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4-08-25 07:12王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乡土实效性家乡

王磊

语文教学离不开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强大的应试教育“绑架”了本色语文。当下,很多学生只知道“从书本上学知识,到试卷里要分数”,对周遭的一切无比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语文课程资源单一,学生知识素养单薄,更遑论视野与能力。通过多年实践,我在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并实践了乡土文化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途径与实施原则。

一、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与乡土文化

如开展“课前三分钟”小活动,讲述家乡的名人轶事,介绍家乡某处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唱一首家乡民歌,或表演一段地方戏曲等。一个个小活动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课堂上,利用自己的积累和了解到的乡土文化知识,表达思想感情,提高语文能力。又如,联系课文教学将语文的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地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组织讨论“月明星稀”此类天文知识;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时,了解“中国之冠”的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比较本地著名建筑尤家花园的建筑共性等。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兴趣。

二、利用课外活动渗透乡土文化

开设乡土文化阅读课,引导学生分类记录家乡特有的节日、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渊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阅读有关乡土文化的文章,培养他们乡土的亲近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热爱家乡的大自然,热爱家乡的历史。

开展乡土文化之旅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乡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继承和弘扬乡土文化。鼓励学生运用调查日记、自办手抄报、诗文朗诵、舞台剧表演、写演讲稿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在乡土文化学习中的成果,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之中皆有语文,自觉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农历四月初八红会是颍上县城的传统庙会,颍上人对这个节日十分重视,每年都举行得异常隆重,而关于这个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节日保存的文献资料很少,可以让学生以调查了解为主,搜集这个节日的来历、风俗。

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还明确了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主要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我们紧紧围绕“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就提供什么”这一宗旨,依托百年老校的资源优势,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家乡、贴近学生、注重实效的原则,致力于教材的乡土化。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学习需求,然后依订单式制定、开发方案,由课题组成员分头实施。如为宣传家乡风情,弘扬民族文化,我们搜集整理了家乡节日习俗、婚丧嫁娶习俗、淮河的传说、普通话与颍上土语比较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生活中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实效性原则

要提高效率就要摒弃陈陈相因的观念、方法,大胆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激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门径。兴趣从何而来?就是要靠教师的相机诱导。教师根据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创设一个真实、生动、诱人的学习环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2)善问。引导学生问,是打开教学实效性之门的钥匙。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应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开放课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是教师向学生问,也可以是学生向教师问、学生向学生问,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3)敢想。让学生大胆地想,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源泉。敢想就是鼓励学生求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美国教育家可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展新的思维方式。”

3.乡土化原则

开发并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发与利用的内容,确定开发与利用的重点。

这类资源通常是本地发生的事情,尽可能选择新近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使案例更直观、生动、可感。事例必须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背景为依托。例如,大自然赋予颍上独特的风景名胜,其中蕴藏独特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较为著名的有八里河风景、尤家花园风景、迪沟生态风景等。颍上历史久远,物阜水美,人才辈出,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历史传统所孕育的淮北文化造就了大批杰出的人物,如春秋名相管仲、上卿甘罗、学者常任侠、诗人阿红、作家戴厚英、院士郑守仁等。同时,我们及时补充那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如“家乡八景”“颍上好人榜”等,这些案例是当地刚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本土化原则的贯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乡土实效性家乡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最后的炊烟