红颜祸水”、“后妃干政”,后妃参与政治往往会导致国家衰败。然而后妃影响官员往往通过皇帝这一媒介,帝王才是最后的拍板人。其实“无论国家大权实际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不管掌权者是君主本人还是外戚、后妃、宦官以及权臣等替代者,实际上都是由某一个人独揽国家最高权力,使一个人的意志凌驾于一切人之上,在个人独裁、专制这一点上,后妃、外戚专权与君主本人亲自掌权都是一样的,都不能改变专制制度的本质。”(10)也正是这样,后妃对于官员仕途起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皇后等嫔妃与“宠”。皇后为“一国之母”,代表着一种政治地位,西汉前期后妃出身微贱,政治地位普遍不高,因而后妃是否受宠,就会明显影响朝中的政治势力,左右官员的升迁贬谪乃至生命。吕后“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为列将,从征伐”(11);景帝王皇后曾“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12),结果通过景帝“废太子为临江王”(13);武帝陈皇后因为“巫蛊祀祭祝诅”(14),导致三百余人被诛,试想株连如此之广又与皇后相关,这三百人中一定不乏官员的身影;卫皇后受宠之时,弟卫青受到重用,封为将军、“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为列侯”(15);武帝宠妃李夫人病危时蒙被不与武帝相见,希望武帝厚待自己兄弟,“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16)这些后妃一般会影响自己亲人在朝中的升降,是否受宠对于后妃极其外戚官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太后与“孝”。在后妃群体中有一种特殊身份的后妃,即“太后”或“太皇太后”。她们除了是妃嫔,又具有了另一种身份,就是皇帝的母亲或者祖母。西汉是一个以“孝”著称的朝代,母亲的身份与地位是崇高的,皇帝一般会尊重、顺从太后的意思,这样太后就容易参与政治,左右官员仕途。惠帝母吕后由于嫉恨戚夫人,遂将其子赵王如意鸩杀;惠帝去世时,吕后哭而不悲,辟疆建议陈平启用吕氏为将,“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17),大臣的生死捏在吕后的手中;窦太后喜好黄老之学,景帝及所有窦氏都不得不读《老子》,辕固生不屑一顾,窦太后就让他去跟野猪战斗,险些丢掉性命;像卫绾等人也因宣扬儒学而迫于窦太后的压力而被免官。西汉前期的太后在“孝”的势力下,有时皇帝也无可奈何,更何况是官员。

(三)后妃与“临朝称制”。平常,后妃的权力只是一种潜在的权力或者说“隐权力”,这种权力被掩盖在皇权之下,但是,当皇位出现空缺、皇权出现真空时,后妃权力就可能不同程度的转化为正式权力从而走到政治前台,这就导致后妃“临朝称制”的出现。大多数情况下,后妃会以“太后”的身份参政,由于缺乏安全感和政治合法性,后妃临朝往往会利用血缘和裙带关系即外戚建立后党派系,扩大统治基础。这时因为外戚身份的官员会得到重用,相反,一些反对的官员则会受到后妃极为残忍的打击手段。如吕后临朝,大力扶植诸吕势力,同时“杀高祖子赵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王建子”(18)。“太后崩,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产、禄,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19)

3 总结。

后妃虽然没有“女祸”这样的力量左右朝廷,但她们通过帝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朝政,左右了官员的仕途。专制社会中的后妃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参与到政治之中,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大臣官员们不仅要遵从、依赖皇帝,同时还要对后妃尊重、献殷勤,否则仕途坎坷,甚至丢掉身家性命。

参考文献

(8)(11)(12)(13)(14)(15)(16)(17)(18)(19)班固著、赵一生点校:《汉书·外戚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179-1186页。

(7)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第1963页。

(5)(6)赵翼著、王树民校证:《甘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第1984页。

(4)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中华书局,第1963页。

(9)胡春丽、闫海文:《两汉后妃特点比较研究》,历史研究,2009年3月版,第17页。

(10)张星久:《母权与帝制中国的后妃政治》,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1期,第47页。

作者简介

杨增月,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秦汉史方向,山东曲阜。

朱杰,安徽大学研究生,历史系方向。

猜你喜欢
后妃
南北朝后妃崇佛活动探析
《 尚之以琼华—清代宫廷后妃头饰文化研究》
试论汉代后妃谥号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千古喜庆贺嫁诗:《诗经·周南·桃夭》赏读
《诗经·周南》女性教化主题及其现实借鉴意义
读林延清教授《明朝后妃与政局演变》
《史记·外戚世家》中的悲剧后妃形象
宋代后妃与帝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