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4-08-15 00:51王成花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王成花

(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永和中学)

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改革措施中提出了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只有自己掌握了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之中,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

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除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之外,还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技术、艺术审美、科学文化等,对于素质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有两种:一种解释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这种类型的遗传素质对于一个人各项能力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另一种解释认为,素质属于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人在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虽然素质与先天禀赋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类型的素质差异性并不大。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将理想化为行动,信念化为习性的过程,其是组成一个人基本个性的重要内容,导致某个人具有自发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就等于素质,并且素质能够通过习惯给予很好的表示。从教育规律和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动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对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这个人肯定会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说话清晰有力、交际能力比较强、阅读理解能力强、博才多学、词汇量大等。一旦良好的学习习惯朝着稳固化、定型化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个人将会具有浓烈的学习兴趣,完全不需要别人督促就能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减轻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育环境有关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过程中无非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虽然智力与遗传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却与习惯毫无相关,它是在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其实是对行为习惯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是促进无意识的行为活动逐渐向有意识的、具体的行为活动发展。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属于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是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化、层次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对应的培养策略,尽可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将会对不同类型的学习习惯给予介绍,以为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借鉴。

1.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进行课堂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在新课改结束之后,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他们有义务提前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从而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哪些知识是可以简而带过的、哪些知识又是需要重点学习的……然而想要掌握这些,就必须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前预习。数学知识之间一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自觉的去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预习即将要学的知识,并且掌握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扩散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该从多角度方面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因此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考虑,从而获得最佳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性学习。通过对创新性学习特征的分析得知,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习惯。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发现和探索过程,并且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因为只有能够提出疑问才能为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二是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的质疑是否有道理以及质疑的内容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勇于提出质疑的意见。因此,老师要采取一些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习惯,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比较分散的、独立的,要想使知识系统化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良好的归纳总结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与学生的自身条件有关,而且还与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王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养成行为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2,12(13):145 -146.

[2]杨仲恒.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科教创新,2013,4(08):87 -88.

[3]雷春利.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2,5(20):88 -89.

猜你喜欢
创新性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