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胜须眉 洛浦水情怀——记洛阳水利工程局有限公司畅瑞锋

2014-08-15 00:47李乐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3期
关键词:洛阳市工地水利

□李乐乐(本刊记者)

九朝古都洛阳,人杰地灵,华夏神往。静静的洛水,如同一泓甘泉,静静滋润着水北人民;如同一曲长歌,唱和着古城五千年的历史。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如同洛水的厚重与朴实般,这里的人们尤其是水利人也坚韧勤劳。洛阳水利工程局有限公司的畅瑞锋,就是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水利人。

不甘寂寞的大自然,时常用焦阳酷暑、寒风雨雪、风沙扬尘等自然力量磨砺水利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工作环境里,同样的工作内容日复一日的重复,所不同的是她用意志、用耐心在不同的施工现场用力刻画自己的足迹,在默默成长的同时,着力描绘着自己青春的色彩。

时间的积淀导演了蜕变

1994年,畅瑞锋从漯河水利技校施工与测量专业毕业,满怀开创事业的激情来到洛阳水利工程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水利施工技术员。刚进入施工现场,住的是石棉瓦宿舍,吃的是粗茶淡饭。面对艰苦甚至恶劣的工作环境,虽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还是被残酷的现实吓了一跳。

刚进入现实中的施工场地,畅瑞锋的工作任务是施工测量放线。面对着种种困难与不适,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用一丝不苟、不懈进取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圆满完成施工测量任务。白天,她拎着沉重的仪器在方圆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作业面上从一个基点走向另一个基点。通过一个个数据的测量与计算,测出每个部位的基准线。夜晚,拖着沉重酸痛的双腿回到宿舍,累的饭都不想吃了。

对于一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女孩子来讲,她的生活没有鲜艳时装的装扮,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没有节假日甚至是家的概念。本应有的生活,好像距离她是那样遥远。然而她知道,水利工作的特质,就是哪里山大、哪里水急、哪里危险、哪里艰苦,水利人的身影就出现在那里。施工现场工作的种种磨难是热血青年磨砺自己的试金石,更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

一线施工的工作经历,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工地枯燥而寂寞的生活中,她选择用学习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勤奋的学习,她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并先后考取了一级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资格。辛勤就有回报,刻苦就有成效。在他人看似单调、枯燥的施工工作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十多年如一日,伴随着河洛大地留下的脚印,她也用这种踏实奋进的工作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各项工作能力。

艰苦的工地 踏实的足迹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洛阳市洛河上阳宫水面工程、同乐园水面工程、周山水面工程、华林园水面工程的施工建设中,畅瑞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能力得到洛阳市水务局及其所在单位的一致认可。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一项又一项被克服的难关,她用自己忙碌的身影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慢慢书写着自己朴实无华的人生。这样踏实的足迹更是永远留在了济源市南漭河治理工程、洛阳市西干渠贾沟隧洞工程、洛三高速涵洞工程、洛阳市龙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系列工程的施工现场。

随着各项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的增进,2009年在洛阳市龙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任务中,畅瑞锋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

暑热时节,工地每天都处在骄阳的炙烤下。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奔忙在生产现场,工作不分八小时内外。每天盯在工地上,常常熬到夜里十二点多才回到宿舍休息。冬季龙脖工地山风呼啸、滴水成冰。施工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施工工期要求工程进度不能有丝毫拖延,在这样的冷风肆虐中要保证各项工作按要求完成,更是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她一边担负着各项技术方案的编制,更承担着施工现场各项技术要求指导工作,手麻了自己搓搓;腿冻痛了自己在原地跺跺脚。在畅瑞锋的领导组织下,洛阳市龙脖水库除险加固各项施工任务被圆满完成,工程获得2009年省文明工地称号,其项目施工质量更是获得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

凭着自己对水利施工的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2011年畅瑞锋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阶段。她所在的公司承建的洛阳市洛河东段太平橡胶坝工程施工任务中,畅瑞锋由项目开工时的项目副经理后调整为项目经理。这是第一个由她全面负责的工程施工任务。

