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2014-08-15 00:51马圣义闵祥存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公因数小棒三角形

◆马圣义 闵祥存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将所思、所学和所想联系在一起,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水平。探究式教学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不开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留有独立探究的空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亲身体验,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去探究和发现问题,进而获得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新事物,就必须学会独立的探究。

如在进行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20根小棒,然后让学生从中选择6根,让学生自己将6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看看能摆多少个三角形?8根、10根、13根、15根小棒又能摆出多少个三角形,摆完三角形后还剩下几根小棒?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还应注重层次性,由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习惯,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过早给出解释或答案,而是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提问,有没有学生知道或听说过这样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有针对性的答案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让学生以4人一组或5人一组的形式积极展开交流与探索,最后组与组之间在进行交流。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总结探究的方法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对耐心讲解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如对学生讲解了公因数时,要保证学生能够明确地掌握公因数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公因数的特点、如何应用、让学生探讨优化求解公因数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有意培养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如在进行求解平行四边行面积的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将平行四边行转化为长方形,再根据推理和验证,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求解方式相同,进而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探究式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能够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以及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公因数小棒三角形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巧求最大公因数
一起数小棒
《最大公因数》教案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