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演讲词之元话语应用研究

2014-08-24 06:07彧,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演讲词演讲者语料

陈 彧, 祝 欢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毕业典礼演讲词之元话语应用研究

陈 彧, 祝 欢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在以劝说为重要功能的演讲语篇中,元话语是组织语篇结构、表明演讲者观点、与听众建构良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在Hyland元话语分类系统指导下,对10篇演讲词中元话语标记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毕业典礼演讲词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频率高于交际元话语的使用频率。交际元话语协助听众理解语篇,实现劝说模式的理性诉求;互动元话语则实现劝说模式的情感诉求。

元话语; 毕业典礼演讲词; 互动元话语; 交际元话语

近年来元话语(metadiscourse)成为语篇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相关研究并未给元话语提供统一的定义。Crismore[1]认为,任何形式的言语交际(话语)都包含两个层面: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基本话语表达关于话题的命题信息,元话语则引领受话人理解评述关于话题的命题信息;Williams把元话语解释成“有关话语的话语, 跟主题无关”[2]211。Vande Kopp le[3]把元话语解释为有关基本命题信息内容以外的话语,指的是引导读者去组织、分类、解释、评价和反映篇章所传达的信息的一套机制。Hyland[4]则认为元话语是有关话语的组织、作者对话语内容的看法、预测读者态度等体现篇章各种特征的一套机制。国内学者徐赳赳把元话语定义概括成“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映的一种语言使用法。”[5]345上述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元话语在语篇中体现作者-读者互动的手段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同。

1 元话语研究范畴及研究模式

1.1研究范畴

系统研究元话语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研究。从基于Halliday语言功能理论研究(Vande Kopple 1985; Crismore,et al.1993)到基于Jakobson语言功能理论(del 2006)研究;从跨语言、跨文化语篇的元话语对比研究(Valero-Garces)到从社会认知视角探讨元话语(Guillem)。近年来,在共时研究占主导的同时,近年来定性研究成果明显增加(Harwood 2007; Hyland 2010),也出现了历时维度的研究(Boggel,2009, Gillaerts& Van de Velde,2010)。

另一方面,元话语研究领域得以拓宽,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研究对象更加细化。传统的元话语研究多集中在篇章分析领域,主要以学术篇章为研究对象,语料多为书面语言。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元话语的翻译问题(Peterlin,2008),研究对象逐渐向非学术篇章拓展,如媒体、新闻和经济类篇章等。口语中的元话语成为新的研究对象。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元话语研究日益深入,重视对跨语类、次语类、语类的某些组成部分中的元话语进行考察。

1.2研究模式

对元话语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不同导致元话语的研究模式差异。当前指导元话语研究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基于Halliday的语言元功能的观点,Vande把元话语分为篇章元话语(textual meta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前者指篇章中连接篇章各层次的主要成分,组词成篇的词和短语;后者是用来体现作者和读者关系的词和短语。Hyland和Tse把元话语分为交际元话语(interactive resources)和互动元话语(interactional resources)。交际元话语有助于引导读者,注重组织话语的方式;互动元话语显示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关系,作者采用一些方法以提醒读者领会作者的命题信息。此外Ifantidou[6](2005)的分类则把元话语分成内部篇章元话语(intratextual)和外部篇章元话语(intertextual)两类。内部篇章元话语是指同一个篇章中的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一种关系;外部篇章元话语指的是不同的篇章。

2 演讲语篇及其元话语分类模式

本研究选取的语料为10篇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嘉宾演讲词(总字数为30,968),采用人工收集语料和手工标记并统计元话语的方法。通过访问哈佛大学官方网站,下载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毕业典礼嘉宾演讲词及视频(见Appendix 1)。通过观看视频并反复阅读文本材料,笔者手工标记语料中元话语的10类子范畴,评判元话语依据的是其在语篇中特定语境下的主要功能,统计各自出现频率,分析演讲者元话语使用情况,探讨演讲词中元话语应用的特征和模式。

2.1毕业典礼演讲词

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嘉宾均为各领域杰出人物,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比里亚女总统,他们多为哈佛优秀校友及世界名流。演讲每年6月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公开发表,具有一定的仪式性。演讲者通过向听众介绍某个/些人、物、事件或事态,表明立场、阐述观点、宣传主张,获取听众的感情认同,进而影响其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最终达到引导听众采取演讲者所倡导和期待的行为。因此该类语篇在介绍信息的同时更注重实现劝说功能的目的。

2.2分类模式

本研究采用Hyland和Tse的元话语分类模式(表1)对语料中的元话语进行标记、确认和编码标注,统计和分析数据并对不同元话语的使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

表1 元话语功能分类表

3 结果与分析

3.1元话语使用分布

统计表明语料中出现各类元话语标记共2774个,其中交际元话语664个,互动元话语2 110个,元话语出现频率(以每100字记)为8.9%(表2).