对她来讲,这是一次新的、更高要求的考验。作为项目经理,既要负责施工安排、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又要承担人员组织、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工作责任重压力大。项目前期连续的阴雨天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她带领项目全体员工冒雨作业,顶着阴冷、踏着泥泞,用极大的工作热情、执着的工作作风提前完成了前期各项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她秉承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严把施工各个环节,指导推进各方面工作。为了按工程工期要求完成施工任务,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用辛勤应对挑战,用执着接受考验。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已经对工地各个工作面巡视完毕,早饭后,通过和各个施工人员的沟通,提出每个工作面的技术要求和工序安排,通过审看各个部门报送的施工资料,计划下步施工任务以及制定施工方案。一天下来,满天的星斗伴着她伏案忙碌到深夜的身影,进行次日工作安排以及物资计划安排。在畅瑞锋行动大于语言的工作精神的带动,以及全体项目员工的努力下,该项目2012年被河南省水利厅评为“省级文明工地”荣誉称号。

时间的积淀将她由一个青春气息浓郁的职场新人慢慢蜕变成水利施工行业一棵苍天大树,在她所负责的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次质量事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她的工作和努力也得到了同行业的认可和支持。2011年被河南省水利厅评为“河南省水利系统文明职工”,2012年被洛阳市水务局评为“全市水利系统先进标兵”。2013年3月被洛阳市人民政府评为“洛阳市劳动模范”,2013年7月被洛阳市水务局评为“洛阳市水务局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这些厚重的荣誉薄,见证了她的成长。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俺家”

丰伟的事业,基石是平凡的积累,更是工作生活中不断的砥砺与磨练。对于野外施工管理人员来讲,最疼心不是施工过程中的难和险、也不是身体的疲惫、条件艰苦,是接到施工任务离开家时家人的目光、回到家孩子让她陪他们玩耍的期盼。

作为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多种角色,她对于家庭的愧疚却一言难尽。她和丈夫都是从事水利工程工作。平常人眼中的平凡家庭生活,她们基本实现不了。畅瑞锋的儿子今年12岁,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是,在儿子眼里,爷爷奶奶是他最亲近的人。对于儿子的功课,她基本没有时间辅导,基本没有开过家长会。孩子10岁那年,一次打电话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回俺家........”这句不经意的话语,说明孩子已经不记得那是他们共同的家了,他的心中已经模糊了妈妈在家的感觉,此时畅瑞锋无言的心酸溢满心间。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弥补自己对孩子多年情感亏欠,每当寒暑假她总是把孩子接到工地,让他一起生活在那艰苦的地方。工作之余,看到工地上孩子孤独的身影,她自嘲地讲“这也是对孩子从小吃苦精神的磨练吧”。

都说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个古代的故事,但对于现代的野外施工人员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担任项目经理以来,畅瑞锋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春节是和工地值班人员一起度过的,更谈不上其他节假日了。即使家和单位办公楼的距离仅仅几步之遥,她还是好多次没有时间走过去。面对这种酸楚的无奈,她所能做的,只能是把工程干好,以此回报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18年来,畅瑞锋一直在野外从事一线工作,不但无法分担家庭生活责任,还要将年幼的孩子托付年迈的公婆照顾。在家庭上她失去的太多,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选择。她把全部精力放到工作上,用事业上的丰硕成果回报家人的支持。十几年如一日,她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顽强执着的工作态度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岁月记录着一路的艰辛,同时也记录着她不求索取地默默为水利事业奉献篇篇日记。

“我把项目经理这个岗位看成是冲锋时的尖兵,备战时的后勤,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自己的辛苦换得万丈高楼平地起,换得洛阳新景美入画,那些辛苦都化做更强的动力,推动着我以更大的信心为工程施工顽强拼搏。”谈起这些年的水利工作,畅瑞锋的感慨溢于言表。

古人云,治水功在千秋。寥寥的几个字却诠释着代代水利人的责任和辛劳。选择水利事业就意味着时刻倾听自然的脉搏,用自己的心血去谱写、铸造自然共振的节点。山川河流的灵动需要水利人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绘;水利发电、农田灌溉、治洪排涝和自然共同谱写壮丽的歌,这就是水利人的使命。正是在这样的使命和这种热情的感召下,畅瑞锋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慢慢清晰的诠释着水利行业“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

高峡出平湖,荒漠变绿洲,奔腾的江河承载着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波澜壮阔的水利工程,凝聚着水利人的心血,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基础,是每一位水利人默默润色并描绘的壮丽社会画卷。

猜你喜欢
洛阳市工地水利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洛阳市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