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河南: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

2014-08-15 00:47董一鸣杨沙平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3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农田水利河南

□董一鸣 □杨沙平(本报记者)

667.76 亿斤!中原大地再传丰收喜讯!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河南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实现“十二连增”。在国家公布的2014年各地区夏粮产量列表中,无论是播种面积、总产量还是每公顷产量,河南都排在第一位。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发展形势良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大兴农田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大大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取得重大进展,抗灾能力大为增强,为农业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河南省省委书记郭庚茂说。

碧水润沃野,中原粮满仓。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连年丰收喜悦的背后,水利支撑保障的作用不可或缺。水利,铸就了“国家粮仓”的坚固基石。

根本保障——“钢铁长城”守沃土

“原来我这几亩地经常受灾,基本上大雨一下,河里就要涨水,地里的庄稼就要被淹。自从2011年有了燕山水库,我这几亩地再也没有被水淹过,可以安心种田喽!”家住澧河岸边的河南平顶山叶县辛店乡的张英杰提起为自家田地“保驾护航”的燕山水库是赞不绝口。

燕山水库的建成,使澧河防洪标准由目前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配合其他工程,可使沙河主要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不仅护卫了张英杰家的7亩土地,也有效保障了漯河、周口等河南粮食主产区几百万亩良田的农业生产安全。

燕山水库仅仅是河南省防洪减灾体系保障粮食生产的一个局部缩影。河南地跨四大流域,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是全国受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旱、涝、风、雹等气候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尤为严重。人们常把“风调雨顺”作为粮食丰收的前提条件,但河南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的粮食生产一直是在同多发、并发、重发的自然灾害斗争中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全省甚至没有一座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残破不全。1950-1990年41年间,河南省年年都有水灾与旱灾。水旱灾害多年平均的受灾面积为3477万亩,成灾面积为2337万亩,分别约占全省耕地的33.4%和22.4%。在这41年里,河南省的水灾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2.7%和17.3%,均居全国首位。饱受水患灾害之苦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尚无保证,粮食生产只能是望天收。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年来的水利建设,目前河南已基本建成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遍布全省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为骨干的防洪工程体系固若金汤;联通市县,直通乡镇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决胜千里;星罗棋布的全省雨水情监测体系即时传讯;涵盖全省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防御监测预警体系昼夜值守;7支省级防汛抢险机动队组成的应急抢险体系被坚执锐……河南防洪除涝、灌溉抗旱的条件明显改善,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大为改观。数据显示,仅在“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达200多亿元,抗旱灌溉3亿多亩次,有效减轻了洪涝干旱造成的灾害损失。

目前,河南境内两千多座水库星罗棋布,两万余公里河道堤防整修加固。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平地行舟”、“赤地千里”的悲剧不再上演,淮河流域“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惨景一去不返。“钢铁长城”护卫中原大地良田沃土,使河南省以占全国1.47%的水资源量养活着占全国7.6%的人口,生产着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基础支撑——水润中原粮满仓

“现在浇地很方便,水井就在我家地头上,接上水带,这边刷卡,那边出水。过去浇地,光水泵、水管都要拉一车,四五个人一上午也浇不了一亩地,现在一个人、一个小时就能轻松浇完。”家住河南滑县小铺乡常庄的村民常贡海指着直接通到农田里的灌渠出水口,不住称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

农谚自古有“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的说法,科学研究也充分表明,水分在小麦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生产1千克小麦约需1000至1200千克水,在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大约只有需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水,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历来重视水利对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用,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多次表示,要打造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水利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河南省现有耕地总面积11880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621万亩。已建成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40处,设计灌溉面积37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39万亩。据调研统计,40处大型灌区年均粮食总产量320.7亿斤,约占全省粮食总产的30%。特别是2009年大旱之年,40处大型灌区粮食总产量达412亿斤,占河南省当年粮食总产量1078亿斤的38%。40处大型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0%,生产出约占全省30%的粮食,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从‘看天望收’到‘连年丰产’,河南粮食生产的根本变化,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河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生产的综合保障能力大大增强。2013年河南发生了罕见的春旱、伏旱、秋旱三季连旱,但全省粮食总产仍然达到1142.74亿斤、顺利实现十连增。”河南省副省长王铁说。

河南极易形成旱涝交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利事业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责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之根,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坚持的事业。作为河南农业战线上的最高荣誉,在全省开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23年。

多年来,正是有了‘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的不断激励,河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完成的工程量逐年增多,质量和效果一年比一年好。据统计,仅2013年,全省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就达242.23亿元,投入工日2.14亿个,出动机械台班996.7万台(套);完成土石方5.98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71.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49.7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38.0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4.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12.45万亩,为保障粮食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提升——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亩地水费俺村最高收过80元,现在只要30元!”对比今昔灌溉用水情况,信阳市平桥区李咀村村民刘世权说。水费下降、灌溉效率提高、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小农水”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受到了实惠。

自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河南省134个县(市、区)按要求编制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经过了县人大或政府批复,省水利厅汇总编制了《河南省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为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的编制和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四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河南省新增灌溉面积345.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50.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1.2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8.8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47.7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8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万吨。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实施小农水重点县110个,其中91个是产粮大县,占95个产粮大县的96%,基本达到了小农水重点县在粮食核心区内全覆盖的要求。

为破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难的问题。河南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又出台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健全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作用。

同时,河南积极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省有管理任务的143个县已成立1996个乡镇水利服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6238人,落实人员经费1.2亿元,提前1年完成水利部确定的目标任务。群众用水合作组织不断加强,全省已成立用水户协会5397个。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省已成立省、市、县、乡四级抗旱服务组织1136个,在编人员3646人。基层管护和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在近年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多头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河南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7家省直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效益不减、各记其功、整合使用”的原则,加强县级统筹,提高资金的规模效益。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民间、金融等其他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的发展。2013年吸引社会资金15.9亿元。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等政策,2013年提取土地出让收益15.5亿元、征收水利建设基金8.2亿元。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既要解决好自身的吃饭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又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水利系统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神圣职责,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战略目标,积极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小平说。

发展完善——夯实农业水利根基

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河南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从1000亿斤增加到1300亿斤。《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河南承担了155亿斤,即占全国1/7的增产任务。但河南全省中低产田6200多万亩,农业基础比较薄弱,面临的农业灾害类型多、频率高、范围广。

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一亩水浇地的收益是一亩旱地的2~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40%。要打造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粮仓中的粮仓”,水利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近年来,河南省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河南省粮食连年增产做出了特殊贡献。2014年数据显示,河南夏粮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增产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总增产量的五分之一强。河南省也成为全国夏粮唯一超过600亿斤的省份。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问题依然存在,“短板”现象依然突出。

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七成,还有3000多万亩耕地是望天收,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河南省灌溉设施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天不足、后天失修,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机井陆续进入报废和更新改造期,全省有一多半机井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井灌面积日益衰减。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由于调水调沙,黄河河床逐年下切,致使河南省不少引黄口门引水能力逐年下降,加之缺乏必要的引黄调蓄工程等原因,分配给河南省的引黄水量指标不能充分利用,多年平均利用率不足五成。这一现状,始终是影响河南省粮食增产丰收、粮食核心区建设的切肤之痛。

“新形势下,河南将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引黄调蓄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循环利用的调蓄工程,缓解工农业和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王小平说,“‘十二五’末,河南将改造中低产田12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万亩、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力争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0万亩。”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农田水利河南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出彩河南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