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新焦虑症

2014-08-15 00:42刘俊
中国工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陈斌下海王军

“糖”没了 没完没了的应酬,一度令王军这个东部某市供电局的处长叫苦不迭,一开始,当禁止吃喝的大棒挥来时,王军还长嘘了一口气:从此可以解脱了,但接二连三的规定,让王军很难再快乐起来。

先是每个月5万块的奖金不见了,接着连哈根达斯券和超市卡也取消了。前不久,电力系统还给所有处级干部的公车上装了卫星定位系统,这意味着如果王军想公车私用,后台一目了然。

王军或许不知道,其他系统的官员面临的监管不比他松。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广东某市官员的离任审计变成三五年审一次;在浙江某市,行风监督员隔三差五就上门……

这是一条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2.45万起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数以万计的干部因此受到处理。

“不消极,也不积极” 对于一个有着几百号人的大单位来说,三个官员的集中离开看似不能说明什么,但在陈斌印象中,这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他进单位十年,只走过一个人。

体制的巨大魔力,使得公务员成为中国流动性最小的职业群体。名校硕士毕业,放弃外企高薪,陈斌当年挤破头考公务员图的就是它的稳定和旱涝保收。他参加国考的2003年竞争还不像今天这样惨烈,那年恰逢大学扩招后的首批大学生毕业,公务员热刚刚兴起,之后十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屡创新高:2003年才8.7万人,2010年已经突破140万大关。

“不干事怕被处分,但只干好本职的事,不会主动去干别的。”于波说,不消极但也不积极。

再做“92派”? 在高压之下,除了零星的官员下海,一股辞职的暗流正在一些基层公务员中涌动,最明显的例证是,在豆瓣小组、QQ群里,公务员辞职的小组比比皆是。

今年年初,一篇《上海80后公务员辞职自述》在网络引发热议,他在文中的描述,或许可以代表许多年轻人想要逃离体制的心境: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而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那一刻,深深感觉到自己是loser……公务员像极了温水中的青蛙,慢慢不知不觉被煮熟了,如果当年直接扔热水里头也就跳出来了。被短暂的安逸消磨了奋斗的勇气,最后成为机关里那些碌碌无为人中的一员。但辞职对于一个有着一定级别的官员而言并不容易。

这跟1992年那波下海潮中的官员多少有些不同,他们中许多都是单干。现在耳熟能详的企业家陈东升、冯仑等人都是那个时期下海的官员,俗称“92派”。有人曾这样描述92派的典型特征: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理想主义情怀,1980年代末期走出体制。

最大的问题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旧的游戏规则几乎被悉数推翻,但新的尚未完全建立这让许多官员在履职时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猜你喜欢
陈斌下海王军
石榴树想法妙
我要好好来欣赏
蜜蜂和油菜花
可爱的小丫丫
身体放大缩小器
Forbidden Money
“美梦成真”之潜水员
相亲节目催生速食爱情:男嘉宾强奸女嘉宾
第五个好男人
“下海”试深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