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四重奏

2014-08-25 06:43徐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行文思路环节

徐立

说课是教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对某节课的教学方案进行详尽说明,既要说出怎样做,又要说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这就是解说和论说的结合。就某节课教什么、怎样教进行具体说明的是解说;对怎样设置教学内容及怎样组织教学做出说明,说出其理论依据则是论说。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论说和解说相结合才能使说者心清,听者耳明,从而达到交流、学习并提高的目的。

说好一节课需说清四项主要内容,即说地位,说课文,说思路,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地位

依据课程标准,弄清所授课文在本学段本册书本单元的地位,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似乎课文安排在什么地方,教师并不关心,只要上完就行了。实际上,这关涉到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与否,重难点把握是否到位的大问题。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两个小说单元,两单元在人物、环境、情节的表现上各有侧重,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如不加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篇篇三要素,课课说人物,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模糊教学重难点。如学习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时大谈情节,学习以情节表现为主的文章时大讲人物,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是无用无效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和下册分别安排了小说单元,其用意显然是不同的。上册第三单元选编的小说主要是写少年生活,要求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而下册第二单元的小说则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折射了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面貌,要求我们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法。由此可见,如果不按单元说明和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不仅仅违反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见,文章所处地位是确定该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说课时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说课文

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对文本进行解读,是说课的重点。生活中有人认为语文不就是嘴皮子功夫吗?语文教师一拿到教材就可以上课。实际上,语文教师也必须认真备课并且写出教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也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备课文。读文是备课的第一环节,这一环节所花的功夫越多,对教材理解钻研得就越深越透,可以说读文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在具体说怎样教之前,教师应通过自己的阅读把握教材重难点,找出亮点,指出疑点和暗点,并且说说自己阅读的体会和收获。

实际上,因为构成文章的要素因文体而异,所以说课文需突出如下三点。

第一点是尽量吃透作者的为文意图,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立意。它是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文章各部分从不同侧面表现或阐述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为文者一般把立意放在首位,“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理解领悟作者的立意和把握体现立意的材料,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水平。

第二点是说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篇好文章除了有深刻的“真意”外,还应有或明或暗或明暗交错的思路,只有理清行文思路,才能循路识“真”。行文思路,有的显现于外,有的暗藏于内,还有的兼而有之,须细细琢磨方能把握。如《藤野先生》一文显现于外的思路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藏于内的思路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说课既要说清显现于外的行文思路,以体现文本的条理性,更要把握暗藏于内的行文思路,以体现文本的深刻性。

第三点是要注意语言特色。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好的作品是我们学习语言的范本,而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与其独特的语言运用即语言特色是分不开的。我们和莎士比亚、契诃夫不同国,与李白、苏轼不同朝,与鲁迅、老舍未谋面,为什么我们说这是某某作家的风格,主要就是认真阅读他们的作品,细细品味语言风格和表现技巧,就能因文见人,凭言见心。因此,说文不能只求思想内容而忽视语言特色,应把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巧妙性说清楚,使学生通过不同作者不同文章的学习,悟其精华,融会贯通,在今后的听说读写实践中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思路

就是说教学思路。作者写文章有行文思路,学生读文章有学习思路,教师教文章也应有独特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就是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教学板块的上下组合。它像小说情节一样,也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甚至还有序幕和尾声。思路设计得清楚巧妙,课堂演进就明白顺畅,教学效果就好。否则,杂必乱,乱必阻,阻必溃,溃必败,还谈啥教学效果。所以,备课时须精心设计好教学思路;说课时应把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说具体,说明白。

说教学思路,首先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说清分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和每一个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每一环节的教学要点明确、具体,可有可无的环节一律删去。其次是说环节与环节之间怎么过渡。要求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必要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必然延伸,做到衔接自然紧凑。再次是说整堂课将形成怎样的结构。这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采用或纵向推进式,或横向并进式,或纵横交替式组织课堂结构,达到步步推进、高效顺畅之目的。总而言之,教学思路应该清晰、自然、严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最复杂的一个环节,也是说课的重头戏。因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授课的方法,更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所谓学法。

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研究如何使教学内容容易为学生掌握,如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考虑正确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方法在知识和思维发展间起桥梁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形中也渗透方法,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并且内化方法,发展思维。三是要体现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对激发学生兴趣,理解直观动态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见效的。说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本课所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及功能、使用方法和效果也要做出解释。

总之,上课需要教学艺术,说课也需要说话艺术。以上四项内容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就像演奏同一乐曲时的四个声部,要求乐者把它完美地演奏出来,需铿锵激越时则应如惊天雷震,需低回婉转时则应如冰下泉流。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行文思路环节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我的思路我做主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