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研究

2014-08-16 15:11沈丽罗胜铁张志众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沈丽++罗胜铁++张志众

摘要:指出了《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因为课程学时较少,提出了应结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优化和拓展,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完善考评方式,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执业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

[H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32302

1 引言

高等学校化工专业开设《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十分必要。因为现代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化工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知识丰富,操作能力强,具备较高安全、环保素养的人才来承担化工生产任务[1]。

《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作为唐山学院化工专业本科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于2008~2009第一学期首次开设,48学时,考查课。随后因为教学计划修改完善,开设学期和课时都进行了调整,课时缩短为32学时,考查课,在第六学期开设。

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化工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三废”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控制技术,掌握防火、防爆、防工业毒物、压力容器与检修技术、安全系统工程等化工安全技术,培养学生的安全及环保意识。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在以后的化工生产、管理、设计及研究等工作中自觉地把化工污染控制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并能够处理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

课时缩短了,加之又是考查课,实事求是地讲,这门课程不易让学生主动重视。那么如何在有限学时条件下教授学生更多的化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知识?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听、愿意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一系列问题随之摆在了任课教师的面前。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2 理论教学内容优化与拓展

本课程教材选用的是黄岳元编著的《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概论》,由高教出版社出版,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全面,条理清楚,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而且便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拓展。考虑到本课程特点是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化工“三废”处理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培养学生较高的环保安全素养,相应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笔者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渴望知道“学了这门课将来我能干什么工作”,一旦是学生心仪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学生往往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强。因此我们结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生动性。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化工环境保护,二是安全生产技术。课上的教学内容设置与执业资格考试相联系,所选教材中主要涉及到的执业资格有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注册安评工程师等。将职业特性、未来发展前景、所需掌握的知识,资格考试科目、要求等等在教授课程内容之前介绍给同学,同学们兴趣十分浓厚,上课听讲认真程度明显改观。此外,课上的学时有限,不可能将全部内容都详细介绍,有的内容就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学。课后问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欲考取相关执业资格的学生明显增多,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例如化工“三废”治理的讲解采用视频、多媒体动画、flash等技术,学生反应强烈。尤其是废水处理中采用的动画形式更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动画中的讲解员就是废水中的污染物,所以同学们了解了水处理构筑物的内部结构,教学效果胜过去无法看到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污水处理厂参观。

3.2 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

由于本课程课时少,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宽泛。正式上课前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介绍给同学,让同学心中有数,主动安排学习计划,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来听课。讲课过程中通过讨论、答辩等形式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设置问题激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行解决。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对于课后需要查资料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完成较好,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3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环保安全素养

本课程没有安排实验、课程设计等独立的实践环节,但是通过借助于大学生创新实验、业余时间的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校内设施建设的模拟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三废”处理工程案例、动画仿真、实际生产事故原因分析等手段,尽量地将理论教学生动形象实际化,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和安全的职业素养。

4 考评方式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考查课,本课程考评方式应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期末考评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在学期结束后通过开卷考试测试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二是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听讲认真程度,讨论、回答问题情况,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三是实际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可以是化工“三废”治理工程内容,环评、清洁生产的内容,也可以是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内容等,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拿手的题目,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通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化工本科专业学生对《化工环保与安全》这门课认可度较高。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对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很关注,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对化工专业毕业后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而就笔者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看,化工专业毕业生中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学生不在少数。

参考文献:

[1] 陈海峰.化工高职教育中安全环保素质培养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6.

[2]钱 永,王彦林.短学时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09,10(36):198.

[3]吴 勇,短学时AutoCAD教学的基本思路[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1.

[4]贺增弟.短学时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中北大学学报,2005,(21):2.

[5]谷晋川,梅自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短学时教学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6]谢练武,郭亚平.林科院校短学时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4.

[7]马新起,乔聪震.浅谈化工专业课教学方法革新[J].教育与职业,2010(7).

[8]阳荣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战略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