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依靠谁”

2014-08-15 00:43邱仁富
党政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依靠人民爱民群众

○邱仁富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在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013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央进一步提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紧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要解决群众路线到底要“依靠谁”的问题。

一、群众路线的三个向度

群众路线是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而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众所周知,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这里,毛泽东比较清晰地表达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里体现了群众路线的解释学循环的意蕴,凸显了在无限循环中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

1945年5月,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进一步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指出:“所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这里就进一步提升群众路线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立党和人民的“正确的关系”的路线,强调“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即是说,群众路线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正确路线,或群众路线是为了确保党和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的路线;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三是党如何领导人民群众的问题,群众路线是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正确路线,是“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拨乱反正中重新提出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并在十一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炼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群众路线的内涵得以更加明确。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群众路线有着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理解和深化,是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当前,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等基本向度,这关系到反“四风”能否取得成效。

第一,群众路线到底“为了谁”。“为了谁”的问题,主要指称群众路线的价值指向是什么,也表征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指向问题,因而,“为了谁”的问题能否厘清,就关系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价值指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知道做什么事,如何做。

共产党所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毛泽东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求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就表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执政的合法性所在。

然而,怎么样才算是真正地为了人民呢?古往今来,历代的封建王朝,也讲究亲民、爱民、富民等,甚至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时常打着为民的口号。但是,过去统治阶级的亲民、爱民、富民等观念,到底是否真的爱民呢?毛泽东在《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曾精辟指出:“国民党也需要老百姓,也讲‘爱民’。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我们要使人民觉悟,使人民团结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国民党是对立的,一个要人民,一个脱离人民。”

这就是说,爱民有主客体之分,有真假之分。古代君王爱民,把民作为恩赐的客体,爱民是为了更好地维系一种利益链条,即“榨取东西”,这是一种假爱民。而真爱民,就意味着把自己与人民融合在一起,成为人民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过去任何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所在。

第二,群众路线到底“依靠谁”。在厘清了“为了谁”之后,就要探讨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依靠谁”。为人民服务,必须要有依靠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要依靠什么力量才能真正做好为人民服务。这个力量,就是人民。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里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人民的力量才是真正依靠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必须要与人民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固若金汤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同人民结合起来,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取得建设、改革的胜利。

第三,群众路线到底“服务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群众问题”,群众路线的关键不在于“群众”,在于“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成为人民的一部分,而非理解为“群众的活动”,当然,也离不开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难以取得实效。但毕竟两者有区别。因此,“服务谁”的问题,就要弄清楚,群众路线,是为了服务群众,服务人民,而不仅仅是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路线,不能简单理解为群众的教育活动,而是干部的教育活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最主要的是针对党员干部,因而,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只有理顺这些关系,才能明确“服务谁”,才能在这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求真务实。

以上三个向度,关系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败,其核心在于“依靠谁”,只有解决“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有力量源泉,才能展现党的执政魅力,才能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在于“依靠谁”

“依靠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从“为了谁”到“依靠谁”的转变,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进行运作,是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进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群众路线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彰显在这场活动中,群众不是旁观者,而是“在者”。“依靠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谁是国家的主人的问题。“依靠谁”,最首要的问题在于搞清楚国家的主人的问题。刘少奇同志提出党与人民的“正确关系”,群众路线就是“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说到底,就是要搞清楚,国家的主人是谁的问题。“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的解放,必须由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并且举出自己的先锋队,在先锋队的指导下,自己组织起来,自己去斗争,自己去争取,然后群众才能自觉地去获得斗争的果实,并保持与巩固这种果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变迁的演绎者,进而是历史的主体,党和人民的正确关系就是要相信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党在这里起到先锋队的作用,而且是人民“举出”的先锋队。这就表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主导权和裁判权。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拥有真正的铜墙铁壁。

第二,“依靠谁”的“什么”问题。“依靠谁”的核心在于“依靠谁”的什么。即是说,群众路线要依靠人民,但问题在于,依靠人民的“什么”?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都把“民”放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都在讲依靠人民群众。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世界有着千差万别。即是说,人民的作用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者依靠人民的“内容”也存在差别。在封建时期,帝王也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观念,都透露了封建帝王也讲依靠人民群众,但是其主要依靠的是人民群众为其提供剥削的劳动力。“这同喂牛差不多……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

而共产党执政,依靠人民,不是“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而是为了人民活得更美好,生活更加幸福,民族更加富强。其依靠人民的内容也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前,我们讲依靠人民,到底是依靠人民什么呢?

