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邓小平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思想

2014-08-15 00:47袁绍东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终身制老同志老干部

袁绍东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008)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 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思想,总结和借鉴其在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过程中所展示出的科学的政治远见、巨大的政治勇气、卓绝的政治智慧、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以及以身作则的政治雅量等,对当前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们干部老化的情况不说十分严重,至少有九分半严重”、“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然而,就当时形势来看,“我们干部老化的情况不说十分严重,至少有九分半严重。”[1]其中,中央核心层和省部级干部年龄偏大的现象更为突出。据统计,当时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平均年龄约65 岁。1982 年机构改革前,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分别为63 岁和62 岁多,省部级领导干部中50 岁以下者仅占总数的15%。[2]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一大批老干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被打倒了,后来解放了,重新恢复领导工作,所以领导班子年龄偏大。”[3]更有甚者,他们中许多人年老体衰,积劳成疾,“相当一批干部连8 小时工作都难以坚持,更无法承担繁重的领导工作任务。”[4]邓小平对这一现状有着明确的洞察,“人一老,不知哪一天脑筋就不行了,体力到一定程度也要衰退。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领导层更新也是不断的。”[5]“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6]“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7]只有不断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到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永续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就缺乏活力。”[8]为此,他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文中指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9]不久,他再次强调: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1992 年初的南巡谈话中,他仍然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所以,“现在还要继续选人,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10]

尽管需要大批的中青年干部,然而,就当时的干部队伍而言,却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正如邓小平所说:“庙只有那么大,菩萨只能要那么多,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11]“老同志盖住了,年轻人上不来。”[12]针对这种问题,邓小平从制度层面上进行了剖析,“过去没有规定,但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不利于领导层更新,不利于年轻人上来,这是我们制度上的缺陷。”[13]“革命战争时期大家年纪都还轻,五十年代正值年富力强,不存在退休问题,但是后来没有及时解决,是一个失策。”[14]就是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的形成,与我们的干部制度不完善有关。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上着手。1980 年8 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15]“在人事制度方面,可以考虑把退休制度建立起来。”[16]“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的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17]

二、“处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顾问制度还是一个出路,应该保留”

改革开放之初,尽管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非常迫切,但是要立即废除、全面实行离退休制度,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一时间还确实难以做到。邓小平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要建立退休制度,这是很正确的,但是也会有很多人思想抵触,这也是很大的困难。”[18]“鉴于我们党的状况,我们干部老化,但老同志是骨干,处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19]我们知道,这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关,一是老同志中有一大批是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牛棚”、“五七”干校甚至监狱中解放出来并重新参加工作的,如果让这些刚刚恢复工作的老干部马上退休让位,确实是有点不合情理,同时,他们自身也缺乏离退休的思想准备;二是大部分老干部都是职业革命家、革命者,对党和国家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总是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三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时干部队伍中存在“断层”问题,青黄不接现象非常严重,年轻干部确实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进行“传帮带”。为了整个干部队伍和政治局势的稳定,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下顺利实现干部新老交替,这就要求我党必须寻找一个过渡的办法。这样做既能使老干部有一个思想与心理的适应过程,又能充分发挥他们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作用。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设立顾问委员会。

1975 年7 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到了在军队中设顾问组的设想,并对军队顾问的政策待遇、职权范围等问题作了原则性阐述。“设顾问是一个新事物,是我们军队现在状况下提出的一个好办法。设顾问,第一关是谁当顾问,第二关是当了顾问怎么办。”……“顾问也有权,就是建议权。顾问要会当,要超脱。不然,遇事都过问,同级党委吃不消。设了顾问,究竟会有什么问题,等搞个年把再来总结经验。”[20]23-24这是邓小平从军队入手设立顾问制的最初设想。然而,受当时“左”倾路线的影响,此设想根本无法实施,邓本人也在随后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狂潮中被打入冷宫。1979 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就老干部如何交班问题指出:“前几年,我提出搞顾问制度,但并没有完全行通,许多人不愿意当顾问……看来,顾问制度还是一个出路,应该保留。”[21]1980年8 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央已经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考虑再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名称还可以再考虑),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明确规定各自的任务和权限。这样,就可以让一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和顾问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使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班子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22]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1982 年9 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设立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顾问委员会,对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性质、任务、成员的条件,包括选举产生的程序、任期,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党章的这一规定标志着“史无前例”的顾问制度正式确立。党的十二大选举成立了第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一大批原在党中央、国务院、军队系统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政府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老干部退出领导岗位,进入了中央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由172 名委员组成,邓小平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72 位委员平均年龄73.3岁,建党初和大革命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同志占97%以上,开始了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过程。

三、“顾问委员会,应该说是我们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真正要解决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邓小平在重新考虑设立顾问委员会的时候,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设立顾问委员会只不过是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权宜之计,“顾问委员会,应该说是我们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23]并对它的存续时间作了大致估计,“可以设想,在经过十年,最多不要超过十五年,取消这个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今天刚成立,就宣布将来准备取消,这就明确了这个组织的过渡性。”[24]“真正要解决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25]“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退休制度。比如军官,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是到六十岁退休……文官,比如日本的外交官员,就是六十五岁退休,有的年龄更小。”[26]387“不建立这个制度,我们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以及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27]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1980 年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让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退出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的候选人选,迈出了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逐步更新领导班子的重要的第一步。1980 年12 月,邓小平明确指出:“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28]

