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会赢

2014-08-15 00:54周学静
未来教育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爱会冰心母校

周学静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明道分校校长

著有《心会看见》

将教育视为师生共享的最珍贵的生命历程

致力于软化人心,创生梦想

前一阵收到然的邮件,说她考取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这个学院是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母校,也是我们熟悉的宋美龄和冰心的母校。我一时兴起,在网上搜到了许多迷人的校园风景照。厚重大气的城堡式建筑、如茵的绿地、成片的树林是欧美大学里常见的景观,令人艳羡的是校园里竟然还有极宽阔的湖泊,水平如镜,停泊着许多帆船。湖的周围层林叠翠,倒映水中,美不胜收。冰心曾给这个湖泊起过一个别致的中国名字,叫慰冰湖。

我由衷地替然感到高兴。她呢?自然也是高兴的,只是戏谑地说准备做四年的尼姑了。呵呵,那倒不至于。这所位于波士顿的美国最好的女子学院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呈三角形,某些科目的学分和麻省的学分甚至可以通用,学校还备有班车专程送学生去会麻省理工的男生。多么人性化的安排!想来定会打动不少害怕寂寞的女生的芳心。然最感兴趣的是,听学姐说这所学校无限量供应冰激凌,她欢喜地大呼:能这样大饱口福,此生无憾了!

我不禁慨叹,大学真好啊!而纵观我们的基础教育,可能更偏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灌输和精神的引领,至于冰激凌这样的物质需要,似乎正是要克制的物质享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是东方式的教育文化。再来看我们现在提的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也就是要使他们在未来能有使其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要想以后甜,现在就必须苦?换句话说,幸福是将来的事?这样一推论,似乎现在的基础教育越来越苦也有了理论依据,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了国内的大学就放松甚至放任自己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难道就是我们想给孩子的人生轨迹?我不禁有些迷惑起来。

不觉想起一本书,《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垂死的老教授给自己多年前的一个学生上的最后一堂人生课。他们无所不谈。

“有一天下午,我在抱怨我这一代人的困惑:我分不清什么是我自己想做的,什么是别人期望我做的。

‘我有没有对你说起过反向力?’他说。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又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把某些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尽管你知道不该这么做。反向力,就像是橡皮筋上的移动。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它的中间。’

听上去像是摔跤比赛,我说。那么哪一方会赢?

他对我笑笑,‘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

——爱会赢。这个邓布利多式的回答似乎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它能从伏地魔的魔杖下一次次解救哈利·波特的性命,它也能解决我的难题吗?

经常慨叹孩子们有比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在他们勇往直前的时候,我还得为教小学而不把自己教成小学水平做不懈的努力。就像书中说的一样,摔跤比赛,反向力,生活把你推向左,你使劲地往右偏,想要保持一种平衡。读书也好,写作也好,旅行也好,都是妄图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一点好好活过的痕迹。

所以,不能只是将幸福寄托给将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其实都可以拥有幸福,也都应该拥有幸福。小学应该有小学的幸福,那是属于孩童时代的天真烂漫和童言无忌;中学应该有中学的幸福,那是青春勃发的积极向上和自强不息;大学更有大学的幸福,那是梦想成真的挥斥方遒和畅快恣意,既有冰激凌的甜蜜,也有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踏入社会以后,也许会在喧嚣与浮躁中迷失自己,但是和曾经的老师相约星期二,又使自己重新寻找到了自我和人生的意义。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冰心的这句话里充盈着浓浓的爱意,虽然斯人已去,但生命之花却会生生不息。慰冰湖畔即将迎来和前辈们一样冰雪聪明的中国女孩,我相信她会获得人生的幸福。

猜你喜欢
爱会冰心母校
告别母校
真心守望 为爱发声 周大生品牌大使王力宏演唱抗疫主题歌曲《坚信爱会赢》
吹泡泡
迎“春”冰心
幸福者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寄小读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