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以励志 志以成才

2014-08-15 00:51黄小兵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借书课外书图书

◆黄小兵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但是在电视、网络传媒爆炸式成长不断给德育工作增加难度的今天,如何创设人人阅读、个个爱书的良好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减弱和消除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而走上身心健康成长之路。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思考而且努力去践行的一件要事。

家庭推动课外阅读的惨淡状况也让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在力所能及的工作范围内,在我们的校园中给学生们搭建阅读的舞台。有调查显示,有15%的家长不给孩子买课外书,40%的家长愿意给孩子买课外书,但要看书的类型,而家长喜欢的书就是那些《作文精选》或《字词句篇》等。11%的家长从来不看书,更谈不上去督促子女博览群书了。这也不能全怪家长,因为在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仅为53.9%,其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6%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0.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另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关于人均阅读量,我国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而日本为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丰富、规范语言,在广收博营中汲取养份;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何创设读书环境,燃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我们老师有很多工作可做。

一、建立人性化的课外阅读制度

现实的考试评价制度和社会压力让我们不得不把分数当作命根,把考试当作法宝。考试和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和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分数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水火不相容的吗?事实情况是,有些学校甚至是农村学校以人为本,踏踏实实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对阅读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学习的热爱。破坏公物、斗殴打架、谈情说爱等违纪现象大大减少,学习上你追我赶、生活中礼貌待人、竞争中互相帮助的和谐校风学风越来越浓厚,因而学业成绩不断突破,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影响逐渐扩大。当然,办学成功并不是搞好阅读活动就万事大吉,建立其他相关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确保落实也是相当艰巨的工作。

具体的操作是每天给予学生固定的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这段时间可以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灵活安排。可以是下午上课前的半个小时,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前的自习课。同学们必须准时回到课室,安静阅读课外读物,阅读范围不受限制,生物的、历史的、军事的、文学的、摄影的、传记的、励志的……必须向全体师生明确,这段时间禁止做作业,禁止老师到场辅导功课。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没有老师的“死任务”,而且阅读对自己的发展确实不无裨益,这项阅读制度自然能得到学生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

阅读课的管理必须是自主的。不是由老师而是由班干部对阅读纪律进行了直接的管理,老师只作偶尔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班干部对违反午读纪律的同学适当提醒,有权作出相应的处罚措施,严重违纪的同学才交给老师处理。这种自我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可,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举办图书漂流活动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增进同学间的友情,培养诚信意识。具体做法是先由各班班主任或班干部动员全体同学捐出自己购买的看过的课外书,班干部或负责的同学把全部图书及其主人作好登记,并在课外书的扉页上张贴标签,上面以表格的形式注明书的主人、阅读过这本书的同学的签名及阅读感受。每位同学每捐一本书,就获得一张统一印制的漂流卷。在漂流活动举行当天,每个班都把自己班所捐赠的书籍摆放在固定的“书摊”上。拥有漂流卷的同学,可以凭卷遵循以一换一的原则到其他班的书摊上“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交流活动结束后,自己把漂流到的书读完了,必须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签名,和其他同学交换。如此循环往复,学期结束收回所有捐赠的课外书,统计最多人阅读的课外书和阅读了最多课外书的同学,在年级进行表彰奖励。

三、表彰读书先进个人和集体

在学期图书漂流活动中阅读最多的同学、学生撰写的优秀读书笔记、同学或老师评选的阅读之星等,这些在阅读活动中的先进个人,要在班级、年级的集会上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塑造典型,树立榜样,使同学们心目中有自己的读书偶像,带动整体的阅读氛围。

对班集体而言,可以进行“书香班级”“悦读好班”等的评选,评选内容应包括教室读书氛围的布置,课余时间如清晨、午休后、放学后的自觉读书人数,图书漂流活动中捐赠图书的数量,到图书馆或诚信借书角借书的人数,参加读书交流会的人数,等等。

对读书先进个人或集体的表彰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是颁发奖状和牌匾、可以是奖励图书、也可以是购书卷,力图在奖励形式上也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和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

四、成立读书交流会

毛泽东之所以能顺应历史潮流,成为令世人景仰的伟大领袖,不在于他的天资聪颖,而在于他对阅读的痴迷和运用了高效的读书方法。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成立的读书交流会带领无数的有志青年探索新知,交流思想,走向进步。在每周定期举办的读书交流会中,十多位志同道合的同学走在一起,交换读书方法、交流读书的心得、讨论对老师授课内容的不同看法,交流有时进行得异常激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正是这样的交流活动使他们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和阅读所得信息的理解和筛选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思想不断走向进步,思维不断走向缜密和果敢。毛泽东热爱读书和善于思考,使他在数十年的革命道路中无往不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无疑,在我们学生当中成立这样的读书交流会是可借鉴的。我们可以组织有志于阅读的同学定时定点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活动初期可以由老师主持,有一定的人数参与和对有能力的学生进行适当培训后,可交由学生自主开展。时间安排可以与阅读课同步,以不影响正常作息制度为宜。

五、成立诚信借书角

有监控设备的学校,可以选定特定的简易场室或走廊过道,建成“诚信借书角”。在视频监控下,学生可以到借书角自由借书,在相应表格上自觉做好登记。同时动员同学们发扬共建共享精神,把自己看过的有益书籍捐献到“诚信借书角”,在相关表格上作好登记。在监控发现有恶意损毁图书的同学,老师要作出严格的批评和处分,对捐书数量和借阅较多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诚信借书角”是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一抹风景,对提高同学们自主阅读的自觉性,培养爱书读书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六、开展阅读方法培训

如上所述,国民对阅读如此懈怠,所谓阅读方法的科学运用自然不置可否。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尽管有些学校不遗余力地推动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上取得明显成效。但细心观察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捧着书本为阅读而阅读,读完就算,没有留下任何阅读和思考的痕迹,更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更有学生一个学期天天看同一本书,每次读书都是从第一页开始,半个小时就在几页书中翻来翻去。也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方法,干脆坐着发呆。因此,开展阅读方法的培训和指导显得尤其重要。

选读法——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摘录批注法——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书以励志,志以成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的兴趣,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为学生走上自我成才的道路开辟了一方沃土,学校和老师理应为此责无旁贷地有所思考,有所实践。

猜你喜欢
借书课外书图书
图图借书
爱看课外书的我
借书去
图书推荐
课外书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借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