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及反思

2014-08-15 00:44邓玉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政治文明正义民主

邓玉函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党的历史使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根据历史经验和社会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民主”提升到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面对新的时代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核心价值观去正确分析政治文明的诸多核心概念和范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项工作的一个学理基础就是基于对西方政治哲学中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诸如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然法权论、君主专制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乌托邦论、分权制衡论、思辨政治论等等。这些曾经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意识形态的建立发生过重要影响、成为西方当代政治文明“本”与“源”的政治哲学流派,其中衍生出来的西方核心价值范畴——正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些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政治正义、政治平等、社会公正、制度合法、自由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权利与权力、政治主体与客体等具有深刻价值内涵和哲学世界观意义的问题,则需要深层的学理和形而上的评析,这恰恰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理性标志,也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加以批判和借鉴的。

一、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总的来说,西方核心价值观是由正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代表的几个价值范畴所构成的。由这几个范畴所衍生出的政治正义、政治平等、社会公正、制度合法、自由与法制、公平与效率、权利与权力、政治主体与客体等具有深刻价值内涵和哲学世界观意义的问题,构成了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1、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善,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在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中,正义被看作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霍布斯认为,正义的性质在于“遵守有效的信约”①,休谟也指出,正义的唯一源泉是公共福利,功利主义的思想家同样断定正义是关于人类基本福利的道德规则。新自由主义思想家罗尔斯把正义看作分配制度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反对抽象地谈论正义和人性,认为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正义必须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②。

2、自由:西方政治秩序守护的终极价值目标。在西方政治生活实践中,自由的实质表现为英国政治哲学家伯林所区分的两种自由观,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积极自由强调把重点放在人的行为能力和获取资源的能力上,因此派生的是人的各项主动权利和做某种行为的资格。权利行使和能力的培养构成了判断人的自由实现程度的标尺。而消极自由则着眼于免受外在强制和干涉,重点是人在社会活动的自在空间,强调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潜在机会,公共力量不能对人的发展作强制性安排。

3、平等: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关系的体现。平等是指人作为公民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每一个人在参政议政、选举与被选举、修订法律的表决等方面都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席之地。平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作为人行为的基本准则平等地限制着每一个人的活动,而不管人们在天资、才能以及经济方面的差异,用法律作为唯一的准绳平等地对待一切人。此外,市场体制的平等秩序必然要求以法治作为其背景支撑,而立足于公民权利的平等的真正获得也需要以市场经济的充分扩展为基础。公民身份的出现和普遍化,平等、自由和公民权利获得宪法保障,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体制的平等秩序得以实现的前提。基于公民权利的政治平等,不再诉诸于全能政府的资源配给,而是谋求以宪政的方式以权利约束权力,通过民主治理在政治社会层面得以实现。所以,平等也是使民主政治得以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4、民主:主权在民的基本规则。民主的基本要义就是保障人权和人的自由,以人的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目的。因此,它是与任何形式的专制主义、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格格不入的。它不能容忍以任何形式出现的无视和践踏人权、剥夺人的财产和自由的行为。民主的基本规则就是主权在民的人民主权原理,该原理意味着将所有人看作是具有“天赋人权”和同等基本地位而没有任何差别和限制的国家公民。人民主权的观念在西方古代的政治社会中就一直存在,但是,一直以来,政治思想家们都在争论是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的问题。直至近现代西方社会,通过西方的宪政民主制度才最终确认了人民主权的理念。让·布丹首创了近代意义上的主权观念,认为主权是“统治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约束的最高权力”,即主权在人民之上,主权是“从人民中分离出来,超越于人民”。③霍布斯的“利维坦”则把主权者视为人民普遍意志的化身,是人民利益的人格承担者。洛克在最终摆脱“主权在君”而确立“主权在民”理念与制度形态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最终界定了“主权在民”的民主理论内涵,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和法治原则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5、法治: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国家的民主体制下,法治是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象征。法治不仅仅具有工具层面的价值,即它能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同时,法治本身就应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理想价值追求。正如亚里士多德对法治概念的界定:“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④从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法治的意义就在于法律的优良和正义性是毋庸置疑的,“谁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尽其本旨作出最适当的判决。”⑤法治对于人类社会和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当代世界的政治文明国家,无一不是实行法治的国家。

二、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

1、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天赋人权。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讨论自由权和平等权的原则,到自然法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到契约理念以平等权解释自然权利,西方思想家对正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天生”的权利。西方核心价值观来源于自然法则的信念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最早提出公民间的平等和自由是真理和正义所要求的平等。因为无论是真理和正义都使公民间相互平等,让每个人以平等相待。⑥古希腊悲剧作家在剧作中也表现出了自然权利的思想,智者派明确探讨了自然法和自然权利,他们用自然正义高于法律正义来宣扬人的天赋的权利,提出“上帝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从未使任何人称为奴隶。”⑦在经历了充满极端的等级、特权的黑暗的中世纪后,西方社会在要求权利平等、反对等级特权的市民阶级的基础上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表达的是以强调个人主义、宣扬人性为主题的思想。这种人文主义平等观明显不同于古希腊的自然主义平等观和中世纪的神权主义平等观,但它仍然以平等自由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承认人类先天的平等自由性,如卜伽丘认为:“人类本来是平等存在着的。平等的法则被出身的不平等所代替。”⑧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西方核心价值观“天赋人权”的价值取向更清晰的显现出来。人是生而平等的,平等是天赋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一“天赋人权”论系统、全面的主张深刻地宣告出人类对平等和自由的永恒追求。正如皮埃尔·勒鲁所说:“它一旦公告于世,就能获得人们普遍的赞扬。是的,人们可以抹掉它,人们可以嘲笑它,但它绝不会因遭人践踏而被真正抹掉,或受到损害;因为它是正确的,它是神圣的,它代表人们追求的理想,它象征神示的未来,它已在理论原则上占据了优势,它终将也有一天在客观事实上赢得胜利,它是磨灭不了的,它是永存的。”⑨“天赋人权”论确立以后,法国大革命将“自由、平等、博爱”的神圣格言铭刻在人们心中,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名言更是表达了自然法理论中“天赋人权”的精髓。