同时,邓小平也意识到了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艰巨性和所面临的困难,他把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看做成“一场革命”,并强调:“这场革命不搞,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29]并多次做老干部的工作,以打消他们对退休的思想顾虑。“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曾经考虑过建立干部退休制度,但当时感到不那么迫切,当时在座的同志大多是四十七八岁。一九六六年到现在十三年,在座的同志大多是六十岁左右了,这个问题迫切了,到了解决的时候了。”[30]“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对老同志和高级干部提出的一个责任,就是要认真选好接班人。老干部现在大体上都是六十岁左右的人了……我们老同志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在精力这个问题上应该有自知之明……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31]“老同志要有意识地退让。要从大处着眼,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不要一涉及到自己的具体问题就不通了。”[32]1982 年2 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高度评价了老干部对中国革命、建设所做出的贡献,阐明了建立退休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离退年龄和待遇等作了明确规定。随后党的十二大基本实现了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在348 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新选进211 人,占60.6%;在60 岁以下的171人,占49.1%;55 岁以下的112 人,占32.2%;50 岁以下的49 人占14. l%,其中最小的38 岁。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进一步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年龄或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或者离职体养,或者退休。”[33]同年,通过的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领导人的任职期限。1989 年9 月,邓小平在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下次党代表大会不搞顾问委员会了,还是搞退休制度”,并强调“退休成为一种制度,导层变更调动也就比较容易。”[34]根据邓小平的建议,1992 年党的十四大经过讨论,决定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顾问委员会。并从党章中删去有关顾问委员会的条文。至此,困扰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终身制,最终得以彻底废除。

另外,在邓小平“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尽快推行公务员制度”。1993 年10 月,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把公务员的考试与录用、考核与奖惩、职务升降与任免、辞职辞退与退休等管理和监督工作都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这不仅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而且杜绝了产生新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制度根源。

四、“是我们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我们存在一个领导层需要逐渐年轻化的问题,我们需要带个头”

邓小平不仅要求老干部对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要有正确的认识,“所有老干部都要认识,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我们老干部的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是我们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35]同时还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多次提出要辞去他所担负的重要领导职务,恳切地表达自己以实际行动推动建立退休制度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愿望。早在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不久,他就提出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自觉。我自己就有这个想法,如果党允许我今天退休,我马上就退休。这是真话,不是假话。”[36]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以身作则的政治雅量以及为党为国为民的历史责任。然而,由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邓小平的退休先后经历了辞去国务院副总理、退出中央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辞去军委主席的“三步曲”。

一是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辞去副总理职务。在1980 年9 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邓小平和李先念、陈云、徐向前、王震等老同志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主动给年轻干部腾位让道。在8月份接受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时说出了辞去副总理的原因,“我们存在一个领导层需要逐渐年轻化的问题。我们需要带个头。”“老同志带个头,开明一点好。”[37]二是在十三大上实现“半退”。1986 年9 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时,表达了在即将召开的十三大上退休的愿望。“我提倡废除终身制,而且提倡建立退休制……我正在考虑什么时候退休。就我个人来说,我是希望早退休……我正在说服人们,我明年在党的十三大时就退下来。”[38]果然,同年10 月,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下来,而且是一退到底,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也主动退下来。最终,中央政治局经过反复酝酿,决定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三人“半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但仍担任一个职务: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陈云担任中顾委主任,李先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全退”,即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在十三大上,在三老“半退”和四老“全退”的带动下,中央和省、市、自治区有130 多位老干部主动退出第一线领导岗位。这为干部退休制度在全党全国的实施,特别是为在最高领导层正式建立退休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邓小平所说:“一批老同志以实际行动,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件事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39]1988 年9 月,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再次表达了自己退休的愿望:“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人总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好像中国就丢了灵魂,这种看法不好,我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些事,但希望自己从政治舞台上慢慢地消失。”[40]三是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实现“全退”。1989 年5 月,第三代领导集体刚成立,邓小平就对中央领导同志说:“新的领导班子一经建立了威信,我坚决退出,不干扰你们的事……这就算是我的政治交代。”[41]同年9 月,鉴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开展卓有成效、党和人民信任,邓小平开始筹划最后退休的事宜,并就退休的有关具体问题与新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进行了一次长谈。“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处。”“退的决心我已经下了好几年了。我曾多次提出,是真心的。现在看来,想要等一个多么适当的时候再退,是等不到的,每次都总有一点因素说退不得。十三大搞了个半退,但我一直认为那时全退最好。”“我过去多次讲,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我退休的时间是不是就确定在五中全会……这个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吧。”[42]与此同时,他还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希望中央批准他“趁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辞去现任职务,实现夙愿。”[43]10 月7 日,他在与老挝领导人谈到自己退休问题时说:“我们要坚持党和国家的退休制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44]在邓小平的再三请求下,同年11 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至此,邓小平终于实现了在他健康的时候完全退下来的夙愿。邓小平退休后,多次解释自己反复要求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的原因,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坦荡无私的胸怀。“我坚持退下来,就是不要在老年的时候犯错误。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要有点自觉性。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45]“我自己提出应该废除终身制,自己不退就是在终身制问题上犯错误。”[46]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 周年纪念大会上对邓小平带头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给予了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早就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并身体力行地带头实践,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邓小平同志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伟大品格和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47]

[1][3][5][8][10][24][34][38][39][40][41][42][43][45]邓小平文选: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1、242、380、241、380、5 -6、316、174、145、272 -273、301、315 -316、322、381.

[2][4]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邓小平建党思想[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190.

[6][7][9][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5][26][27][28][29][30][31][32][35][36][37]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0、191、222、193、226、350、331、348、197、360、230、413、23 -24、226、339、414、226、387、226、387 -388、397、226、221、193、396、227、350.

[33]中国共产党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

[44][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年谱(1975 -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292、1298.

[47]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8.23.

猜你喜欢
终身制老同志老干部
药品技术技能人才的终身制贯通培养模式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论工程质量“终身制”体系建设
美国大学教授终身后评审制度的发展及启示
医院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探讨
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
终身制面临终结?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老干部关心下一代 我们更应关心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