表2 元话语频率统计表总表

根据Hyland元话语分类模式,交际元话语包括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回指标记、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语5个次类,其功能在于体现作者对读者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作者意图。语料中交际元话语下属的二级分类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交际元话语分布情况统计表

Hyland元话语分类模式中的互动元话语包括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自称语和介入标记5类。互动元话语涉及作者的闯入(intruding)和对信息的评价(commenting)。表4展示了语料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

表4 互动元话语使用情况统计表

3.2使用分析

语类决定着元话语的使用,也就是说元话语的使用必须符合特定的语类。例如学术论文属于知识创建型语篇,它的首要目标是将自身的研究置于一定的学科语境中,并达到信息有用、阐述清晰的目的。因此该语类中会较多使用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回指标记、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语等交际元话语语言手段。同时作者还必须采用交际元话语手段来建立与读者的联系,体现自身观点的可靠性,并增强可接受性。

毕业典礼嘉宾演讲作为公共演讲的一个分支,它首先是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者通过基本话语把主要信息传递给听众,表达和倾诉自身思想及情感;同时信息交流必须是双向的,因为演讲效果更多取决于演讲者与听众间的互动和交流,因此演讲者必须有意识地把信息的传递和听众的信息反馈对应和联系起来,通过使用元话语手段增强语言表达的交流性。从研究结果看(表2)演讲语篇中元话语出现的频率高,30 968字的语料中共出现元话语标记2 774个,每百词出现8.9个,其使用频率明显高于英文报纸社论元话语出现频率(4.3个/百词)[7],(穆从军,2010),但低于国外高校网站主页校长欢迎辞中出现频率(9.6个/百词)[8](谢君,2011)。表2亦表明,语料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比例(76.1%)大大高于交际元话语的使用比例(23.9%)。可以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得到解释:演讲语篇是描写型和劝说型语篇的混合体,但其描写联想性占主导,也就是说演讲者更多使听众通过想象对其所描述的人/事有所经历,从而传递情感,使用感情诉诸来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劝说功能是演讲语类的基本功能,这能很好地解释研究结果:互动元话语的使用多于交际元话语的使用,其次数分别为2110个和664个。

表3表明在交际元话语的5个二级分类功能中,出现次数从高向低依次排列为:过渡标记、框架标记、言据标记、语码注释语和回指标记。

作为特殊的交际形式,一般说来演讲语篇都是事先准备好文稿,但以口头形式表现出来,它兼具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的特点,因此在结构严谨、语篇正式的同时,亦有鲜明的口语特征。在衔接手段上英语多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而少用照应、替代、回指等元话语标记。语料中统共10个回指标记很好地证明了这点。英文演讲者崇尚文字的新颖和独特,提倡采用个性的语言,因此演讲中较少使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这个文化特征可以解释语料中较少使用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语的现象。比如Ellen Johnson用两个过渡标记(not only & but)开始了她的演讲,顺利把主要信息传递给听众,语言结构清晰,并将自己作为演讲嘉宾的感激之情传递给听众。

例1:I am honorednotonlyto be the 360th Commencement speaker at my alma mater,butto do so in the year Harvard University celebrates 375 years of preparing minds as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

-Ellen Johnson Sirleaf, May 26, 2012

分析语料发现:相对过渡标记而言,框架标记的使用较少。演讲融合了口语语篇特征,演讲时间通常限制在几到十几分钟,因此英语演讲词长度通常在3000字左右,语篇的长度和面对听众直接陈述的交流方式决定演讲词不需要太复杂的框架,但是优秀演讲者会恰当利用框架标记以便清晰地传递信息。在下例中Kofi Anan巧妙地使用了框架标记,便于听众接受信息内容。

例2:… What does this crisis consist of?

First, a crisis of collective security …Second, a crisis of global solidarity.…Andthird, a crisis of cultural division and distrust.…

-KofiAnnan, 10 June 2004

另一方面,演讲这种面对面交流方式决定其语体具有对话性特征,演讲者的多重身份(校友,杰出人物,业界精英)必须在语篇中得到均衡,他必须向听众灌输观点,因此互动元话语呈现突显态势。在演讲语篇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频繁,在其二级分类功能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称语(44.5%),介入标记(39.1%)次之,模糊语和增强语的使用比较接近,分别为7.6% 和6.3%,用到最少的时态度标记(2.5%)。

自称语多以第一人称出现,传递主观性评价的同时增加所谈内容的可信性度,体现出演讲者亲近和友善听众的态势,同时由于自称语标记多倾向于主观个人兴趣,可以调动听众的好奇心,以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取得良好的劝说和影响效果,如下例,

例3:I have no personal anxieties, however, for in a decades-long career in public service, I have learned many lessons that I can share with you today. Inmyjourney, I have come to value hope and resilience. As an actor in Liberia′s history as it has unfolded over the last 40 years, I have seen these characteristics come full circle.

