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教学提高实效

2014-08-21 00:58周慧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板书书写同学

周慧新

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为本,突出“双基训练”的传统教学,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题型和解法研究上,在课堂中教师讲知识,讲典型例题,归纳总结解题方法,然后依托学生训练来巩固.这往往导致教师“一言堂”的出现,诱发“题海战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练得厌倦,教师改得头大.也不知道这样的“练”何时是尽头.

针对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新课改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倡导研究学习、合作学习.但推进课改以来,因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不足,或拿捏得不准,导致课堂教学走调变味的现象也存在.为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教师不敢讲,就让学生讲;为了强调互动交流,“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为了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评讲例题前先让学生研究一番,讨论一番.这种只追求形式的课改,使得课堂教学华而不实,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课堂,反思课改,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学中,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课改向教师提出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把准课堂教学整体规划之后,还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包括细节安排的目的,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教学细节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一旦出现预设和生成不一致时该怎么办,还应注意哪些策略和方法;细节间该如何连贯等.思之越细,备课越充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越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情境的设计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数学教学不只是单一的运算和推理,而是变得精彩而鲜活.

在“有序数对”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

PPT出示情境:“帮帮老师,老师刚刚接触同学们,还叫不出同学们的名字,但老师想提问同学们,老师应怎么办?”

学生1举手回答:“老师,可指着那位同学,请他(她)回答问题.”

“谢谢.不过,有点欠礼貌,”我说.

学生2说:“老师,你可以轻轻地踱到这位同学身边,请他(她)回答问题.”

“谢谢.这是老师常用的方法,但花时较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每位同学都有座位号,叫座位号,便可以叫到这位同学.”学生3说.

“老师连同学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怎知道座位号?”我说.

学生3站起来补充说:“按照座位,从第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组最后一位同学,给每位学生编一个号,叫座位号,便可以找到这位同学.”

“这是一种办法,但我不能说这是一种好办法.因有的同学座位号太大,老师想点这位同学,首先要数数.同学们也要心数,看是否点到自己,花时也可能较长,”我进一步提示:“能否通过行列来较好地准确定这位同学?”

学生沉默,我让学生讨论,学生4举手回答:“第一行第一列为11,第二行第1列为21,第6行第2列为62,以此类推,可以很快找到这位同学.”

“谢谢你的帮忙,请坐.”我边板书,边讲解:“运用两个数字定位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但避免与11混淆,需要在中间加一个逗号即‘1,1.为了强调这两个数一起来定位这位同学,还需要加一括号,即(1,1).”

我继续板书追问:“那(1,2)是哪位同学?”

学生面面相觑,有的指指点点,“(1,2)”同学站了起来说:“我在这儿.”全班同学大笑.我也笑着说:“请坐.那(2,1)是哪位同学?”

“我在这里,”“(2,1)”同学立即站起来说.

“(2,1)和(1,2)定位同学是否相同?”

“不同,”学生很整齐地回答.

“用两个数来定位一个同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出三点:(1)需用逗号隔开;(2)需用括号;(3)顺序不能颠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序数对.”我立即板书“有序数对”.

在“有序数对”的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不仅激活了课堂,促进学生去思考讨论,强化了学生对有序数对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利用问题开放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精讲精练,确保神聚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现在的课堂,教师开始不敢多讲了,或者也得“先学后教”.就算是例题,首先得让学生自学几分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学生讨论几分钟(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接着找一个学生上台演示讲解.如果这位学生讲得不够全面时,再找另一个学生补充(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分组点评,总结解题方法.折腾了许久,才算完成一道例题目的教学.如果整节课、节节课都如此,导致“中差生看热闹”,课堂教学实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课堂教学并不反对教师讲.只要教师讲得精、讲得准、讲得精彩,学生听得清、听得明、听得愉快,势必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必须讲得精,学生也要练得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策略,确定讲练的内容,预算讲练的时间,讲时不拖泥带水,练时有的放矢,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就拿《分式方程》的教学来说,“什么是分式方程”及“解分式方程中去分母和验根”需要讲.“判断分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需要练.但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研究题目的广度、难度、梯度及题量,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启发点拨,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体验问题解决后的快乐.

因此,推进课改,一定要摆脱形式主义的纠结,绝不可为了强调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制约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相反,教师应认真领会课改的精髓,将课改理念渗透到我们的课堂讲练之中.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一堂课能侧重于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众多的课堂教学凝成合力,那是一个了不得的举措.

三、互动交流,调配课堂

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心对心的交流,借“质疑启思,问题导学,提问互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驾驭课堂,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分式方程的去分母的教学.

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去分母”的教学中,在明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查阅、尝试和讨论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借助巡堂,及时了解情况,亮出难点及易错问题,点拨引导或评讲强化.这不仅能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取过程,体会到问题解决时的快乐.因此应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为课堂增色,使课堂活跃,让课堂高效.

互动因教学情境而生,绝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片面追求互动形式,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学中讨论活动的设立,教师应预先考虑到“研究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如何诱发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切入点和核心在哪里”“怎样不让学生讨论重心发生偏移”.思之越细,考虑越充分,课堂教学的可操控性越强,互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反思诊断,对症下药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预设,但精心预设又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时科学诊断,灵活应对,对症下药.

