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语文素质教育

2014-08-15 00:49罗文应
中学语文 2014年30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素质课文

罗文应

素质教育倡导了多年。万流归宗为一体,都旨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何谓素质?它应该包括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是核心,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导。笔者对近几年的探讨和实践情况概述如下:

(一)表演活动式,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创造能力

我常常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举办编写手抄报活动。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对编报的形式作了一下调整:全班分作八个小组,每组由六至八人组成。版面由自由漫谈、文化长廊、习作天地、语病诊所等构成,并每月作一次评比。这样的尝试,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能在“自由漫谈”里展示他们在平常生活里的所思、所想、所闻、所见;在“文化长廊”里阅读选摘古今中外的文化史料;在“习作天地”里回味被推荐选登的成功感;在“语病诊所”里感悟语言文字的涵义、词与词的搭配、语意的表达。

农村中学的学生,有些天性胆小、腼腆,习惯于听别人说、看别人做,课堂上习惯于听老师讲。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在班上主持举办过“家庭琐事”介绍会,让学生逐一当着全班的面介绍自己家庭的一些情况。也举办过优秀作文朗读与欣赏论坛,每次评阅的优秀作文由学生自己上台谈一谈写作构思的经过,并情意并茂地朗读给同学听,并推及文学欣赏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教学情况,安排相关的篇章,要求学生读后自主剖析。当代的中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词,而是多思的正在成熟的一代人,他们渴望了解课外的色彩斑斓的世界,追求真善美,教材中的有限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应勤阅报刊杂志,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益他们心智的辩论会,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这既贯彻了新的教学大纲的精神,又增添了学生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有的放矢,落实课文“提示”和“练习”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过去,一些教师越俎代疱,在教学中认认真真,细细致致,讲解课文,分析练习,落实字词句意。而现今,教材编排者在教材设计上颇具匠心,一改过去的传统做法,寓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于其中。每篇课文前的“提示”从内容要点、重难点阐释、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上都作了提纲挈领的解说。课文后的“练习”则层次分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思路发展,进而揣摩。玩味语言表达的精巧所在,再进而熟读和扩展视野,使学习成果得到了巩固、加深和扩大。编写遵循了启发式原则,展示了编者的点拨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提示”、“练习”中蕴藏的点拨功能组织教学,取得简洁实用的教学效果。

在利用课文“提示”、“练习”中的点拨因子进行教学时,我们仍然要强调“相机”和“适时”设计一堂语文课,最重要的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构思教学过程——怎样展开、怎样结尾。在这三个重要环节中,充分发挥课文的“提示”和“练习”的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提示”导入课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去读一读“提示”,然后过渡到课文,而应当体现教者的艺术构想。根据文章的中心主旨,选择教学的切人点,挖掘“提示”的点拨因子,进行必要的取舍。如教《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时,我将教学的切人点放在剖析标题的含义进而理解全文内容上。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重点,我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忘却”的句子,以及暗示“记念”意向的句子,分析思路着重放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讲读阶段,我也有意识地挖掘“提示”与“练习”的功能作用,根据需要,穿插使用,使课文的展开部分效率更高。如在教《项脊轩志》时,我让学生先查阅“练习”整个大题的设题情况,然后逐一对应到课文中,认真体会课文中“景”与“情”的关系。课文结束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以练习训练作结,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是,长期如此,将显得单调,学生也会懈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时,我借助文后的李小雨的《回忆与倾诉》,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将课文中邓小平同志的基本观点和李小雨诗连起来,写成一篇散文。这种适时而作,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教而有法,教无定法,以上所谈,纯属语文教育中点滴,还望同行志士给予指点。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素质课文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背课文的小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背课文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