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建设创新型大理计划 助推大理经济快速发展

2014-08-15 00:50大理州科学技术局
云南科技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理创新型科技

大理州科学技术局

1 综述

省委、省政府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1.1 制定政策,全面部署

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下发后,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分管副州长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由州科技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共同配合,开展了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全州的实施意见。2009年1月5日、6日召开的州政府常务会和州委常委会,对大理州创造性贯彻云南省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并以中共大理州委文件下发。《实施意见》一方面着力与《决定》相衔接,另一方面又力求突出大理区域特色和优势。《实施意见》除将云南行动计划八大工程建设具体化、大理化外,还按照《决定》要求,制定了4项保障措施。成立州、县、市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协调领导组及办事机构,并明确相关职责;《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促进改革创新以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和依靠科技创新谋发展的科技发展格局,多渠道筹集科技资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并由州、县、市按各自占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配套安排,其中州级每年安排科技专项费500万元,比2008年增长一倍。

1.2 加强领导,协同推进

2008年以来,州委专题研究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5次研究科技工作,研究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大理州科技奖励办法》修订、科技体制改革、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及“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和研究科技工作,特别是狠抓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为工程实施做好各种协调工作,多次听取汇报,解决工程实施中的具体困难,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州委、州人民政府重视科技管理机构建设,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在县、市政府机构数减少的情况下,保留了12个县、市科技局,实行与科协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2008年以来,州委、州政府给州科技局增加科级内设机构3个,增加人员编制8名。

1.3 增加投入,夯实基础

2008年以来,州人民政府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2008年,州级科技三项费达620万元,科普经费达到200万元。2011年,州级州级财政科技三项费达1340万元,是2008年的2倍多,其中,州科技局掌握使用的科技经费达到660万元,是2007的近5倍。2010年以来,协调金融科技贷款近1亿元以上。探索区域及政企科技合作的路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领域,2010年以来,共筹措社会科技资金1500万元,开展特色烟研发基地建设。

1.4 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一是明晰目标,落实责任。根据云南省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我州实施意见确立的5年发展目标,制定重点突出的年度工作任务,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大理高开区及相关科技活动单位,在年度全州科技工作会议上,由州政府与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大理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签订责任书。责任书对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型企业培育等最能体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对财政科技投入和整合社会科技资金等投入保障作了硬性要求。二是对完成目标责任较好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根据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市人民政府、大理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签订的年度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经考核,州人民政府在全州年度科技工作会议上对各县、市和高开区给予通报奖励,营造同心协力推进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

1.5 创新方法,强力推进

一是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与兴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5年来,共协调金融科技贷款1亿多元。二是探索区域及政企科技合作的路子。与州烟草公司和湖南中烟公司合作,开展现代烟草专业园区建设及科技示范,整合社会科技资源,提高全州科研及科技应用水平。三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完善推进创新型大理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实行差异化管理、突出个性化考核,使考核对象的目标责任更加明晰具体。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特色产业开发、特色新产品开发、科学技术普及和重大科技工程项目4个州级科技推进计划。制定实施《大理州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及结题验收办法》,对财政资助10万元以上的州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面推行绩效评价和目标跟踪管理。

2 主要成效

2008年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把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较好地完成了各年度的工作任务。

2.1 重点产业创新稳步推进

推进烟草、矿冶、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旅游、优势生物资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祥云锌、铅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鹤庆锰、金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大理市和洱源生物资源开发及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化创新基地,大理市高原型载货汽车及农用车等汽车新产品创新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祥云飞龙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10万吨/年低品位氧化锌矿生产电锌冶炼新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省科技厅资助800万元,带动单位自筹资金投入10.4亿元,开展低品位氧化锌矿预处理关键技术等技术研究,2011年底,10万吨/年低品位氧化锌矿生产电锌冶炼新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工程全部完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并实现各项金属的综合回收。项目的实施,使飞龙公司湿法炼锌吨锌综合能耗降低至800千克标煤以下,降幅达20%以上,实现无有害废气、废渣、废水排放。力帆骏马公司“重型载货汽车系列驾驶室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项目相继获得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大理市载货汽车制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祥云有色金属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云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祥云飞龙公司等11户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2 重大技术改造取得突破

