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刍议

2014-08-15 00:51刘洪霞宋文美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体态注意力教学效果

◆刘洪霞 宋文美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中心小学)

一、课堂导入新奇独特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从语言角度来说,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听讲,主动听讲,主动思考,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基调。

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课堂导入。例如,在新课开始之初,老师可以说,“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家有没有完成呢?老师今天带来了神秘的礼物要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同学!”学生们为了得到神秘的奖品必定会积极进行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认真听取别人的演讲,这在不自觉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认真学习,争取良好表现的心理,从而为课堂教学的下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讲解启发诱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经常采取的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陈述句进行讲解,学生知识被动的识记。然而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启发诱导式的语言艺术,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运用发散性提问、疏导性提问等方式,刺激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三、课堂评价客观精准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而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点评关系到是否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们要注意采用肯定性的、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在维护自尊心的同时,既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又能建立起奋发学习的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识字数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表述不清的现象,此时,教师的评语应该简明精准,在充分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优点的同时,又要侧面强调他学要注意的地方。

四、体态语言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堂注意力和稳定性可能还不够强,如果只采用语言说话教学方式的话无疑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除了注意语言运用之外,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体态语言。所谓的体态语言,是指说话过程中的动作手势、眼神交流等。这些无声的体态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表达某种意义,加强表达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故意做出一些夸张的动作、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向他们投去热情信任的眼光;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可以向他们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学科,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我们还需要使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抑扬顿挫,饱含情感,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获得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体态注意力教学效果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让注意力“飞”回来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