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机制提升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实效性

2014-08-15 00:44周贤山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干部党员

周贤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46)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通过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党员来实现和体现的。新形势下,面对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为民服务中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这就要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制度机制,以科学系统的制度机制推进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顺利化解党员“脱离群众”的危险,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提升党的执政合法性。

一、强化提高党员联系群众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1、创新党员联系群众的源动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严把入口关,将群众观念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考察标准,在源头上保证党员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第一,入党积极分子要在组织上入党,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和作风上入党,即认可和具备继承发扬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作风的思想和行为,只有如此,才谈得上真正具备了入党条件。第二,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有所了解并产生认同,从而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过程中“征求群众意见”环节,优先发展群众基础好、群众认可度高的积极分子,将群众基础差、群众认可度差的入党投机者排除在党的大门之外,以在源头上提高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为党员联系群众创造源动力。

2、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持续力。第一,加强对党员的群众观念教育,将群众观念教育纳入党员培训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的主要课程,采取理论讲授、历史回顾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得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进而树立党员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做到一切言论和行动,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第二,通过党员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让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不断重温党的群众观念,使群众观点成为其终身怀有的思想,并将群众观念体现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三,党员做到加强对身边群众的团结和联系,领导干部则通过经常深入基层群众、访贫问苦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提高为民决策的科学性,为党巩固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添砖加瓦。

3、加大党员联系群众的推动力。第一,全面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突出党员主体地位,提高党员在民主决策中的发言权,让党员代表群众利益提出的政策建议更多地进入到党的决策程序中来,在群众和党员中树立起“党员能代表群众参与决策、群众找党员维护利益能管用”的意识和氛围,使得党员在联系群众中能实现“问计于民有对策、问需于民能解决、问政于民有落实”。第二,通过党内民主建设,使党员从群众中得来的合理化建议被党组织采纳吸收,不能落实的合理化建议或者限于职权不能解决的问题,则通过组织向上级反映,并取得明确答复后及时转告群众,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党员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党员联系群众获得实效,实现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三,落实下级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的建议权,上级党组织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听取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建议,并及时给予组织处理与反馈,鼓励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对涉及全局的问题提出来自于群众的对策性建议,既提高党员汇集民意的积极性,也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群众基础。

二、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的承载机制

1、发挥传统方法联系群众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我们党创造了一系列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积极成效。新形势下,第一,要继续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结对帮扶、驻村联户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法,发挥这些做法和形式在宣传、团结、组织、服务群众中的作用。第二,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遇事同身边的群众商量、领导干部下基层访贫问苦、各级党组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联系群众方式的影响力。第三,深化运用党员服务品牌和有效载体,根据群众要求和形势发展,结合实际对传统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提高传统方法联系群众的吸引力和创造力,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扎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党员服务的身影”,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实施党员结对联系群众制度。在农村、城市、企业、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实施党组织和党员结对联系群众制度,即党委负总责、党委委员联系若干支部、支部委员联系若干党小组、党小组长负责督促党员联系所在地区和部门的若干群众,实现联系群众固定化。在此基础上,每个党员对所联系群众实行承包制度,负责掌握所固定联系群众的一切情况,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思想状态、利益诉求,时刻关注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冷暖、疾苦和安危,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党员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反映群众对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及其他正当意见和利益诉求,推动基层问题在本地反映、群众诉求在基层解决、基层矛盾就地化解;超出本级党组织职权范围的群众普遍性的利益诉求,下级党组织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以取得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必要帮助,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服务群众。

3、运用现代媒体新方法联系群众。第一,党员要适应网络时代联系群众的新要求,以电子邮件、手机、微博、QQ、微信等通讯联系手段保持同特定群体的常态联系和直接交流,确保及时全面地掌握人民群众的心声,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更好地服务群众需求。第二,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传媒载体,畅通群众网络诉求渠道,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搜集和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互动沟通的新秩序;通过党组织网站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党的相关方针政策,适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同群众进行网络对话,获取群众对党的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开展群众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的工作,从而使网络等新兴媒体成为各级党委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另辟蹊径。

三、完善全面考核党员联系群众效果的激励机制

1、建立群众评议党员制度。要突破对党员的组织评价以体制内民主评议为主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在支部层面强化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考核导向,将群众特别是党员所固定联系的群众和党员身边群众的评价作为党员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党员党内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并逐步扩大群众评价的权重。对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的党员,则强化服务对象对其为民服务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党员,除了征求单位群众和外单位结对所联系群众的评价意见外,还要征求党员所生活社区群众和党组织的意见,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党员的群众基础,促使党员随时随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密切与群众的关系。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充分尊重群众在党员考评中的话语权,更好提高党员联系群众的主动性,推动党员联系群众落到实处,提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

2、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效果的奖惩规范。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效果的奖惩规范,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第一,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党员党内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准、作为党员提拔任用的参考要素,着重奖励和表彰群众基础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党员,对群众反映不好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改观效果不大的要做出惩罚,群众意见较大的党员可以劝退出党甚至开除出党,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同时,维护党在群众中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第二,树立“党员做什么,要问老百姓;干得好不好,群众来评说”的工作导向,真正体现“党员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考核评价导向,使党组织、党员和党的各项工作深深根植于基层群众之中,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3、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体系对被考评者的行为有导向性作用。第一,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把干部顺应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情况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对群众有感情、关注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切实增加群众评价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更加注重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评价和考察干部,真正让“群众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第二,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拔重用群众满意度高、任职地方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满意度低、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督促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第三,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建立强化群众监督,促进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开展联系群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为群众服务的目标导向,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将党的宗旨和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优化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系统化的运行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以成龙配套的运行机制推进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系统化。

1、建立引导党员联系群众行为的指标体系。以配套的评价路径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第一,将党员联系群众的内容和要求原则化、具体化。既考核党员联系群众的态度等软指标,也考核党员联系群众的频率、能力等刚性量化指标,建立包括党员联系群众的动机、态度、频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态度和服务效果等要素在内的考评体系,综合考核群众对党员的总体满意度。第二,建立群众考评的具体操作制度,提高考评的可信度。优化群众评价党员的方式方法,建立党员评价群众的规范化路径,除了走访党员联系的群众和服务的对象、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交流等传统柔性方式外,更要有格式化的问卷和测评表,便于统计也便于比较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第三,不断拓宽群众评价党员的渠道,开发和优化评价方式。根据实践的发展,逐步提高群众评价在党员民主评议中的权重,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激发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党员与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良性互动,推动党群关系健康发展。

2、施行基层党组织协同联系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每一个党员的责任,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却又不仅仅是哪一个党员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建立基层党组织内外的协同机制。第一,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支部具体负责组织、党员实际落实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联系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定期召开党内群众工作情况沟通会议,定期交流分析情况,研究讨论问题,形成基层党组织内联系群众工作各司其职、整体推进的格局。第二,要建立基层党委政府各部门之间群众工作协作制度。建立纪委、组织、宣传、统战、信访、民政部门以及群团组织、新闻单位等部门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和发挥各个部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的优势,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合力。第三,要加强各个地区、各基层党组织之间群众工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避免出现同质性的失误,共同提高联系群众工作的实效性,推进更大范围内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3、深化全党做群众工作的联动机制。要着力实现全党联系群众系统化,同时,规定上级党组织要定期听取下级党组织关于群众工作的专题汇报,了解下级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下级党组织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在适当的时候向更大范围乃至全党全国推广;下级党组织可以随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群众关注但本级组织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群众合理诉求得到积极回应和妥善处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和幸福感来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猜你喜欢
党组织干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