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4-08-15 00:46林晓锦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青少年孩子

林晓锦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互联网使用的低龄化,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甚至成瘾的情况日趋严重。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约有2404.2万人;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00.5万。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困扰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

一、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简称lAD)这个概念真正被提出是在1994年,由纽约市的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学术界认为,网络成瘾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网络交际、网络色情和计算机成瘾几个方面。关于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恶性案例有很多,轻则冷漠孤僻产生信任危机、人格自我分裂异化荒废学业、耽误前程;重者长时间上网诱发猝死、抢劫和杀人等犯罪行为。网络成瘾的现象引发大量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不同层面和角度的研究探讨。

二、网络成瘾原因

1.网络自身的特点。网络自身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种新观念、新思维层出不穷,为人们营造出宽松的学习环境。其功能多样,人们可以看新闻、看影视,也可以聊天、发邮件、打游戏;而且便捷、高效、隐藏、随意、虚拟、广泛、开放,它让“地球村”从概念变为现实。例如,网络的开放性使网上交流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不分性别、不分老幼,只需简单的点击,简单的一句“你好”,便可以拉开交谈的序幕。在网络世界里,地理的界限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见了,一切真实生活中交流的障碍不存在了。可以说,网上交谈是最便捷而又轻松的。[2]

2.金钱利益的驱使。游戏厂商和网络供应商只是为金钱利益的驱使,他们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赚取利润。他们设计精彩绝伦的游戏,出重金请当红明星代言,不是因为所有游戏都可以开发智力,让孩子们前程似锦,而只是想方设法地掏光青少年父母口袋里的钱而已。商人为攫取利润,中国的网吧遍地开花,虽然国家明文规定18岁以下不让进网吧,还让出示身份证,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网吧里甚至为应付突击检查,进去后网管提前发给准备好的假身份证等,招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放眼望去,网吧里几乎全是青少年。

3.青少年自身。现在的青少年因为娇生惯养的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很多心理素质差,耐挫折和抗打击的能力也差,一遇到问题,就会把自己关在网络里去逃避现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少年也变得功利性很强,一切追求速度和金钱,可是在现实中,学个定理或概念需要很长时间,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很多东西只是需要一个按键就可以解决。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容易迷恋,而青少年的年龄段也决定比较喜欢虚幻美好刺激的东西,在网络中可以尽情享受虚幻带来的满足。互联网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3]这里没有权威,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许多青少年认为在网络中可以通过打游戏等追求快乐,结交朋友,摆脱孤独,寻找自我满足感、成就感。据研究发现,人格越健全的青少年,上网倾向于学习资料和信息资源;人格越有缺陷的青少年,容易沉迷于游戏、聊天,网络成瘾。

4.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一般来说,离异或发生大变故的家庭,孩子会有一定的心理伤痕,变得不爱交往和孤僻,进而学习成绩下降,产生挫败感,心理不能承受,变得暴躁,性格扭曲,为寻求解脱上网成瘾。另外,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素质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一些父母宁愿自己多打几圈麻将,多做几次美容,也不愿意学习新知识,长久下去,没有办法和孩子交流,孩子精神空虚时,就会将网络作为精神家园。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溺爱有加,往往是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在孩子完成学校繁重任务的同时,还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辅导班,让孩子不堪重负,产生厌学情绪。再加上现在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父母忙于在外面奔波,对孩子的关爱很少。比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很多由爷爷奶奶看管,父母一年才可以回来几天,有的甚至多年都不回家,一些孩子看到陌生的父母回家,甚至还叫喊不让叔叔阿姨在家里吃饭,试问,这些由爷爷奶奶一味隔代溺爱的畸形家庭孩子,怎么不会网络成瘾以致完全放弃学业呢?