以打造有色金属、汽车装备制造、生物药业、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为重点,组织申报和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工程,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进行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3 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成绩喜人

加强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源开发力度,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大风坝和者磨山2座风电厂投产发电。洱源县罗坪山和马鞍山2个风电场相继开工建设。全州共有15个风电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局核准计划,总装机容量达72.6万千瓦。飞龙公司承担的“铅锌冶炼厂废水零排放工艺装置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已圆满完成各项实施任务,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铅锌冶炼厂废水零排放方法”的发明专利。项目通过应用物化法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使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可以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锌1997吨/年,水约122.64万立方米/年。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省能源计量工作先进集体,是全省水泥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云南顺丰生物科技肥业开发有限公司“环保型精制生态有机肥研发及其产业化”州长科技工程,总投资由3987万元扩大到1亿多元,由原计划年产5万吨有机肥扩大到年产15万吨有机肥和10万吨混合肥。生产推广应用环保型精制生态有机肥,不仅达到了降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洱海的目的,全年可消耗畜禽粪便80万吨,而且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奶农增收致富,平均每头奶牛的粪便交售收入在150元以上,每年变废为宝增加产值3亿元以上。洱海治理国家水专项,投资2亿多元,既是我州历史上获得国家支持最大的科技项目,也是全州唯一获得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组织实施,为洱海保护综合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招商,从我国台湾省引进的LED节能灯生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首期投资3300万元,有望在3—5年内带动大理成为中国西南片区的绿能产业示范州。

2.4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启动实施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开发项目,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09年实施的省科技富民强县“弥渡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效果明显,弥渡县水稻百亩(约合6.67公顷)核心区平均每公顷产14 831.55千克,创水稻百亩(约合6.67公顷)平均单产世界纪录。书记科技工程“漾濞断山生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完成了333.33公顷核桃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三点式”养猪生态养殖场和500立方米的沼气站,综合效益明显。通过美国有机标准、欧盟有机标准、中国有机标准3项认证的断山核桃,市场价高于其他核桃50%以上。

2.5 创新型企业培育有序推进

2008年以来,先后有清逸堂实业有限公司、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等12户企业获得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云南大理东亚乳业有限公司、云南清逸堂实业有限公司2户企业入选云南省第二批中小和非公企业上市培育重点企业。

2.6 创新平台建设进展良好

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共有祥云飞龙等11户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力帆骏马公司载货汽车工程研究中心获得认定。大理学院药学院获得云南省工程实验室认定。弥渡、巍山、永平、云龙4个县获得云南省“云药之乡”认定。

2.7 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扎实有效

2009年,大理学院从浙江大学引进“长江学者”赵昱博士为特聘教授,在大理学院全职工作,是全省除昆明市外,州、市一级引进高端人才第一人。2008年以来,大理州马建鹏等6名科技人员入选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全州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人数达12人,创新团队2个。

2.8 公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重大科普活动和经常性科普工作相结合,创新方法,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编辑并公开出版《云南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核桃栽培实用技术》、《大理百种健康食用花卉》、《徐霞客游大理》等读物。《云南省区域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研究》获得西部优秀出版物三等奖,《核桃栽培实用技术》进入全省农村书屋政府采购计划。

2.9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后,于2010年3月16日出台《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从2010年开始,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0万元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知识产权申请资助、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州的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2008年以来,全州专利不仅在数量上取得明显突破,而且质量明显提高。2008—2013年,专利申请总量达1390件,其中发明专利319件,占23%。专利授权总量为948件,其中发明专利112件,占12%。全州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示范带动性强的专利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增强了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 意见建议

3.1 强化规划引导

紧扣推进3个发展的需要和云南省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结合大理实际,科学制定创新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促进大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3.2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整合社会科技资源

