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中TPM模式的应用探讨

2014-08-15 00:54倪红海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全员基地实训

倪红海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4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逐渐呈现出了一些局限性和弊端,无法适应当今职业教育改革中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TPM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建立良好的实验实训管理体系,最大程度的发挥实训基地的价值和作用。

1 TPM模式的概述

TPM是一种新型的设备维修和管理理念,源于欧美,兴于日本,基于精益化思想的全员效率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1.1 TP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特征

TPM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事先预防”。做到零故障、零不良、零浪费和零灾害,在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费用消耗的合理化。

而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整体效率;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1.2 推进TP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三个前提

推行TPM,要先打造三个前提:

1)全员参与的前提是生产教学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2)全员参与必须要在建立和谐团结的团队基础上,才能实现;3)打造科学合理的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有效的实现事先预防的前提。

1.3 TPM的主要工作内容。

TPM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日常维修、预防维修、故障维修和改善维修。日常维修主要是在设备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定点检查和清洁、润滑等活动,查看设备是否存在问题。预防维修主要是由设备技术工作人员对重点设备仪器或者易于产生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部件检查和维修,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故障维修主要是在设备发生问题后,对设备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易于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改善维修主要是对一些易于产生故障的设备或者是一些技术较为落后的设备进行维修或者优化,不断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

2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设备使用情况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还在使用传统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实训设备的寿命较短,有效利用率低;学校对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的办法重视程度较差,不利于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2.1 实验实训设备有效利用率低。

传统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办法缺乏对实验实训设备的定点维护和故障分析。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技能训练简单的被分割成单项训练。这一方面导致了在实训基地中,部分的实验实训设备利用率较低,使得一些寿命较短或者是有特殊使用保养要求的设备易于出现突发问题或者事故,不利于实验实训教学活动的长期开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在实训基地中,会出现同一时间点对同一设备的高频率、高强度使用,即会降低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更会降低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在使用过程造成突发事故。同时,这种传统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实验实训经费的不断增加。

2.2 实验实训设备的重视度较低。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管理人员不懂得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手段和维修技术,教学人员也不具备完全的管理手段和维修能力。而实训基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数量远远大于设备或场地能容纳的数量,这使得很多设备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处于失控状态,事故发生率非常高。学校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体系,一旦实验实训设备出现问题,无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学校内学生和教师的实验实训设备维护意识较差,损坏程度较高。

3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设备管理中TPM模式的具体应用

3.1 加强前期控制——重视设备前期管理与维修预防

首先要将事后维修转变为预防性维修,其次要在机械式维修计划的基础上,打范围的提高针对性修理的比重。根据具体实验实训设备,提高检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少量的投入取得更大的维修效率。重视设备前期管理中的把关工作,使设备以最佳状态为教学工作。

(1)制定严密的基准文件,并严格执行;(2)重要问题形成技术文件,通过例会等形式和厂家沟通,不合格决不放行。

3.2 加强节点控制——贯彻执行普修计划

认真执行按年度编制的月检修计划,保证检修质量,改善设备状态。设置专门的设备检查员,要求检查人员面对设备实际问题下检修单;严格执行设备修理后的检查和管理,对检查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纳入考核管理。

3.3 加强状态控制——点检制度

点检制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利用一些检查手段,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查、诊断和维修。部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点检制度,从体系保证上对设备检查给予相当大的关注。

3.4 加强结果控制——不断开展故障分析

故障分析一般包括诊断对象的故障机理,故障模式及影响,故障发生概率和故障发展变化规律等。在实训设备管理过程中,根据现场设备的故障情况,对重复故障进行书面故障分析,并提出故障诊断方案,防止故障的重复发生。

3.5 加强发展控制——改善和改造

“改善和改造”在现场TPM管理体系中非常的特殊,我们定位其为品质维修。改善性修理是比针对性修理更进一步的维修活动。在实训基地中,由于设备的高频率使用,以及部分设备的功能不能满足实训要求,针对这样的问题,就要在日常维护、预防性维护的前提上,进行改善和改造。首先是对于功能性的改善和改造使得设备投入得到效率的最大化,及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其次,对于使用简单维修没办法解决的问题,采取改善性的修理方法,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

4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设备管理中推进TPM模式应用的建议

4.1 改变模式先要改变思想

首先必须要从思想上摒弃以前旧体系带来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TPM模式的了解和重视,真正发挥TPM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中的作用,使实验实训设备管理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

4.2 制定合理的规范化操作程序或工作流程以及实验实训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结合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现先进企业对生产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所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化文件、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例如 “现场5S规范”,“设备点检记录”,“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三级检修流程”,“现场安全生产规范”等,从而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现场TPM管理规范与条列。

4.3 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估和激励体系

通过建立月度考核与反馈机制、现场考核与跟踪机制,及时有效的记录现场TPM管理体系下全员的行为规范与贡献度。通过全员参与,讨论制定出科学规范,且得到全员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后根据进行定性的评价和定量的考核。管理部门组织互查,进行评仪和评定。通过定量的激励制度,来提高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建立合理化建议与现场反馈执行机制

合理化建议是持续改善的主要动力源,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活动,挖掘细节,从而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实现不断的提高。同时,实训基地现场,针对所发生的问题,比如5S缺陷、机床设备故障、管理制度漏洞、安全隐患以及各种合理化建议,应该及时的进行现场反馈和执行。不能只是将问题纸质化,而后搁置问题。对于问题要反馈,对于处理结果更要反馈跟踪。从而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针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现状,要及时总结管理经验,借鉴先进的教学仪器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与推进TPM,实现TPM目标,提高仪器设备维护管理水平。

[1]阎旭霞,阮元,李文.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实验仪器设备组织管理工作的探讨[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10):51-53.

[2]周树,周建平.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全员基地实训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