反思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可谓司空见惯了,甚至许多学校将它作为一个常规工作来抓,但真正能将反思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师少之又少.好教师也要借助作业批改和师生交流了解学情,针对问题,谋求对策,部署下一步教学.

就拿几何教学来说,几何学习要求具有缜密的思维.初中生初学几何畏难情绪严重,学习信心不足.教师放慢了教学进度和语速,但课堂小测仍然不理想,我百思不得其解.与学生谈心时,无意中得知许多学生因不会书写证明过程而出错.于是我安排“几何证明书写”训练.每评讲一道几何题,我严格板书,紧接着擦去板书,让学生书写教师刚擦去的证明过程.借巡视课堂,或个别辅导,或统一强调,或交换互查,给予纠正.等到学生证明书写格式规范,证明条理清晰,以后的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五、评价激励,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少不了师生互动,少不了科学评价.评价用得好,用得妙,不但可提高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风趣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但纵观我们的课堂,评价落入俗套的还不少,评价过于偏激也尚存.这样不切合实际的评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学生反感.

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态度要真诚、中肯,语言要新颖、独特、幽默、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要适时,要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

(责任编辑黄桂坚)

三、互动交流,调配课堂

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心对心的交流,借“质疑启思,问题导学,提问互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驾驭课堂,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分式方程的去分母的教学.

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去分母”的教学中,在明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查阅、尝试和讨论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借助巡堂,及时了解情况,亮出难点及易错问题,点拨引导或评讲强化.这不仅能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取过程,体会到问题解决时的快乐.因此应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为课堂增色,使课堂活跃,让课堂高效.

互动因教学情境而生,绝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片面追求互动形式,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学中讨论活动的设立,教师应预先考虑到“研究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如何诱发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切入点和核心在哪里”“怎样不让学生讨论重心发生偏移”.思之越细,考虑越充分,课堂教学的可操控性越强,互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反思诊断,对症下药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预设,但精心预设又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时科学诊断,灵活应对,对症下药.

反思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可谓司空见惯了,甚至许多学校将它作为一个常规工作来抓,但真正能将反思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师少之又少.好教师也要借助作业批改和师生交流了解学情,针对问题,谋求对策,部署下一步教学.

就拿几何教学来说,几何学习要求具有缜密的思维.初中生初学几何畏难情绪严重,学习信心不足.教师放慢了教学进度和语速,但课堂小测仍然不理想,我百思不得其解.与学生谈心时,无意中得知许多学生因不会书写证明过程而出错.于是我安排“几何证明书写”训练.每评讲一道几何题,我严格板书,紧接着擦去板书,让学生书写教师刚擦去的证明过程.借巡视课堂,或个别辅导,或统一强调,或交换互查,给予纠正.等到学生证明书写格式规范,证明条理清晰,以后的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五、评价激励,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少不了师生互动,少不了科学评价.评价用得好,用得妙,不但可提高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风趣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但纵观我们的课堂,评价落入俗套的还不少,评价过于偏激也尚存.这样不切合实际的评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学生反感.

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态度要真诚、中肯,语言要新颖、独特、幽默、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要适时,要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

(责任编辑黄桂坚)

三、互动交流,调配课堂

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心对心的交流,借“质疑启思,问题导学,提问互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驾驭课堂,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分式方程的去分母的教学.

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去分母”的教学中,在明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查阅、尝试和讨论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借助巡堂,及时了解情况,亮出难点及易错问题,点拨引导或评讲强化.这不仅能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取过程,体会到问题解决时的快乐.因此应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为课堂增色,使课堂活跃,让课堂高效.

互动因教学情境而生,绝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片面追求互动形式,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学中讨论活动的设立,教师应预先考虑到“研究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如何诱发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切入点和核心在哪里”“怎样不让学生讨论重心发生偏移”.思之越细,考虑越充分,课堂教学的可操控性越强,互动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反思诊断,对症下药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预设,但精心预设又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时科学诊断,灵活应对,对症下药.

反思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可谓司空见惯了,甚至许多学校将它作为一个常规工作来抓,但真正能将反思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师少之又少.好教师也要借助作业批改和师生交流了解学情,针对问题,谋求对策,部署下一步教学.

就拿几何教学来说,几何学习要求具有缜密的思维.初中生初学几何畏难情绪严重,学习信心不足.教师放慢了教学进度和语速,但课堂小测仍然不理想,我百思不得其解.与学生谈心时,无意中得知许多学生因不会书写证明过程而出错.于是我安排“几何证明书写”训练.每评讲一道几何题,我严格板书,紧接着擦去板书,让学生书写教师刚擦去的证明过程.借巡视课堂,或个别辅导,或统一强调,或交换互查,给予纠正.等到学生证明书写格式规范,证明条理清晰,以后的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五、评价激励,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少不了师生互动,少不了科学评价.评价用得好,用得妙,不但可提高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风趣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但纵观我们的课堂,评价落入俗套的还不少,评价过于偏激也尚存.这样不切合实际的评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学生反感.

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态度要真诚、中肯,语言要新颖、独特、幽默、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要适时,要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

(责任编辑黄桂坚)

猜你喜欢
板书书写同学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书写春天的“草”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