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识课对比分析与启示

2014-08-15 00:54章静敏
科技视界 2014年27期
关键词:通识学分美育

安 楠 田 野 章静敏 刘 平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 天津300401)

大学通识课是为了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德等各方面的素养水平而开设的课程。针对国内大学通识课的现状,以及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通识课正确定位、合理的看待,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喜好和社会发展需求,抓好学科设置,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1 国内著名高校大学生通识课概述

1.1 课程类别的扩宽

校外通识课(主要调查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在课程设置种类上,往往包括4到5大类,大致可以概括为:

A、数学与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人文科学

D、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

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而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如北京大学,这几年就根据社会热点增加可持续发展有关课程。

1.2 选择方面的灵活

通识课作为补充大学生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兴趣的一类课程,与一般的必修课相比应该有更加灵活的选择方式,给学生更多自己独立选择思考的自由。分布的知识方面也应该更广泛。例如,北京大学要求本科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2学分。理工科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至少要修满2学分;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在其它三个领域分别至少要修满2学分。文科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在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要修满2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在其它三个领域分别至少要修满2学分。

例如武汉大学规定:在每个领域至少通识2个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2个学分;获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学位,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或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领域至少修满 4个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学分;跨学科领域的课程修习则均承认学分。

1.3 课程科目的多样

除了知名高校对于课程设置种类的全方位,单就某一类来看,课程科目数量也远远多于本校,且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从简单理论到浏览欣赏再到研究入门可谓一应俱全。拿与本校性质的合肥工业大学来看,其通识课数量是本校的近两倍。不仅包括了当下国情分析,传统文化教育,还就当地特色开设有关徽派介绍的课程。

1.4 系统设置的完善

由于被调查的高校可利用的资源更为充分,在选课系统上也更为完善。即使在选课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保障系统良好的为学生服务。就浙江大学举例,其学生网上综合系统界面设置不仅简介美观而且功能上也更加人性化,且基本上很少有系统不通畅的情况。系统的完善对于学生第一时间选上喜欢自己的课程给与了技术保障,提高选课效率。

1.5 选课信息的详细

在对许多高校的选课公告中不仅清晰列示了课程有关的上课时间,地点,教师及学分数,还在公告中对一些新开设的通识课,学生较为陌生的通识课和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通识课做出具体明示,像南开大学,注明了许多通识课的老师介绍,同时列示了上课用书,让学生在上课前对于课程有更深了解,也方便提前准备上课资料。

2 我校大学生通识课现状

(1)目前,我校通识课种类不少,但是所局限的范围太窄。这样的现状使同学们根本选不到一个自己完全感兴趣的课程。并且如果本学期所安排的课程稍多的话,学生们选课的标准就完全是根据自己所剩无几的课余时间来选,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

(2)因为其必修且又是网上选课,所以到了选课的第一天,大家纷纷聚集在网吧或者自己的电脑前,不到几分钟,大家较感兴趣的课程全部选完,而那些动作稍慢的同学却无心爱的课程可选,但为了学分又不得不选一些自己毫无兴趣的课程。

(3)由于大学生对于通识课学分的总数需要,通识课又大多集中在大二大三,这段时间学生课程较为繁重,这势必会造成学期任务更加繁重,学生根本没有精力顾及通识课,导致通识课成为学生休息的课堂。

(4)网上选课时,没有关于课程内容的介绍,使大家在选课时非常的盲目,等上课后才发现与自己想的不一样。这样不仅仅没有选上感兴趣的课程,而且使真正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同学与之无缘。因此学校有必要在通识课的网页上建立有关课程简介的相关链接以及老师对这门课的一些建议等。

3 启示

兴趣至上,兼顾学分。尽管修满规定的学分对取得毕业资格至关重要,但学校开设通识课的意义绝不是仅仅让学生顺利毕业,而是尽可能使大家能够吸纳更多专业外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选择通识课时,除了要避免与自己的专业课和公共必修课的时间相冲突,兼顾好各领域的学分,最重要的是充分服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上通识课的过程。

合理规划,谢绝重负。许多同学为了修更多的通识课学分而盲目交条选课,忽略了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时候本学期的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的学业负担已经很繁重了,他们仍“乐此不疲”地奔忙于各个通识课的教室。整天都在上课,学到的知识没有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自己也感到疲于应付。

4 总结

目前我校通识课的现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尽管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要想从根本上推进通识课的建设,必须对这种状况予以多角度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关政策措施。将通识课建设提上日程,推动通识课课程的改革和开发,必须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个过程是长期的,也是比较艰难的,应及时发现新问题,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提出更加有效的对策。

[1]赵媛,陈丽荣.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242-243.

[2]李文峰.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时代教育,2014,04:46-47.

[3]于浩洋,张鹏,秦杰.基于“卓越计划”的专业选修课教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18-119.

猜你喜欢
通识学分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学分美食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通识少年“种”石油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美育教师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