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4-08-25 07:10邹海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斑羚旧知彩虹

邹海峰

导入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的第一个步骤,是课堂这一戏剧的开场白,是连接新知和旧知的桥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如果我们用新课程这一理念重新认识教学导入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教学导入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和形式,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甚至是一种教学技能存在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精彩的导入。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现简列如下。

一、激情朗诵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或请学生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诗文中美妙的意境,以此引入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乡愁》一诗时,我说道:“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972年,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到台湾一座别墅的窗前,一位诗人正凝望着远方,神情是那么专注,他在倾听海浪的声音。此刻潮水拍打着海岸,更撞击着他的心房,聚积多年的思乡之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化作一首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样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中的境界,无疑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学生自设导语式

让学生自己设计导语,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效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学生设计的导语是:“你见过彩虹吗?雨后的彩虹是那么美,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思和畅想。今天,当你读了《斑羚飞渡》后,你一定会领略到从未感觉到的彩虹之美,相信你的思绪不会再飘飞,你会把自己的沉思定格在这彩虹的悲壮之美中。”我随后提出:“彩虹之美,究竟悲在何处,壮在何处,美在何处?”学生的思维立即进入活跃状态。这一堂课紧紧围绕“悲、壮、美”来探究斑羚的精神,体会作者赞颂的情感。

三、温故知新式

教学中提问、叙述相关旧知,以旧知为前提,揭示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在教学杜牧的咏史诗《过清华宫绝句》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另一首咏史诗《泊秦淮》,然后提问:“作者发表议论的是哪句诗?指责的是商女,还是另有所指?”在学生回答后,自然过渡到要学的新内容上。“作者通过议论沉痛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喟和深沉思考,是对王朝现实的一种反复忧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咏史诗《过清华宫绝句》。”这样既能以旧引新,又能温故知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音乐渲染式

一节课的开端往往需要营造一种适合课文情境的氛围。通常,教师运用动情的语言营造氛围来感染学生。如果采用适当的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唤醒学生的审美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导入可放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雄壮豪迈的旋律和勇往直前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歌词中,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英勇,而敌人一泻千里、一败涂地的狼狈,对解放军大无畏英雄气魄的赞美也就无需过多讲解,学生已能深切体会。同样,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篇古文时,用《梅花三弄》导入,可以营造一种悠远、空灵的境界;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可播放钢琴曲《星空》,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婉转悠扬的音乐声中走入深邃迷人的夜空;教学《背影》时可播放满文军的《懂你》,父爱如山的浓浓感情充盈在学生内心,倾注了深沉怀念之情的文字也随之走入学生的心田。

五、峰回路转式

我曾上过一堂交流课,教的是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刚上课,我把毛泽东的四句诗写在黑板上(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告诉学生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曾为“学不成名誓不还”所倾倒,也曾立志“好男儿志在四方”。话锋一转,我说:“可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对这首诗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而且为自己的年少无知深深自责。为什么呢?是什么文章改变了我呢?这篇文章就是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板书)这样导入,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文章的欲望。

六、游戏激趣式

课前安排一个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上课前,我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准备四个方面的材料:A组准备人物材料,B组准备时间材料,C组准备地点材料,D组准备事件材料,然后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写出自己的材料,组成一个基本故事情节(可能会出现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如:元某人五万年前在撒哈拉沙漠踢足球;2003年布什和萨达姆在美国自由女神像的火炬上决斗……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教师顺势导入课题“作文教学: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

课堂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无论怎样,把学生引进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去,才是导入的根本所在。教学导入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一种技能,一种教学艺术。我们应该重视课堂导入,研究、挖掘、运用好课堂导入。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斑羚旧知彩虹
母性的力量
岁末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生命的飞渡
黑斑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