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五步法

2014-08-15 00:49于恒瑞
中学语文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高考作文记叙文

于恒瑞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备考的重头戏。实践证明,作文虽无捷径可走,但有章可寻,要想提高作文的得分,在日常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写作,养成良好地写作习惯。教师要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导向,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做好:

一、书写要端正,卷面要整洁,不要有错别字

书写历来是影响作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电脑高速评卷的今天。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阅卷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分。因此,要特别强调:平时尽可能多用钢笔或签字笔写;字一定要写大些,太小太秀气的字很难看清楚,而大个些的字一眼扫去一清二楚;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很好。

同时,要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只能说明你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达能力差,会影响老师对你的印象,得分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如遇到写不来的字或没有把握的字,最好用另一个字去代替。

二、掌握文体结构特点,能熟练运用记叙和议论两种文体写作

从高考作文要求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误以为“淡化文体”就是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就是取消文体,致使所写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有的文章开头像议论文,有论点,也有论据,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记叙文;有的文章写成了记叙文,可又缺少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这样的文章无法讲清道理,写清故事,显得不伦不类。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像”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就高考作文而言,最好多使用记叙文(夹叙夹议)、议论文等常见文体形式,少采用或不用诗歌、戏剧、文言等体裁。

三、写好标题、开头和结尾,明确三处创新

创新是提高作文得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要懂得如何创新,在何处创新。根据平时写作与评卷的习惯来看,着重抓好作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首先如何拟好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从历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来看,相当一部分考生注意到文章的题目,且拟出不少好题,增分不少。

其次要认真构思作文开头。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考试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要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因此文章的开头要简洁,入题要快,语言要有文彩,能使人一看开头就有想往下读的欲望。

第三、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收缩有力,俗称“豹尾”。一般要讲究点题,总结全文,有文采;结构上要照应,卒章显志,深化主题而不可高喊口号。

四、广泛积累四类写作素材

许多考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虚假矫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强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但由于生活圈子小、缺乏阅读等原因,学生作文时总感到无话可写。那么,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有充足的写作素材,我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去积累。

1.教材课文中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材,教材自然成为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很多考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考生常犯的毛病。面临高考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我们何不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呢?

2.中外历史中的:运用历史材料来写作,可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又正是近年来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很关注的一点。很多学生其实储存有许多材料,这些材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们除了可以在较为规范的议论文里充当论据和引子之外,还可有更大的利用空间,只是很多学生不会运用而已。如范文的作用是让学生有个努力写作的目标和参照,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使文章富有新意,更可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教会学生“在历史的矿藏里掘宝”,活用历史材料,写出新意,应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综观近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以及一些作家的创作,不难发现,运用“历史材料”的文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这类文章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写法,通过适当的技巧作相应的加工,也能够使文章出新。这个方面的创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应当是更易于学习和掌握的。

3.现实生活中的: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我们不应回避现实,而应该关注现实,从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精选有价值的鲜活材料,可以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文章。

4.名人名作中的:新课标的实施要求高中的学生课外阅读十部以上的中外名著,从这些阅读的名著中吸取写作素材是反映个人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从最新高考满分作文、各类获奖作文中可以看出,对中外名著的整理,大大充实和丰富了作文的写作。

五、精心准备五篇范文

范文的作用是让学生有个努力写作的目标和参照,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准备优秀例文两篇(记叙、议论各一篇),选择比较典型的,自己能融会贯通的,通过努力可以模仿的文章,利于吸取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再准备自己的三篇习作,选择自己最满意最优秀的作文,并不断地进行修改、充实、完善。一方面在修改中感悟写作规律,另一方面作为高考备用。这些文章一旦能用上,效果肯定不俗。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高考作文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如何写好记叙文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高考作文两关注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