2、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权利平等。“天赋人权”的价值取向奠定了西方核心价值观的自然法基础,正如托克维尔所说:“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⑩可见,平等的权利是被承认的自然法则。在西方思想家的理论中,提出权利平等的要求并设计出权利平等的原则最为详尽的是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设计出“利维坦”作为公共的权威来摆脱没有安全没有保障的自然状态。洛克强调的权利平等表现在法律方面。在爱平等更胜于爱自由的卢梭那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财产的不平等,因此,在他的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的权利,并交付与永远公正的公意。近代的功利主义思想家同样承认权利平等的重要性。边沁在解释功利主义原则时就强调功利的计算是把每一个人当做一个人计算,每个人的痛苦和快乐在道德和立法的考量中都是等价的,具有相同的比重。事实上,无论从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看,还是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构筑,权利平等的要求始终是政治秩序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权利平等就意味着没有特权,所有的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订,在共同制订的规则面前——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还是处罚都是一样的,人们既能够平等地享受权利,也必须平等地履行义务,同样地受法律的约束。

3、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点:社会公正。在人们普遍接受“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下,沿着权利平等的路径,可以看出“平等的要求不是消除某些未经论证的不平等举措的隐藏的要求,从而使得所有社会或经济的不平等都有理性的基础,而是对事物性质本身来说的根本性的要求”⑪。这种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逻辑,即是从等级化的社会走向形式平等和自由,再从形式平等和自由走向实质性平等和自由。在追求实质性平等的实现过程中,社会公正成为维护政治平等的价值基点。所谓社会公正,就是公民衡量自己生活的社会是否合理、是否合意的基本理念和判断标准。作为一个社会范畴,处在不同社会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利益的人,会对社会公正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是正如罗尔斯所言:“相信人类存在一种基本的、共通的社会公正观。”⑫他在启蒙思想家“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阐释了社会基本制度的公平正义安排,以及通过这一基本制度结构所建立起来的公正秩序,即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原则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合作体系中的主要的社会制度安排。”⑬他就此提出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作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的正义安排。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⑭也就是说:“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的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⑮可见,在当代西方思想家的视阈中,社会公正维护政治平等主要集中在分配正义方面。社会公正作为一种总体性的社会价值,它应当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平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正义的分配能够保证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哲学的科学方法。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和历史的态度,对西方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批判与反思,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工作。

1、政治哲学特定的范畴和原则,诸如自由、平等、理性、法治、道德、权利、权力等等,与政治文明的内涵和理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些范畴和原则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它们不仅是西方市场经济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容回避的问题,同时更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素。因此,通过对西方核心价值观念的研究和批判,提炼出政治哲学的一般范畴和原则,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国情,赋予它们以全新的内容,以揭示政治哲学与政治文明的特殊关系,这对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政治文明就是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在全面总结和批判继承西方政治哲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丰富政治文明的内涵,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政治哲学中所内涵的政治价值、政治理性、政治道德、政治正义、政治民主、政治自由、政治平等、政治人性、政治规律、法治和德治,以及政治决策的民主化、政治过程的程序化、政治制度的科学化、政治关系的正常化、政治信息的公开化、政治权威的法制化、政治强力的制度化、政治监督的有效化问题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学理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借鉴与创新的重要内容。

3、必须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西方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念是西方政治文明的理论和思想渊源,其产生和发展与西方市场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原初状态对政治哲学的需求,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学理基础。政治文明取决于经济基础,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必然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诸如利益本位、效率优先、实效原则、个性至上、以人为本),那么,必然与西方核心价值观有着学理的、内涵的联系。它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某些政治价值取向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必须对之加以批判的继承。因此,要立足于认识和研究西方核心价值观,追溯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原初状态,提炼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一般范畴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评判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从思辨哲学方法论的层面研究西方社会政治文明的学理建构,探讨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新的制度文明,体现了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它首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体制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所要追求的目标。正因为如此,在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文明的今天,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规范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研究,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性质,提高其价值批判功能和同化、否定功能,以应对来自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总之,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大创举,它不仅需要我们在政治体制上不断地突破旧的传统、模式的束缚,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而且更加需要吐故纳新,解放思想,全面借鉴人类政治文化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吸收国内外的一切合理的思想和经验,开拓前进。西方核心价值观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对人类政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毕竟有着许多优秀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认真、系统、客观地研究西方核心价值观,了解它们的产生和演变规律,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对于我国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应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研究和学习西方政治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意义所在。

注释:

①(英)霍布斯著:《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2页。

③范进学著:《权利政治——一种宪政民主理论的阐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④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02、174页。

⑥(古希腊)涅尔谢相茨著:《古希腊政治学说》,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0页。

⑦(美)萨拜因著:《政治学说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4页。

⑧杨海蛟著:《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⑨(法)皮埃尔·勒鲁著:《论平等》,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页。

⑩(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7页。

⑪顾肃著:《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国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⑫⑬⑭⑮(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1-2、54、60-61、62 页。

猜你喜欢
政治文明正义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法律与正义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农民政治行为现状及反思——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