-Ellen Johnson Sirleaf, May 26, 2011

上例中出现6次自称语(“I” 五次,“my”一次 ),通过向听众讲述自身经历,Ellen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历史时代(Liberia′s history)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在增加内容可信度的同时打动和感染听众,使其演讲更具说服力。

介入标记是把读者引入语篇的显性手段,语料中演讲人通过使用介入标记语(825个)把话题指向听众,吸引听众的关注,指引他们参与到语篇中来,如例4:

例4:Yougraduates came to Harvard at a different time.You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s inequities than the classes that came before. Inyouryears here,Ihopeyou′vehad a chance tothinkabouthow - in this age of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wecan finally take on these inequities,andwecan solve them.

-Bill Gates, June 7, 2007

例中 Bill Gates通过“you”把听众引介到演讲中来,让听众感受到关注和参与,通过“we”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把自己归属到听众一个群体,同时通过“think about”让听众行动起来参与到语篇,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此外,研究发现演讲者也会使用模糊语和增强语等交际元话语标记来实现交际目的,获取良好的交际效果,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如下例:

例5 : Youmightnever fail on the scale I did, but some failure in life is inevitable. It isimpossibleto live without failing at something, unless you live so cautiously that youmightas well not have lived at all - in which case, you fail by default.

-J·K·Rowling,June 5, 2008

例6 : When you do that let me tell you what I know for sure. That′s when your story getsreallygood.

-Oprah Winfrey,May 31, 2013

例5中might,impossible就是典型的模糊语,它们的出现委婉修饰演讲者的个人观点,表现出演讲者乐于接受不同意见,欢迎来自听众的质疑之声。例 6中增强语“for sure”和“really good” 则能很好的唤起读者的情感,有利于塑造演讲者仔细、决断和可信赖的形象。

4 结论

通过对10篇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嘉宾演讲词中元话语使用统计与分析表明:在该语类中,元话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互动元话语使用频率高于交际元话语。交际元话语二级分类功能中,使用最多是过渡语标记,其次是框架标记,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语的使用频率接近,内指标记使用次数最少。互动元话语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称语,介入标记次之,模糊语和增强语的使用比较接近,最少使用的是态度标记。

由于演讲语篇具有介绍信息和实现劝说功能的目的,本研究认为演讲者通过合理使用元话语来构建和反映语境,建立与听众的友好互动关系,从而实现传递信息和影响、劝说听众的目的。交际元话语协助听众理解语篇,实现劝说模式的理性诉求;互动元话语则彰显演讲者人格,调动听众情感,实现劝说模式的情感诉求。

本研究只涉及到10篇英语毕业典礼演讲词中的元话语分析,以及不同元话语的使用如何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实现和增加演讲的劝说效果,但没有进行演讲词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研究还应增加语料样本来提高研究信度。

Appendix:语料来源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4(2185words), delivered by Kofi Annan,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on June10,2004 .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5 (3724words), delivered by John Lithgow,actor and author,on June 9, 2005.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6 (2611 words), delivered by Jim Lehrer,author and journalist on June 8, 2006.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7(3188words), delivered by Bill Gates,Microsoft co-founder,on June 7, 2007.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8 (2858words),delivered by J.K.Rowling,British novelist,on June 5,2008.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9(2817words),delivered by Steven Chu,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Energy,on June 4, 2009.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10 (3648 words),delivered by David H. Souter,former associate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on May 27, 2010.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11(3612 words),delivered by Ellen Johnson Sirleaf,the 24th president of Liberia, on May 26, 2011.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12(3985words),delivered by Fareed Zakaria,host of CNN,on May 24, 2012.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13(3097words),delivered by Oprah Winfrey,entrepreneur, talk show host,on May 31, 2013

[1] Crismore A,Markkanen R,Steffensen M.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 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by American and Fin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Written Communication 10,1993(01): 39-71.

[2] Williams M J.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M].Boston: Scott Foresman,1981.

[3] Vande K W. 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5, 36 (1):82-93.

[4] Hyland K. 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8.

[5] 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 当代语言学,2006(04): 345-353.

[6] Ifantidou E.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meta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5 ,37 (09) :1 325-1 353.

[7] 穆从军. 中英文报纸社论之元话语标记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4):35-42.

[8] 谢 君. 国内外高校网站主页校长欢迎辞语类的元话语对比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6):25-42

[责任编校:张岩芳]

MetadiscourseUseinHarvardCommencementAddresses

CHEN Yu, ZHU Hu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Metadiscourses, used in commencement address, are addresser′s important means to organize discourse, demonstrate their attitudes and establish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audiences. This paper, guided by Hyland & Tse's taxonomy of metadiscourse, chose 10 Harvard commencement addresses as data to analyze their usag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tadiscourses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generic function of speech -conveying information and persuading audience. While interactive resources help to express speakers′ attitude and stance, interactional ones focus on establishing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akers and hearers.

metadiscourse;commencement address;interactional resource;interactive resource

1003-4684(2014)03-0082-04

H030

: A

2014-04-16

陈 彧(1972-), 女, 湖北英山人, 文学硕士, 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演讲词演讲者语料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会计时的话筒
从图式理论角度分析演讲词的翻译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自然的艺术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