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越发展中书写壮丽诗篇——潞安集团潞宁煤业的改革发展之路

2014-08-15 00:51田长水
支部建设 2014年2期
关键词:潞安煤业矿井

■ 本刊记者 田长水

在跨越发展中书写壮丽诗篇
——潞安集团潞宁煤业的改革发展之路

■ 本刊记者 田长水

潞安集团潞宁煤业位于山西宁武县境内,是潞安集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跨区域成功整合的第一座煤矿。在潞安集团大力实施“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全面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战略的背景下,近年来,潞宁煤业以战略制胜为驱动,以科技强企为内核,以人本兴企为支撑,实施安全支撑战略,在资源整合中实现了快速扩张,为建设煤炭绿色开采与深加工一体化,安全、清洁、节能、环保的煤炭化工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来,潞宁煤业共生产原煤1400多万吨,实现利税18.88亿元,安全生产达到3000天,总资产达到60亿元,先后有16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次荣获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山西省优秀企业、山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和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在资源整合中发展壮大

潞宁是煤炭资源整合的急先锋,潞宁也由煤炭资源整合而来。2003年,潞安集团正处在新一轮战略发展时期,“十五再造一个新潞安”、建设中国潞安能化大集团的目标催人奋进。此时,宁武县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并拿出一座县营最优煤矿——陈家半沟煤矿,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宁武煤田。机遇与使命同在,潞宁煤业应时而生。

2003年3月,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潞安集团与宁武县政府签订了《煤矿资产转让协议》。发挥潞安的技术、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潞宁煤业边搞技改边生产,2005年10月技改达产,当年实现利润604.417万元;2006年,对周边的小煤矿进行整合,保证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宁武县政府与潞宁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宁武煤田协议,同时整合重组了潞宁孟家窑煤业、潞宁忻岭煤业、潞宁忻丰煤业;2009年,潞宁煤业率先参与全省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了潞宁前文明煤业、潞宁静安煤业、潞宁大汉沟煤业、潞宁忻峪煤业、潞宁大木厂煤业。依靠科技进步、挖潜改造,潞宁煤业将年产21万吨的煤矿改造出210万吨产能,形成了“一公司九矿,产能千万吨”的生产格局。

潞宁煤业成立伊始,面对陈旧落后的长壁仓房后退式开采方式,回采率不足30%,以及运输、通风、供电、监测监控等系统均不具备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条件的现状,依靠潞安集团雄厚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积极开展以改进采煤方法为龙头的技术改造,致力于打造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和煤炭深加工为支柱的环保型绿色企业。

把众多小煤矿整合到大集团、大企业,进行现代化开采、现代化管理,是消除安全事故,节约宝贵资源的必由之路和大势所趋。在发达国家,煤炭资源开采都是由集资金、技术、管理、装备等优势为一体的大公司、大集团,进行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管理,资源回采率一般都在80%左右,而忻州市的一部分小煤矿资源回采率过去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就要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按小煤矿年总产4000万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1.6亿吨的宝贵煤炭资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忻州境内小煤矿遍地开花,最高时曾达660余座。2009年,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战略部署后,潞宁煤业以雄厚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积极参与到整合工作中。

在2003年到2013年这短暂的十年间,伴随着凤凰古城的美丽传说,秉承着潞安人与天为党的奋斗精神,潞宁煤业将年产21万吨的小矿锻造成一座年产210万吨的集约高效现代化矿井,并率先参与煤炭资源整合,在忻州市的宁武、静乐两县一共兼并26个矿井。因整合而生的潞宁煤业更加懂得资源占有的意义,潞宁构筑的集团化经营格局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多赢发展之路,由一座矿井发展至九座矿井,初步构筑起“一公司九矿,千万吨矿区”的崭新格局。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打造千万吨级矿井

对于煤炭企业来讲,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先进采煤工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机械化程度已接近100%,我国的国有煤矿仅达到75%。由于科技含量低,劳动成本高,大多数煤矿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技术最终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谁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谁就占领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潞宁煤业接收陈家半沟煤矿时,煤矿上的用电线路是一条只有10kv的农用线路,负担不了煤矿供电,差不多天天停电。井下机电、运输、通风设备落后老化,巷道年久失修,到处都是生产隐患。

面对严峻的现实,潞宁人开始了对采、掘、机、运、通等几十个工序的改造和完善。设计35kv供电方案,订购设备,安装调试,架设线路;新建井下10kv中央变电所;安装移动变电站系统;改造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建立排水洒水系统;更换主斜井皮带;改造主运输系统……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渐次展开。经过技术革新后,2005年,又大胆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走向长臂综采一次采全高工艺,并于2005年11月18日成功实现了联合试运转,创造了单产8000吨的最高纪录,打破了宁武煤田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坚硬、无法进行大型机械化开采的禁区,使原来不到30%的资源回采率提高到了80%以上。潞宁煤业依靠科技创新,挖潜改造,早在2005年10月首个综采工作面的投产运行,就标志着已经将原产能仅为21万吨/年的小煤矿改造提升为一座产能达到210万吨/年的现代化生产矿井。2009年生产原煤217万吨,矿井沿着煤层倾斜的方向,开拓了倾角为14度的主井、副井、风井,并沿着煤层倾斜方向双翼开采,形成了一条主运输线和一条辅助运输线的现代化矿井。通过现代先进的采掘、信息、自动控制技术优化集成和自主创新手段,建设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达标的现代化矿井,推动矿井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之路。

