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究

2014-08-15 00:51王建军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层次化习题公式

◆王建军

(江西省樟树三中)

近几年,普通高中扩招后,优质高中校的招生班数不断增加,使学生基础差异增大,两极悬殊现象严重。面对这个新情况,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各个方面,很难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基本是按优、中、后进三部分取中偏上“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教学不利于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它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以积极的态度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示。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加强理论学习

科学分层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作为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主动走进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甚至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入,才能使分层越科学、越合理,操作起来才更有效。同时,教师还要加强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力争成为分层教学领域的研究者、领头人。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有细致合理的计划,有勇于开拓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扎实和持之以恒的工作,分层教学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二、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后进、中、优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时,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而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3.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30分钟内完成,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猜你喜欢
层次化习题公式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基于皮尔森相关算法的云存储层次化去冗优化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