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靠人民的改革创新精神;二是依靠人民的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精神;三是依靠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的坚强态度;四是依靠人民的批评和监督,凸显主人翁的精神;五是依靠人民的自觉与自愿、自我教育、自我解放、自我实现梦想的力量等。

总之,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克服当前的重重困难,才能迎难而上。“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这不仅是过去革命时期的经验和教训,更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理顺了“依靠谁”的什么的基础上,如何依靠,也就成为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

三、要凸显怎么“依靠谁”

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曾发出警告:“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不管在任何时期,群众路线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执政党的未来。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要如何“依靠谁”,要怎么做才能取得成效?

第一,要对群众负责,甘当群众表率。依靠人民群众,必须首先要对群众负责。作为人民的先锋队,是人民“举出来”的,本质上就必须对人民负责。而且,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干部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对人民负责。

执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成就,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人民负责,敢于担当,并义无反顾地为人民承担责任。

一个敢于负责的政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个敢于负责的政府,才能有生命力。要坚决避免在工作中不对人民负责,只对领导负责的现象;坚决避免那种代替人民做主的行政行为,敷衍百姓。当前,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志在自己的工作中不对人民群众负责,不相信群众是自己解放自己,而站在人民群众之上,去代替群众斗争,恩赐群众解放,命令群众行动。他们犯了急性病,表面上积极,然而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党的口号变为群众自己的口号,怎样才能把党所提出的任务变为群众自己的任务。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去启发群众的觉悟并适当地等候群众的觉悟,不知道采取许多步骤去使群众自然而然的革命化,而企图用简单的、生硬的、命令的办法强制群众接受党的口号和任务,并强制群众起来行动。”执政越长久,越要提高警惕,越要谦虚谨慎、戒躁戒躁,不能犯“急性病”,追求政绩,而不顾百姓意愿。忙碌出台行政命令,抹煞人民的权利,有的甚至在群众面前“称王称霸”,欺压百姓。这种现象必须遏制。

第二,要善于向人民学习,在学习中增强执政能力。依靠人民群众,就必须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执政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因为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群众是知识的伟大创造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实践者,向群众学习,就是要首先当群众的学生,然后才能当群众的先生。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只当群众先生,得意忘形。不管在任何时候,作为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然后教育群众。只有我们同志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如果不向群众学习,而自作聪明地从脑子中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地从历史经验与外国经验中搬运一套东西,来启发群众与指导群众,那是一定无用的。为了能够不断地向群众学习,所以我们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如果我们从群众中孤立起来,那我们的知识就要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就决不能是聪明的,决不能是有知识有本事的,我们就决不能领导群众。”这样,也就无法服务群众,最终群众也会不让“依靠”。

第三,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勇于查找自身问题。依靠人民群众,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要树立问题意识,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入手点。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找出在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问题。最近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看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没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让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下去的有效办法就是,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

不过,报纸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地方和部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仔细查摆问题。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绕开‘四风’听意见,避开重点谈不足,或者不把自己摆进去,说自己轻轻带过,谈别人滔滔不绝;或者找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闭门造车、自弹自唱,对于群众的呼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此缺少‘问题意识’,找不准靶子,对不准焦距,如何能把问题解决好,又怎么能取得实效、取信于民?”的确,教育实践活动经常有,在经历了“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后,有的领导干部有了一套应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办法”,甚至走过场,避重就轻。有的美其名曰发调查问卷,让群众填写。事实上,如何表达群众的心理诉求,确实需要另辟新路。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共产党员的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要敢于照镜子、正衣冠,要善于洗洗澡、治治病,而不是打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旗号,去搞“照妖镜、穿皇帝的新装、泡温泉,进补品”。要切实根据党章的要求,根据中央的要求给自己把把脉,治治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不可按照计划思维进行,找问题也下指标,一级一级下达找出问题的指标和数额,并以此为政绩。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以免出现偏差。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倾听群众心声,找到问题的关键,切实为群众的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创新内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智慧和力量。干部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群众是否满意,群众是干部好坏的裁判。教育实践活动,要采取各种办法,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当然,作为党员干部,在行政的过程中,必须要在阳光下进行,接受群众的监督。

监督分两种:即内监督和外监督。所谓内监督,核心是党内监督。创新党内监督机制,修改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不断探索符合这个时代的党内运行规范和监督机制。最近,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主要采取了废止、宣布失效、继续有效等处理方式,从而提升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也为创新党内监督机制提供良好的制度平台。所谓外监督,就是要加强党外人士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核心是人民的监督。要建立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从而使群众的意见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要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在推动网络健康发展的同时,发挥群众在网络上对党员干部的监督。

总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让群众自觉地参与到自身谋求幸福生活、追求人生梦想的共同奋进的轨道上来,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既解决群众的问题,又锻炼队伍,凝聚人心,汇聚中华正能量的良好愿景。

猜你喜欢
依靠人民爱民群众
李爱民美术作品
触摸俄罗斯
多让群众咧嘴笑
试论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
人民性: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