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随同经济增长而增长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及全社会齐跟进的科技投入新格局。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配套机制,一方面解决县、市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各级推进科技计划实施的责任感和创造性。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本着扶优限劣和注重效益及科技惠民的原则,优选优扶,重点推进,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率。

3.3 科学考评

大理州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中等,如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16个州市中位居12位。建议根据大理州经济发展水平,将大理州列入全省中等发展州市层次给予科学考核。

3.4 加强督促检查,转变发展思维,改进工作方法

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使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工作步入规范化强劲发展轨道。

4 实施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

4.1 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坚持科教兴州、人才强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全面落实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快建设大理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动大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体发展目标是:1)专利申请量新增500件,新增专利授权量250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件)以上;2)取得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30项以上;3)扶持引导5户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形成矿产、乳业、轻工、生物资源开发、水泥、中西药业、污水处理等30家具有大理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并力争实现由1户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4)建成5个左右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使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5%和10%以上;6)培育100名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并力争有10人进入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队伍行列;7)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使全州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1.5%以上;8)加大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全州科技进步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4.2 重点内容

实施重点产业创新工程方面:以祥云为中心,建成锌、铅为主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以鹤庆为中心,建成锰、金为主的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以大理市、洱源为中心,建成生物资源开发及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化创新基地;以大理市为中心,建成高原型载货汽车及农用车等汽车新产品创新基地。

实施重点行业、企业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方面:以打造有色金属、汽车装备制造、煤化工、中西药业、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为重点,组织实施10项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程方面:加强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源开发力度,增加清洁能源供给;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产业和企业;突出重点,实施一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形成10家先进节能减排示范工业企业,促进全州1/3以上的工业企业和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方面:推进高原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特色经济林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攻关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方面: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扶持1户以上企业上市,力争使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每年遴选1—2家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力争5年内有5家以上企业进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录。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在行业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方面:充分利用大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努力吸引和聚集州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或联合组建大理苍山生物多样性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洱海高原湖泊保护研究中心、传统民族药研发中心(基地)等研发机构,力争有2个研发机构进入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之列。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7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力争有10家企业进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方面:遵循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探索建立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的培养选拔机制。一是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集聚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增强产业、项目、发展环境等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能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留住引进人才和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三是选聘知名专家、学者作导师,参与州内重大经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论证,提高人才与经济之间的融合度。四是加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5年引进5名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50名紧缺技术创新人才在大理兼职服务。

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方面:一是采取州、县市、乡镇、村4级联动,切实解决农村学科技难问题,使每个成年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每个行政村有一名科技辅导员(或科普宣传员)和一个完善的科技(科普)活动室,每个乡镇有一个科技示范村、一个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一个特色骨干产业。二是实施大理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围绕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以农村实用技术普及为切入点,组织实施100 个行政村 “七个一”示范工程。三是建设以科技展览和学术、人才、科技交流及科普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大理科技馆,为全州各族群众提供一个参与性、互动性强和具有探索性、趣味性、技术普及性的公共科技活动平台,促进各级干部群众观念的转变,增强公众科技意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4.3 政策措施

4.3.1 突出特色,重点突破

一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二是要支持企业参与政府科技项目。三是要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好地服务企业。四是要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创新型企业。

4.3.2 壮大队伍,夯实基础

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科教兴州战略、人才强州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人才、教育3个方面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层次的智力支持。一是要推动科技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要推动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三是要推动科技人员创业兴业。四是要推动人才激励机制尽快完善。

4.3.3 注重效益,推动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一是要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二是要促进科技成果在创新园区转化。三是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四是要促进民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3.4 构建体系,强化支撑

围绕重点领域,突出优势特色,力争在5年内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加快实现由大理制造向大理创造的历史性飞跃。

4.3.5 整合资源,推动发展

加快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到2017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0.6%以上。

4.3.6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快创新型大理建设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不断推进我州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要加强领导部署。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三是要加强环境营造。四是要加强督促检查。

猜你喜欢
大理创新型科技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做梦都要去大理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大理好风吹
想念大理
科技助我来看云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