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创设实践环境激发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探讨——以安平小学为例

2014-08-15 00:51梁清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习作创设小学生

◆梁清芳

(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安平小学)

每个阶段的小学生都有习作困难之一就是没内容可写,提笔写作文时感到害怕,脑子里空空的,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就会机械地模仿作文。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应从“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之间循环给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倡家长、老师多为学生创设体验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印象,成为习作的“活水源头”。引导学生习作的灵感是来源于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体验群体交往生活,体验家庭亲情生活,体验农村实践生活。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激发真实化的情感。

一、分阶段创设实践目标

因农村方言比较重,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阶段目标入手。

在1~2年级主要是培养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鼓励学生每天写出短篇日记,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想。

在3~4年级主要培养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习惯。在习作方面有留心周围事物,勇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写出给印象深刻的文采。

在5~6年级主要培养写作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流畅,书写规范、整洁。

二、创设校园实践环境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情景

现在网络设备都比较普及,我校的多媒体网络设备也比较齐全。教师在上语文课时以充满激情,以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感情展示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去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设疑、释疑,引导、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传导给孩子们,学生才能以情融文,以文陶情。

2.提高阅读能力激发习作水平

自古以来,在我国对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上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可见如果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说明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我校也有一间图书阅览室,教师充分利用阅览室为学生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到多读优秀的课外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他们以交流形式激发感受,通过写评议、写感悟让他们体验成功。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3.创设制作园地激发习作水平

通过创设制作情境使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每年我校都有组织师生一起制作灯笼,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能力,想出创意的灯笼,然后将一些不用的材料化废为宝,亲自动手裁剪拼接等工序完成制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还能增加作文的素材。还有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节俭,充分利用材料可以做出一件美观创意的作品,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它也能为在习作中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提供重要的体验和经历,因此它正是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素材。

三、创设温馨和睦的家庭及生活实践环境,促进真情实感习作

除学校开设活动与场所外,家长也要和学校做好密切配合工作,家庭是学生成长中的避风港,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我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父母的学历也不是很高,但是我们教师可以作为中介,传递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书信。我校虽然处在农村,但教学设备和通信都比较完善。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在教学上我也采取一些办法,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

1.设立亲情信箱

自从2012年学校安装上校讯通以来,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但有些家长不认字,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提出某些建议,共同关注小孩的学习状况。农村工作虽然很忙、家长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小孩的需要就是能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关心,多让出机会给小孩参与学生生活实践,所以我们教师经常发信息或写纸条的方式来向家长传递信息,一起关注小孩每天的学习、成长环境,这样小孩在学习中才能够自然过滤掉口头语言中的一些过激不好的词语,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反思的空间,习作中有感而发。

2.开展亲情活动

经多次走访与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也很少,平时家长忙于农忙或文化程度不高,无法顾及小孩的学习生活等。为增强家长多了解小孩学习生活的需要,我们常在儿童节开展亲情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之后相继开展了征文活动,如“夸夸我的长辈好”“父母眼中的我”“为妈妈洗脚”“献给母亲的歌”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涌现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

四、创设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环境,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周边资源优势培养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农村小学生比城市里的大多数小学生有很大的优势,就是有直接的感性认识。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使同学们深深感觉到:生在家乡的幸福,长在山乡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而富有真情实感。

五、结语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多元化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收集信息,让其体验成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必须要有相应的生活体验与经历激发他们的情感,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我们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须积极探索并创设条件。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他们的语言才那样的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习作有了真情实感。

[1]王珍华.让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成为农村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2]文俐平.精心设计实验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课程教育研究,2013,(1).

[3]语文课程标准(2011).

猜你喜欢
习作创设小学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