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包容

2014-08-21 05:58刘天毅
做人与处世 2014年14期
关键词:思想包袱北京人艺曹禺

刘天毅

戏剧《雷雨》的问世,曹禺的名字可谓迅速红遍中国文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即便如此,然而在八十年代他还是被人批评指责过。

1983年的一天,曹禺收到了著名画家黄永玉写的一封信。信上说:“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当时,身为北京人艺院长的曹禺读完信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郑重地把它夹入了大相册。后来,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前来访问,曹禺话语谦逊并且还一字不漏地把这封批评信念给他听。看到众人吃惊的样子,曹禺很平静地说:“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

还有一次,青年作家张辛欣在《收获》上发表文章强烈批判曹禺。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人们都把矛头指向了这个青年作家,认为她思想偏激,不知天高地厚。毕业分配的时候,许多单位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张辛欣。后来,巴金推荐她到北京人艺当导演。这可让张辛欣为难了,院长曹禺可是自己曾经写文章批判过的啊,他能接受自己吗?了解了张辛欣的处境后,曹禺并没有为难她,而是很诚恳地对她说:“年轻人有自己的思想这很好,希望你放开手脚认真工作,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

对两次指责的处理,体现了曹禺先生博大的包容之心,也让人们对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伟大文学家有了新的认识。这正是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人格魅力。生活中,如果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精彩。

(编辑/袁恒雷)

猜你喜欢
思想包袱北京人艺曹禺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为干部卸下怕犯错误的思想包袱
脚下的路
曹禺三下“鸡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