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2014-08-21 08:52周达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学污染

周达新

前段时间正好在网上看到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获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这组照片的名字是《关注中国污染》。39张照片,每一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再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环保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很自然地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渡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进行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习

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可将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蕴含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气体嗅闻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即使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气体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调査生活中的水污染、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学生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能更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时,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有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还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森林覆盖率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废弃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79-80.

[2]赵颖华.探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73-174.

[3]白淑琴.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28-29.

[4]奚志平.初中化学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2,(31):53.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前段时间正好在网上看到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获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这组照片的名字是《关注中国污染》。39张照片,每一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再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环保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很自然地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渡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进行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习

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可将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蕴含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气体嗅闻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即使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气体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调査生活中的水污染、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学生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能更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时,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有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还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森林覆盖率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废弃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79-80.

[2]赵颖华.探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73-174.

[3]白淑琴.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28-29.

[4]奚志平.初中化学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2,(31):53.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前段时间正好在网上看到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获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这组照片的名字是《关注中国污染》。39张照片,每一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再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环保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很自然地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渡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进行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习

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可将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蕴含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药品的取用、气体嗅闻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即使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气体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调査生活中的水污染、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地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学生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能更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时,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有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还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森林覆盖率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这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玲.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废弃物的绿色无害化处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79-80.

[2]赵颖华.探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73-174.

[3]白淑琴.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28-29.

[4]奚志平.初中化学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2,(31):53.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化学污染
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