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2014-08-15 00:51张国丽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研究性新课程评价

◆张国丽

(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学校)

新课程教学现已深入人心,贯穿于教学始终。在自主独立的学习基础之上,也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发现和体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高一教学中,本人就明确要求学生做课后有关延展性问题的研究,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新的体会。

一、再读新课程目标,重新审视阅读教学

本次高中新课程标准,将阅读和鉴赏并列,将鉴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高中语文教育的高度。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具备一种探新求异的精神,鉴赏中外作品时能感受形象,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要求学生鉴赏作品,应有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使文学鉴赏的过程成为探索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以及了解人类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鉴赏的个性化、艺术性、创造性。同时强调,鉴赏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要融入学生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自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富有创意的具有真实内容独到见解,也要学会运用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运用语文术语去表达。所以说,“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是鉴赏最本质的要求,也是鉴赏所必须达到的高度。

二、注重阅读教和学的过程和方法

通常,学校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而每当这时,教师会布置学生去做课题、写论文。我觉得这种简单的对等,恰恰忽视了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会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直接去寻找答案或结果。尤其是对于知识有限,理解能力还不够的高一学生,正确的结论、漂亮的论文固然是研究性学习取得成果的标志之一,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结果,是不合适的,更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本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且更多的应渗透于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新课程评价体系中,三维目标很明确,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比结果重要,方法比答案重要。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论文或课题报告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选题要学生积极参与,没有学生参与的论题是脱离学生实际,是没有意义的。在遵循兴趣性、价值性、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选题是否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研究者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课题的选择和确定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但主要应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确定的方式,也可以由教师指定课题的范围,学生自由选择专题的方式。在高一教材中,编者在课后也精心设计了论题,都可供学生参考。

2.研究。学生扮演一种角色,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在这一过程中,要着力培养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工具书,促使他们进出图书馆,养成上网查找资料的好习惯。在对所有信息的做出筛选后,加以整合,融入研究者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体验研究者的价值和论题的意义。具体学习的过程包括制订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式、聘请指导老师、收集处理信息、调查研究、分析归纳、交流讨论等环节。

3.成果展示。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取得的收获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总结汇报成果是研究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经过了辛辛苦苦的努力,经过了方方面面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有了结论,不管这个结果或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成熟,学生都有一种冲动,都迫切期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搭就一个舞台,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教师来说,这也是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的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汇报。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宣读论文,可以是论文答辩,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著书立说,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仅就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粗略的见解,以便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语文同仁与我共同来深入探讨。

当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方式多样,可以是书面形式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辩论、研讨、主题演讲等。通过研究会报、论文答辩、语文同等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三、组织专题探讨

专题探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最佳时机,也是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向,价值取向的重要课堂。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1)六国破灭之我见;(2)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最为重要,可以说这是关乎学生成败的指挥棒,是学生最迫切需要听到的声音。科学的评价可以更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研究的深厚兴趣,引领学生向更高更深处迈进。因为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成果绝大部分属于“类创造”成果,所以评价应该遵循重过程、重参与、轻结果的原则。

评价的标准应灵活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研究成果应做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评价。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结束之后,先由学生个人对自己做出评价,然后由课题小组成员做出评价,如果是个人独立研究,可由学生组成的课题评价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或教师小组做出评价。

阅读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作为教师,更愿意在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素质,运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研究性新课程评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