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个案研究——以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4-08-15 00:46李俊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

李俊生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 450046)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新的层面,在教育市场的舞台上,机遇与危机共存,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新的定位,即只有走特色之路,才有生命力。

郑州信息科技学院艺术系音乐表演专业建立由行业精英、企业骨干、基层领导、本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团队,建立“能力为主线、任务为载体、实践为主导、方向性教学”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演训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多年办学的优势,加强与艺术培训等机构深度合作,并加大实践环节教育的培训,体现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校企合作、演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音乐表演专业近年来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支持,省级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支持以及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支持。

一、音乐表演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艺术素质相对较低,教育管理难度较大,面临这一残酷现实,准确定位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理性审视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艺术潜能,是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生源分析。

近年来,作为高考大省的河南省高考人数锐减,“艺考热”在全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降温,音乐类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各专业就业率排名中屡屡触底。高职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近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和其他类基本持平,一部分因为艺术类文化课要求门槛低而选择艺术类的考生有了更多选择,而且相比其他专业艺术类专业学费相对较高,针对以上两点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音乐表演类专业面临生源严重萎缩的尴尬局面。

2.市场需求。

音乐表演行业综合性强、职业划分精细,面向不同企业类型与规模。从纵向就业渠道来看,可在市、县、乡级的文化艺术单位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普及的艺术表演等实践工作。从横向就业渠道来看,用人单位与人才的双向选择范围也较广,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既可以选择专业的艺术单位比如歌舞团、群艺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同时还可以参与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文化站及相关文化艺术机构的工作。除此以外,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如音乐制作室、琴行、声乐及舞蹈辅导中心等。

3.专业定位。

高职院校对于音乐表演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师范院校以及音乐学院。音乐学院主要培养全面掌握本专业的音乐技能和与音乐艺术相关的知识内容,具有宽厚的人文修养和艺术修养的人才;师范院校主要培养掌握音乐技巧,理论知识丰富,能胜任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又能胜任社会音乐教学工作的音乐教育人才;而高职院校更注重有一定音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四技并进、能力全面,直接服务于小学、幼儿园基础音乐教学、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演艺机构等岗位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音乐表演专业建设基础

优化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定位,创新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

1.完善“学生+专职教师+企业骨干”三位一体的“教”、“学”主体构建。

构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本院专职教师为基础教学主体、以企业骨干为实训教学主体,将学生、专职教师、企业骨干三者串联为一体,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有机结合。

2.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为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音乐表演专业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资格证书,同时积极引进双师人员共同管理教学,使工学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调整结构,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并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超过50%。

3.演学结合、内外并举的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将课堂与实习地点融为一体,通过真实的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从不同角度来学习职业技能。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定期到单位进行综合实习,感受企业环境,锻炼艺术职业技能,满足了学生提升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需求。

4.评价机制的创新。

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导、有企业专家参与、与音乐表演行业实际相一致、符合行业规范和专业技能标准的教学评价系统,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课程考评引入 “行业标准”,让学生体会行业的规范和特质,方便学生就业。

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特别要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上采用 “开卷+闭卷”、“比赛+汇报”、“抽查+考试”、“实际项目完成”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成绩评定有多个参照,打破以往依据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综合打分的惯例。

案例一:音乐表演“四技汇报”。

开展时间:第三、四、五学期。参与学生:随机抽取10~15名同学。

“四技”是指音乐表演专业必修的声乐、钢琴、舞蹈、器乐四门技巧课程。“四技汇报”旨在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丰富学生舞台表演经验。检查形式为:系主任每次提前一周以随机抽取学生序号的方式抽取10~15名同学,每个同学各门课程准备三首本阶段学习的作品,汇报前由系主任从每项任意抽取一首作品,最后同学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展示。“四技汇报”对同学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督促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阶段性验收作用。

案例二:音乐表演“单项技能展示汇报”。

开展时间:第四、五学期。参与学生:单项成绩年级前10%。

入学第三学期,从声乐、器乐、钢琴三门课程中,抽取成绩排名年级前10%的同学,集中排练,凸显音乐表演专业同学的一专。经过一个学期的提高学习,由专业骨干教师负责,对同学进行个体展示、小组展示、剧目排练等节目排练,最终以汇报音乐会进行一场单项技能展示汇报。“单项技能展示汇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风、树立正面典型、展示阶段教学成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案例三:音乐表演“以赛代考”。

开展时间:第五学期。参与学生:大三所有学生。

第五学期为声乐课程学习中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声乐演唱风格划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第五学期是最后一次阶段考试,此次考试,用比赛代替考试。具体实施方法:初赛每名同学准备五首本阶段学习乐曲,由现场老师随机抽取一首进行演唱,由评委老师进行综合打分排名,根据成绩决定进入复赛的同学进行下一轮比赛。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学生颁发相应的证书。“以赛代考”丰富同学舞台经验,是教学成果的重要检验手段,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

三、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音乐表演专业遵循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采取“岗位主导、技术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四技并进、能力全面的“44222”为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能力训练的全面性、个体突出的针对性、全能人群的示范性、教育手段的创新性等方面形成真正的特色。

1.“44222”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音乐表演专业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创新,以“按照岗位与项目设课程”为原则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对相关知识进行大力整合,突出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保证了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44222”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为主要构架,构建一套完备的音乐表演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44222”是指“四理”、“四技”、“两课”、“两学”、“两项”。 该体系包含以下元素:

(1)“四理”:指《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和《合唱指挥》课程。四门音乐理论基础课程的开展夯实学生理论认知与实践的基础。

(2)“四技”:指《钢琴》《声乐》《舞蹈》和《器乐》课程。四门技巧课程全能全程并进,贯穿五个学期,使传统音乐表演学生主修制的单项90分能力变为四门专业技巧课并进的4×75分=300分的全能型技能人才,满足更宽广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3)“两课”:指《电脑音乐制作与创编》和《音乐课件制作》课程。普及现代音乐制作技术和实现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手段的拓展能力培养。

(4)“两学”:指《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 满足艺术教育岗位职业素质基本需求。

(5)“两项”:指《素描速写》和《手工制作》课程。 满足幼教师资就业方向岗位一专多能的需求。

2.“44222”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效果显著。

音乐表演专业“44222”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其中“四技并进”的课程设置与进度安排,确保了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同时学生技能技巧的提升极大奠定了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在技能比赛、社会实践、就业等层面有较大优势。

案例一:“六人一台戏”

在大学生社会暑期实践中,学校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技能技巧为当地乡村社区民众带去了一场只有六位同学但节目异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演出节目16个,演出形式多样,包括独唱、重唱、器乐独奏、器乐合奏、独舞、群舞等节目形式。演出综合展示出了学生扎实的四技并进的专业实力,节目的编排也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的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二:特色教育让“小哈佛”惊喜携手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提高职业素质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是学生实现从“准就业”到“就业”的途径之一。河南建业教育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建业小哈佛双语幼儿园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习和实践的合作企业。2012年河南建业教育集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在众多应聘者中,音乐表演专业同学脱颖而出,河南建业教育集团一次性录取37人,创历年同期用人单位录用本专业学生新高,肯定了音乐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创新上的成绩和探索。

四、结论

音乐表演专业“44222”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本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亦能惠及我省同类高职院校中的同类专业,相信此创新模式也会为其他相关专业在探索高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白香芝.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3).

[2]邹联丰.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

[3]王大为,刘天学.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与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交融之刍议[J].大舞台,2010,(6).

[4]孔桂芬.谈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J].大舞台,2012,(03).

[5]刘轶中.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6]杨海云.高等音乐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猜你喜欢
高职音乐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音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