从2008年开始,潞宁煤业科学地布置高产高效工作面,22112工作面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由原先的1300米延长到2000米,实现了首个长距离工作面试采成功。2010年又将22106工作面切眼由原先的175米延长至205米,实现了首个宽距离工作面试采成功。为了提高矿井资源回采率,公司科学论证,大胆决策,在15度—36度的大倾角煤层中,试验一次采全高4.5米的采煤工艺获得成功。从2007年开始,公司大力推广沿空留巷技术,支护巷道由原先的15米缩减为6米,采区回采率达到了8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地质构造越来越复杂,古河流冲刷带造成了潞宁井田的蜂窝、尖灭和陷落柱现象,矿井的高产稳产堪忧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为此,潞宁人高瞻远瞩,及早延伸井下三条大巷(皮带下山、轨道下山、回风大巷),并积极开拓了3#煤层,完善了相关手续,同时克服征地困难,于2009年开始西风井设计和施工,为潞宁煤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向科技要效率,是潞宁人追求的又一目标。装备现代化是现代化矿井的重要标志,潞宁人坚持采煤工作面设备配置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环节配套的原则,2005年10月选用西安煤机厂MG500/1130-WD采煤机,到2010年又装备上海创立MG500/1140-WD采煤机;从2007年开通架空人车,到2010年引进电气列车与电缆自移装置;从2005年卡轨车的投运到2010年单轨吊的使用,以及乳化泵自动配液系统的启动,再到引进自动卷带装置以及郑州煤机厂支架和西安煤机厂大溜的配套装备EBZ-135掘进机的使用,都代表了国内煤炭工业最先进的技术,极大地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过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后五年现代化矿井的建设,目前,潞宁煤业已经形成完整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有井下光纤环网、地面局域网络、网络数据中心机房、三网(数据、音频、视频)合一的数据中心,建立了调度监控中心、视频会议室、调度会议室等。

矿井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安全、生产等信息进行有机集成,实现信息的集中监控、集中传输及系统间联动;实现对主要生产环节设备的远程监控、诊断及预警,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自动化运行、无人值守;在对地测、设计、生产、安全信息的共享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决策系统;形成了健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的专业化管理。

管理、装备、培训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方法。潞宁煤业始终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达标创建工作,从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信息调度、应急救援、地面设施、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在2012年顺利通过验收,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党旗飘扬引领科学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是潞宁煤业党委大胆探索和实践的主题。潞宁煤业党委始终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以党建工作绩效管理为主线,以“德、新、和”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超越,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坚持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排除了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思想障碍。从2005年1月公司党委成立之初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三重一大”问题决策机制,到2007年8月开始推行,“党委工作绩效工作评价体系”,再到2009年8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潞宁煤业努力实现党委工作创新,使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推行党建工作绩效管理是潞安集团多年来党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集团党委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创造的全新工作体系,是一种新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管理办法,是集团公司党委经过十年探索创造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机制,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近年来,潞宁煤业通过不断深入推行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实现了党政工作的有机融合。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运行模式是“一四三二一”,即“一纲、四目、三书、两表、一通报”。“一纲”,即潞安集团党委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四目”,即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的“抓班子、带队伍、创环境、促发展”四大项目;“三书”,即《年度计划书》、《月度任务书》和《岗位责任书》;“两表”,即《自我评价表》和《组织评价表》;“一通报”,即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通报。2007年8月潞宁公司被确立为第三批推行党委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单位之后,各下属单位认真统一“一纲、四目、三书、两表”的格式,从而规范了工作的流程,制订了推行体系目标展开图,建立了电子档案和文本档案。从此,党委工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公司严格规范流程,加大考核力度,将评价体系做精、做细,实现了党政工作的高度融合,为潞宁煤业建设千万吨矿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潞宁煤业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创环境、促发展”这条主线,通过认真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推动了“四好”班子创建。坚持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坚持中层以上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撰写论文,确保了决策科学。大力举办职工夜校,开展导师带徒和技术比武、岗位成才等活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潞宁煤业党委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确定一个重点,开展一项以党建工作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使公司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2013年,为了深入查找、分析和解决干部职工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作风、纪律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使全体党员干部真正认清问题的危害性,切实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提升能力素质、规范行为、爱岗奉献、提质增效等方面狠下工夫,使作风建设有新起色、管理服务有新举措、质量效率有新提高、干事创业有新气象,潞宁煤业开展了“转作风,提质效”的主题活动,创新性地提出了“七倡导七反对”的工作任务。

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是潞宁煤业党委坚持的原则。党委把坚持“三会一课”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渠道,班子成员通过网络课堂和矿处级干部培训班,中层干部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外,每年举办一期科队长干部培训班,邀请富有资历和经验的老师集中授课,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

潞宁人在这块承载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潞宁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画卷,演绎着传奇。十年沧桑,潞宁雄起,弹指一挥间,地覆天翻。十年来,在潞宁人的艰苦努力下,潞宁煤业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矿山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潞宁人发扬“艰苦奋斗、博采众长、追求卓越”的潞安精神,靠诚信融入了宁武经济社会发展,靠创新和胆识建成了现代化矿井,靠包容推进了资源整合,靠发展谱写了盛世华章,与勤劳、智慧、尚武的宁武人民一道孕育出了“诚信、创新、包容、发展”的潞宁精神。

猜你喜欢
潞安煤业矿井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矿井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
复杂条件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方法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废弃矿井变成主题公园
我有一个梦想
万里东风暖矿山
——纪念潞安集团成立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