5.学校教育和管理模式。学校强调的是文化素质培养的应试教育,而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综合发展的过程,可是现在的学校教育,以考试第一,学生死啃书本,优良的成绩是评价一切的标准,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及实践技能的训练。再加上很多教师对网络的知识不够,缺乏对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网络成瘾治疗对策

1.加强对互联网管理。很多人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电子海洛因”,很多家庭甚至是“谈网色变”,为杜绝孩子上网,甚至将自己家的网线断掉。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看你怎么利用。对于好的信息、资源,比方远程教育和有益的学习资料,鼓励孩子去参与,但是,对于一些垃圾信息、黄色网站等不良因素,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删除不良的网站。另外,要制定网络法律法规,对违法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法律处罚,不要因为网络虚拟就任由一些不法分子肆意毒害青少年的心灵。还要重视网络法律的伦理导向机制,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2.政府职能部门对网吧整改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对于一些黑网吧要坚决地查处,要到实践当中去,比方半夜突击,真正面对面地看看网吧里的青少年是18岁以上吗,带的是自己的身份证吗?对于违规的网吧,不能仅仅罚少量的款不了了之,要勒令停业整顿,甚至可以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进行整治,以儆效尤。整改一些青少年活动场所,给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大环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帮助他们成长,意义重大。还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的恶性案例,如猝死、犯罪等,进行正确、公正的报道,对青少年起到真正的警示作用。

3.关注青少年成长困扰。首先,要健全青少年的人格。人格的发展,西方最著名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这几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由于自身人格特质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影响,很可能在现实环境中不能满足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青少年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有益的体育锻炼,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认识到网络的虚幻性、欺骗性,与其浪费时间在网络游戏中厮杀,在网络上找寻真爱和知己,不如在现实生活中打开心扉,努力拼搏,奋发图强。

4.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应进行正面教育。当孩子成绩不好,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打骂责罚,要给孩子心理减压,比方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旅游等,以免孩子情绪冲动,逃避家庭,进而网络成瘾。父母只要正确引导好,孩子可以在家里适度上网,要不然父母一味压制,孩子的好奇心又强,肯定想方设法去上网。另外,父母的爱真的很重要,在养家糊口奔波生活的同时,尽量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对于家境优越的父母,也不要一味给孩子金钱物质的满足,要引导孩子正确消费,培养健全的人格。父母平时也要多看一些书籍报刊学习新知识,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心灵的港湾和导师。

5.改革学校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学校正面教育包括德育、性知识教育、设立心理辅导站等。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命运是握在自己手中的,年轻时候的选择会影响将来的一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设立崇高的人生目标,这样,青少年有所追求,就会将很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其实一些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多是游戏成瘾和网络色情成瘾,对于性知识教育,现实生活中因为我国“男女授受不亲”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学校中上生理卫生课时,甚至男女生分开上课,而且稍微带点敏感的话题大多只字不提。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好奇心理严重,越压制就越好奇,便想在网上一探究竟。另外,学校应该开设一些专门的心理辅导站,对于一些有心理缺陷的孩子进行辅导;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学校的教学活动,对青少年学业减负,以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学校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

6.药物治疗。网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发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与脑内存在“奖赏系统”的结构有关,化学基础是与脑内传递神经信号的多巴胺有关。这是上网产生“快感”“飘飘欲仙”的基础。网瘾产生以后,一旦一段时间不再上网,心里便有渴求上网的阵阵冲动,浑身难受。[4]目前,网络成瘾已经被界定为精神病的新病种,美国精神病协会首次将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纳入其出版的“DSM-5诊断与统计手册”,这是中国人制定的标准首次在世界精神产生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公认。对于重症网络上瘾者,可以借助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实践证明,一些抗焦虑、抗忧郁的药物,如帕罗西汀、卡马西平等,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7.建立健全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现在很多对于戒除网瘾的治疗,几乎没有公益性的,而且收费标准高昂,很多家庭根本支付不起那么高的费用。而且对于网络上瘾的孩子,社会上给予批判的多,给予关爱支持的少。社会上也没有专门的大型公益机构去指导孩子的家长,辅导孩子的心灵。

四、结语

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如同社会的工业化,一方面带给人们巨大的福祉,另一方面也带来一定的负效应。如今网络成瘾已经成为青少年问题的一大方面,甚至很多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而走向犯罪的不归路。但是戒除网瘾、实现回归,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善于利用网络积极的一面,弃其消极的一面,实现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

[1] 张海清.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23.

[2] 许泽高.谁来挽救我上网成瘾的孩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0.

[3] 彭科莲.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对策[J].公安教育,2003,(6).

[4] 刘炳伦.青少年上网成瘾治疗对策[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7.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孩子
青少年发明家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