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探究

2014-08-15 00:46蒲洪清
中兽医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热病病原病因

蒲洪清

(四川省南部县建兴镇畜牧兽医站,637305)

猪高热病又称做猪高热综合征、猪无名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此病传播速度快,几天就可以波及全群,多由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治愈困难,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猪高热病的病因、流行特点、症状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帮助广大养殖场户对本病进行防控。

1 病原

猪高热病是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病原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常见的病原有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等,常常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原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而引起。目前,猪高热病已经成为猪场的重点防控疾病之一,在发病养殖场发病率可以达到50 %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 %,有的养殖场甚至因此病而破产。此病的病因很复杂,比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也往往不好,猪场投入增加,损失严重。

2 流行特点

各个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猪高热病,尤其是12~25 周龄的猪只多发,病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有些妊娠母猪也有可能感染此病,引起流产,流产率可达10 %~40 %;此病全年都可以发生,但是尤其夏季发病较多,病程长短不一,5 d~20 d 不等;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2 d~5 d 可以波及全群,10 来天就可以扩散到整个猪场。此病大多呈地方性流行,饲养管理不善,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不重视消毒,滥用药物和疫苗都可以诱发此病。

3 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d~7d,多为12~25 周龄的小猪,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采食量降低,严重的食欲废绝。病猪体温升高,可以达到40℃~41.5℃,有的病猪会突然发病死亡;大多数病猪呼吸困难,有便秘的症状,粪便干结,呈球状,个别的情况会出现腹泻;尿液颜色也发生变化,茶色或者酱油色,量少,浑浊;皮肤多处部位有紫红色斑块;不同生长阶段的病猪,症状稍有区别,保育猪发病后,怕冷,扎堆,流鼻涕,好似流感症状,耐过的小猪,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生长育成猪一般发病急,呼吸症状明显,常因为转化肺炎衰竭而死亡;妊娠母猪容易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等。病猪应用退热药治疗后,病情稍有缓解,停药后多有复发。还有的病情较重的有神经症状,甩头、震颤,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4 剖检特点

病死猪多表现为肺炎的症状,胸腹腔有黄色积液,肺部肿胀,变硬,橡皮样肺;有的病猪肺部有出血点;有的病猪肺部淤血,表现为大理石样病变;有的还有化脓病灶。大部分的病猪呼吸道内有黄白色的泡沫。淋巴结肿大、充血,肝脏、脾脏、肾脏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肿大,质硬而脆。

5 预防措施

猪高热病的病因很复杂,治疗难度很大,养殖场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御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

5.1 全方位做好猪场的封闭工作。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各出入口的管理工作,外来运输车辆要严格消毒;本场的工作人员也要消毒以后才可以进入生产区域,禁止工作人员带病工作;防止狗、猫等动物进入生产区;做好废物、污水的处理工作,防止病原扩散。

5.2 重视消毒工作。猪高热病的病原是多种病毒、病菌、寄生虫等,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病原的传播风险,减轻对猪场的威胁。消毒要注意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疫病的流行规律,选用适合的消毒药物。

5.3 加强免疫预防工作,做好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巴氏杆菌疫苗、猪伪狂犬病、链球菌Ⅱ型、猪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免疫效果,对猪高热病的预防工作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6 治疗措施

猪高热病,严格的来说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表征,治疗此病要根据发病的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针对高热病的显著特征"高热",退热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并不能根治。有些养殖户在退热治疗上也存在着误区,常选用大剂量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浪费了资金。最好的退热方法就是用中药方剂来清热解毒,可以用荆麻石膏汤(荆芥、麻黄、大黄、芒硝、栀子、连翘、生石膏、黄岑、薄荷、苍术、竹叶、芦根、干草)、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桔梗、芦根、甘草)等方剂来疏散风热,效果较好。在猪场内,对没有发病的猪只进行紧急接种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发病猪和疑似病例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否则会提高死亡率。

7 结语

诱发高热病的原因有很多,治疗的时候要摸清病因,制定一个可行的防治方案。不要一发现猪出现发热现象,就认为是高热病,开始打针输液,三天不见好,就换药物接着打,如此反复,出现的病症越来越多,钱花了不少,也没有出现好转。有的猪场此病反反复复,难以根治。因此,作为养殖技术人员,不管此病是凶猛还是平缓,要树立“三分治疗,七分调理”的思想,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对有治疗价值的精心治疗,没有价值的要果断淘汰。

[1]季慕寅.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09).

[2]赵辉,张玉纯.猪高热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6).

猜你喜欢
热病病原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黄帝内经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