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形势下机械管理及维修

2014-08-15 00:46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械故障项目部机械设备

肖 强

(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

1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必要性

当代道路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道路等级也趋向于高级化。传统的人工施工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因此,道路施工实现机械化是道路施工适应新形势的一大重要体现,实现机械化不仅能够推动高等级公路道路的建设,还有助于提高道路的建设质量,减少人力。但是在机械在高强度的运转下,难免会出现老化、病态等状况。因此,新形势下也对机械的管理及维修提出了大的挑战。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修能够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提高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效益。新形势下,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应该要将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论相结合,创造出适应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模式。此外,对于机械也要依据其相关特性进行定期维修。对于道路机械的维修可以有效保证这些机械的正常运转,延长道路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相关的维修经验进行分析,发现对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维修还可以降低道路施工机械的成本,提高效益。

2 新形势下机械设备管理

2.1 当前机械管理存在问题

(1)只注重设备使用而忽视保养。

机械施工为道路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些工程项目部就看到了这一点,只考虑到工程效益,过度的追求工程进度,这样,就导致工程设备在加班加点的运转,在长期超负荷的状态下,施工机械自然是会出现各种问题,缩短了机械的寿命。此外,当一些大型设备出现问题时,一些项目部也不愿意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在一个项目完工后,机械无法得到必要的维护和大修,基本上就处于严重病态。但是在未及时养护后,还极有可能被运去为新的工程服务。这就造成机械陷入了恶性的循环圈中,待到机械无法承担这些压力时,便会出现报废的情况。这样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施工进度,损害工程效益。

(2)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对机械管理的人员往往不能经常接触到机械。因为这些机械通常是被生产人员所操作。这些人员对于机械的养护知识了解甚少,通常只是从技术角度了解如何操作。这样,就导致对于机械的管理与维修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

(3)制度不完善。

道路施工项目部通常会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但是一般都是集中于生产管理方面,对于机械的管理维修方面则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这就导致有关人员对机械管理维修工作不重视,实际的管理维修时也只是应付。在这样的机制下,根本无法解决机械故障等问题。这样,就导致一些简单的故障会越来越恶化,最终导致报废的状况。

(4)机械使用不规范。

机械的使用往往会有具体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操作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还对机械的养护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当前,道路项目部的施工人员有专业人员、长期聘用人员以及短期聘用人员。这就造成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特别是短期聘用人员基本上只是停留在会简单操作的层面,根本不了解如何规范使用机械,如何管理好机械,如何养护机械。施工人员是机械的最直接接触者,他们不规范的使用会造成机械处于不正常的超负荷状态。这样难免会加速机械的老化,大大缩短机械的寿命。

2.2 新形势下如何科学管理机械设备

(1)加强机械的管理与维修,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对于机械的管理与维修工作,首先,要由施工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做出改变,他们必须要重视机械管理与维修,将机械的管理与维修意识灌输到项目部其他人员的思想之中,形成整个项目部都重视机械管理与维修工作。其次,从实践上进行努力,制定项目部相关规程,对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如何开展进行详细的说明及约束。将这一工作分配到个人,做到权责分明。让工作人员知道如何去做,也意识到自己必须去做。通过这些工作,加强项目部对机械的管理与维修,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行。

(2)加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人员素质也是影响机械管理及维修的一大要素。项目部要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不仅从意识上明确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重要性,也要从理论上指导如何去对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维修。通过前期的培训、教育,再经过项目部规范约束工作人员的实践,令工作人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定人”、“定岗”、“定职”,有效的将机械管理及维修工作有效的落实,避免机械“带病作业”,维护好机械,从而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最终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

(3)集中管理机械设备。

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工作除了从具体的工作上,微观上来努力,还可以从宏观上来把握。针对当前的诸多问题,结合工程招、投标制度,提高道路建设部门的整体水平,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将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与生产管理的关系从源头上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把握,确保施工中这两者可以做到协调互助。这样,可以避免施工出现重使用、轻养护的现象出现。还可以通过将机械管理系统从工程的管理中独立出来,做到机械管理的集中化。

3 机械的维修

3.1 机械故障产生的规律

要想对机械进行有效的维修,应该要抓住机械故障产生的规律来进行。这样既可以做好维修工作,也减少了维修成本。机械故障通常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以及耗损故障期。第一是早期故障。它主要出现在机械投运的早期阶段,主要是由于机械自身缺陷儿造成的,例如,设计不规范、质量不佳等。第二是偶然故障期。偶然故障期是指处于早期故障与耗损故障期之间的一段时期。这一阶段故障通常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延长机械的寿命,对于这一阶段应该要加强管理,适时维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最后一个就是耗损故障期。这一阶段机械故障主要是因为长期运转后所带来磨损、老化等造成的。它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也呈增加态势。避免耗损故障的有效方法就是在耗损期到来之前对机械进行有效的维修。

3.2 新形势下机械维修—以利用率为主

新形势下,将机械的维修以利用率为主,是指将道路施工机械的利用率置于首位制定维修策略的方法。这一策略注重设备的利用率,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这一维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定期维修,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主要是指依照一定的周期对机械进行维修。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维修主要是利用生产空隙进行,既避免了影响施工工作,在维修时也有一定的准备,维修效果也会较好。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依据机械故障的实情进行维修,较为静止,无法跟上机械故障的动态性特征。(2)视情维修。主要是依据相应监测出的故障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这一方式主要是建立在对机械的监测之上,主要包括机械的状态检查、状态校核以及趋势监测。但是监测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费用也较高,一般使用于关键道路机械设备的维修。(3)事后维修,这一维修方式维修成本较低,也无需前期的计划,一般是在机械出现故障后进行维修。(4)机会维修,将定期维修以及视情维修相结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施工实现机械化有其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但是在当下机械运用越来越频繁的施工中,要注意对这些机械进行有效管理及维修,确保机械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转,使得机械化在道路施工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道路施工企业要将机械的管理及维护作为当下企业管理的一重要内容,充分意识到机械管理及维护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将管理及维护工作落到实处。

[1] 薛丁海.工程机械维修业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建筑机械化,2008,(8).

[2] 冯艮生.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交通标准化,2008,(7).

猜你喜欢
机械故障项目部机械设备
基于HSMM的船舶机械故障演化预测模型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机械故障原因及诊断探究
汽车机械故障原因分析及其诊断探讨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在项目部落地生根
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应如何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